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学领域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黏土矿物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细菌与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实验研究等。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与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分解金属硫化物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微生氧化作用形成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对环境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微生可以还原铁氧化物矿物。本文通过使用电化学方法对铁氧化物矿物微生还原作用下氧化还原特性进行模拟与表征,补充了从新角度对微生还原铁氧化物矿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生可直接以铁氧化物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得到二价铁生成物。电化学实验显示,0.2mA阴极恒电流条件下铁氧化物矿物可以接受电子,同时铁氧化物矿物Fe3+在0.89±0.0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发生还原反应,表明铁氧化物矿物满足被微生还原电化学条件。双室微生-铁氧化物矿物体系研究证实,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阴极接受微生提供电子。

  • 标签: 铁氧化物矿物 微生物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位法
  • 简介: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作用形成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氧化作用影响,开展了系统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微生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活性、阻滞铜矿石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释放.

  • 标签: 铜矿石 金属硫化物 微生物氧化 方解石 重金属
  • 简介:生物矿物学”一词是1973年马克·康尼尔提出,研究各种生物作用参与下产生、具有一定组份固结生成物,如骨骼、牙齿、软体动物中耳石和外骨骼、珍珠、尿结石、胆结石、唾液结石等。研究对象很多方面与传统矿物学不同,首先是在其结构中总有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有机物与矿物部份是完全有规律。它们构造主要有放射状、同心环状、柱层状、枝叉状、交错层状等,

  • 标签: 矿物学 生物矿物学 人体结石 有机矿物
  • 简介: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物来源成因地球化学论证汪东波(有色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北京100012)邵世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贵阳550002)关键词熊耳山,金矿床,成因,地球化学,成矿物1地质概况熊耳山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华熊台隆之...

  • 标签: 熊耳山 金矿床 成因 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
  • 简介: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mg/L,pH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mg/L、0.1mg/L0、.4mg/L和1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作用下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为碳源、污泥为微生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原位修复。

  • 标签: 尾矿 硫酸盐还原菌 重金属 动态实验 淋滤
  • 简介:磁绿泥石化学成分类似于绿泥石,但属于蛇纹石结构。研究中常将其误认为是高岭石或鲕绿泥石,国内相关研究极为有限。作者综述了各地发现磁绿泥石及其形成环境特点,将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类:①海相环境,常在海相鲕粒铁质岩中以鲕粒形式产出,海相磁绿泥石多指示温暖、富铁且为还原环境海域;②非海相环境,在北极荒漠土、煤炭沼泽、红土带、淡一半咸水河漫滩和河口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三角洲、燧石黏土、花岗岩和变质岩中产出,多由海绿石、绿泥石、高岭石、钛云母、或红土转化形成。对磁绿泥石进行矿物学以及成因环境研究,有助于黏土矿物学研究完善,对磁绿泥石产区古环境分析拍.将大有裨益。

  • 标签: 磁绿泥石 0.7nm绿泥石 化学组成 结构 形成环境
  • 简介:应用于矿产勘查地下纳米物质刘应汉任天祥汪明启(地质矿产部物化探,河北廊坊065000))关键词纳米物质地球化学测量矿产勘查收稿日期:1996-12-24修改稿:1997-3-17第一作者简介:刘应汉男1965年生工程师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90年代...

  • 标签: 纳米物质 地球化学测量 矿产勘查
  • 简介:空间技术飞速发展使月球资源综合利用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美、俄和欧洲等空间大国相继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这对月球探测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家们感到,仅靠光学仪器观测和为数不多十几次登月采样品已不能满足进一步研究需要了。为了节省资金,...

  • 标签: 月球物质 波谱特征 进展
  • 简介:为减少湿蒸汽热采锅炉结垢对油田生产造成损失,设计了模拟湿蒸气发生器来模拟热采生产中蒸汽产生过程,重点研究锅炉结垢情况.对模拟油田产生蒸汽模拟炉中水垢粉末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波谱成分分析(EP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辐射段水垢主要由蒙脱石、针钠钙石和锥辉石组成,它们形成于相近水热条件.水垢XRD研究表明,蒙脱石和针钠钙石垢遍布整个水管,而锥辉石垢主要出现在水管尾部.形成锥辉石中铁主要来源于水管腐蚀,当水管表面形成一层水垢后,进水中微量Fe成为另外一个重要来源.

  • 标签: 模拟热采锅炉 针钠钙石 锥辉石 水垢
  • 简介: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物质组成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形成和产状提供有关地壳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关注。但是,目前...

  • 标签: 高压麻粒岩 多期变晶作用 形成构造环境 豫南
  • 简介: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为粤北贵东复式岩体重要组成部分,两岩体构造背景相同,空间上紧密共生,时间上近乎同时生成,但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赋存着大量铀矿床。这种差异原因探究对深刻揭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中黑云母电子探针、穆斯鲍尔谱和ICP-MS分析表明,两岩体黑云母主量元素具有富铁贫挥发分特点;微量元素特征类似,具明显负铕异常;相对于鲁溪岩体,下庄岩体演化程度和挥发性组分F含量较高,而温度和氧逸度较低。从鲁溪岩体到下庄岩体,由于演化程度升高,F含量增高,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使铀在花岗岩中丰度升高,赋存方式由不利于成矿类质同像替换演变为有利于成矿晶质铀矿形式存在,这是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有大量铀矿床主要原因。

  • 标签: 黑云母 矿物化学 铀丰度 铀赋存形式
  • 简介:对塔中地区30个储层包裹体样品进行了MCI(包裹体成分)与单体烃同位素分析。观察到包裹油与储层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有6个包裹体特别是下奥陶统样品显示C28-甾烷丰度相对较高、甾烷异构化程度相对较低、低分子量甾萜类化合物丰度相对较高等寒武系成因特征,指示寒武系源岩对塔中地区有成烃贡献。多数分析包裹油显示中上奥陶统成因生物标志物特征,以及介于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之间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特征,个别包裹油显示与中上奥陶统完全一致单体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中上奥陶统对塔中地区也具有成烃贡献。塔中部分包裹油与储层油间、包裹油间显著地球化学性质差异,指示该区具明显多期成藏特征。塔中储层包裹体成分分析可有效地用于识别端员油、多期充注与混源聚集、恢复生物降解、气侵等次生改造原油面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于叠合盆地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塔中 包裹体成分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混源
  • 简介:底质特征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必需重要依据。沉积物物质组成是底质特征主要内涵之一。陆架区海底沉积物是由不同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热液源和自生源)物质按不同比例组成混合物。各种不同来源物质,特别是陆源物质在混合源沉积物中绝对份额或...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定量方法
  • 简介:生物成因煤层气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生物成因,它们在生成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导致后期保存和同位素组成上差异.研究指出,原生生物成因气不能被大量保留在煤层中,气田中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分布比较普遍,含量较为丰富,且生物成因煤层气埋藏深度浅,勘探成本低,因此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具有不容忽视巨大资源潜力.

  • 标签: 煤层气 原生生物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生成机理
  • 简介:  根据穿过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波波速结构,依据笔者反演的当地现今地温线对P波波速进行温压校正,得到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地壳在600MPa和室温条件下校正P波波速值.……

  • 标签: 下地壳成分 地壳岩石学模型 南海北部陆缘 西沙海槽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现代喷口生物特征与其特定构造部位、玄武岩、极端环境等紧密相关;而这种特定环境产物,在地质时期,尤其是造山带地区也不乏出现。本文以造山带东昆仑中、新元古界海山地层序列为例,指出古喷口地质背景是不可缺少重要因素,它对古喷口群识别有决定性作用。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研究给远古时期古喷口研究具有一系列新启示。加强对远古时期喷口生物群研究,无论在二者研究互动上还是对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喷口生物群 古喷口生物群 特征 几点启示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