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墨西哥湾,分布广泛的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群(Wilcox)深水扇沉积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有关其与对应的陆上同时代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浅海相储层的关系,人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采用一个大规模的三维地震数据集(8500km2,我们研究了未经勘探的得克萨斯州海岸带第三系下段的构造和地层,这个海岸带区域从古大陆架边缘下倾方向大约96km处延伸至深水油气发现上倾方向322km处。在马塔戈达湾(MatagordaBay)附近推断的整个古新统至上始新统层段都识别出了海底峡谷,但本次研究的重点是最年轻的海底峡谷。这些海底峡谷一般是3~4km宽、200~500m深。主下切谷的轴向大都是沿陆坡向下,但也有一些存在分叉现象。早期的盐构造运动似乎产生了不规则的古大陆坡地貌,陆坡的坡度被改变,从而影响了沉积物流动路径。从古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海底峡谷沉积复合体处于大陆坡的中段到下段,位于威尔科克斯群陆架边缘峡谷体系的正下倾方向。虽然这些海底峡谷并不是都一定与上倾方向上的陆架边缘峡谷连在一起,但它们属于墨西哥湾西部边缘一带大规模峡谷沉积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复合体担当了已成功地进行过钻探的深水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群浊积岩油气储层的沉积物输送通道。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得克萨斯州陆架区的勘探前景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墨西哥湾古新到早始新的古地理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海底峡谷 墨西哥湾 油气储层 早始新世 深水区 大陆坡
  • 简介:勘探信息化技术服务于勘探科研生产,实现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进而提升油田勘探技术水平,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和效果,发展成为油田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勘探信息化建设的特色。本文将勘探信息化划分为3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特征。描述了胜利油田勘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应用效果,并对勘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 标签: 勘探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 学科协同 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
  • 简介:中国东部油区多为陆相复杂油气藏,大多经历了近50的开发,平均采收率仅为30%,剩余油潜力依然很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开采剩余油气资源,大幅提高地球物理资料的分辨能力,准确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搞清剩余油分布是关键。由于井问信息少、多解性大,常规技术建立的油藏模型精度低、确定性差,不能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需求。国内外的单项研究实践表明,破解制约油田高效开发的这一技术瓶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地球物理信息,发展能够在三维空间有效识别剩余油富集区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该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进行精细研究的集成配套技术。其主要技术思路是,以岩石物理、高精度三维地震、多波地震、井中地震等关键技术为基础,突破井孔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技术,实现井地地球物理资料联合拓频与反演,完成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约束的确定性构造、储层和流体的精准建模,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油田高效开发。

  • 标签: 地球物理 油藏 井间地震 多波多分量地震 三维地震 联合反演
  • 简介:胜利油田的稳定与发展依赖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高精度地震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研究与攻关,从油田勘探开发的需求出发,研究形成了以低信噪比资料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深层地震成像技术、特殊岩性体地震成像技术、高密度地震成像技术、典型储层的岩石地球物理分析技术、高精度构造解释技术、高精度储层识别与预测技术、高精度圈闭描述技术、流体预测技术以及针对特定复杂地质目标的高精度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等系列技术。在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高精度地震 高精度成像 高精度解释 技术发展 油气勘探
  • 简介:本文将时频分析与时延估计合理地结合起来,实现随钻源信号的估计。方法的出发点是源信号的瞬时频率估计。利用时延估计算法来估计地震反射道响应,使得局限于时间域的盲处理问题扩展到二维的时频平面,信号的时、频特征得到分离。由于RGK分布对噪声敏感度小,从而得到合适的“模型函数”来重构源信号。理论模型的试算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源信号 盲分离 径向高斯核 信号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