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刺激投资问题包括表现得很明显两个方面:刺激新投资流入,以及为了提高投资效果而在投资后期阶段刺激投资。同时,把这两种刺激方式相互非常紧密地结合起来,基本上就能形成俄罗斯投资制度及其在世界资本市场上投资排名位次重要部分。

  • 标签: 俄罗斯 可能性 综合体 油气 投资问题 投资效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流体诱发微地震活动时间分布,同时显示了从这种地震活动速率中可以提取哪些油藏和震源信息。我们假定流体注入诱发微地震事件是由孔隙压力张驰扩散作用引发。我们改进了有关流体诱发微地震活动速率现有公式,这是在上述假设基础上进行。由此导出了一个方程式,它根据震源和油藏参数描述了微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然后我们提出,为了描述流体注入停止后所诱发地震事件时间分布,可以将描述天然余震发生频率著名Omori定律应用于由流体诱发微地震。即使在地震学中,Omori定律特征P值控制参数仍在探讨中。本文为流体诱发地震活动确定了P值控制参数,并指出哪些震源和油藏参数可以由P值分析重建。最后,我们将本文提出理论应用于合成数据集和FentonHill(1983)实际数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油藏描述 诱发 地震活动速率 受激 岩石
  • 简介:在俄罗斯特定条件下,利用使我们能够吸引财力和工艺基础实力雄厚最大国际石油公司参加开发地下资源产量分成协议机制可能,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价自由经济区在建立大型地区动力综合体中作用。这首先与萨哈林州有关。

  • 标签: 可能性 综合体 经济区 油气开采 在建 自由
  • 简介:在未来两年中,如果墨西哥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钻探,那么墨西哥石油产量可能出现下降。由于自1938年墨西哥国油公司组建以来,一直禁止外国在石油工业投资。因此利用外国投资增加墨西哥石油产量是不可能

  • 标签: 石油产量 墨西哥 下滑 投资者 石油工业 外国
  • 简介:纯拉张系统往往有着相对较简单埋藏史,其间源岩经受不断增大埋藏和热应力,从而逐渐生烃和排烃。对含油气系统如何在压和扭张或扭压盆地中起作用理解,提出了一个更重要得多挑战课题,即理解埋藏和剥露完整旋加(有时为多旋回)。实质上,要解决这类沉积问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压领域内(1)褶皱带及(2)其前陆盆地埋藏和剥露史;以及(3)在扭张或扭压过程中埋藏和剥露作用转换。

  • 标签: AAPG年会 压性-压扭性 含油气系统 前陆褶皱-逆冲带 储层质量
  • 简介:许多国家都通过招投标来实现勘探区块最优化发放。投标公司和招标机构面,临着一项共同重大挑战,那就是如何估算区块价值。考虑到投标价格一般是未知储量估算价值与一个系数乘积,本文目的就是计算成功发包区块未知价值一组代表数据(asetofproxies)。使用复合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投标价格系数(bidfraction)随机模拟估算区块价值。我们使用巴西七轮招标的公开资料验证了这一模型。巴西七轮招标共向50家公司发放了22个沉积盆地610个区块,收取签字定金(现金)达14亿美元。文中只选取巴西坎波斯盆地招标区块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是巴西最有吸引力油气勘探区域之一,该盆地石油产量高达180万桶/日,占巴西全国石油总产量近80%。模拟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决策手段。石油公司可以用它来选择投标区块和制定投标策略,而监管机构可以用它来评价招标结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含油气盆地勘探区块竞争招标。

  • 标签: 勘探区块 招标机构 模拟估算 竞争性 价值 概率分布模型
  • 简介:本书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统介绍了裂缝油藏开发多学科综合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深入论述了裂缝油藏类型、成因、识别和研究方法,裂缝空间分布规律预测,储层裂缝参数定量计算以及基质有效评价,阐述了裂缝油藏渗流特征、采油机理、开发特征以及合理开发方式、井网井距、井网与裂缝方位优化配置、水平井开采、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藏开发 技术 空间分布规律 多学科综合 有效性评价
  • 简介:美国商业天然气最早(1821)产自阿巴拉契亚盆地富含有机质泥盆系页岩。了解有机质页岩层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提高其天然气生产率,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耗资巨大研究工作中极具挑战问题。页岩气系统基本上是生物成因(主要类型)、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连续型天然气聚集,它以大面积含气、隐蔽圈闭机理、可变盖层岩和较短烃类运移距离为特征。页岩气可以是储存在天然裂隙和粒间孔隙内游离气,也可以是干酪根和页岩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或是干酪根和沥青中溶解气。美国正在进行商业采气5套页岩层,在热成熟度(Ro)、吸附气馏份、储层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天然气地质储量等五项关键参数上有出人意料巨大变化。此外,低基质渗透率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天然气生产率控制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天然裂缝十分发育页岩井不采取增产措施便可生产商业天然气。在其它大多数情况下,成功页岩气井需要进行水力压裂。密歇根盆地泥盆系Antrim页岩和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Ohio页岩约占1999年全美页岩气产量(380×10^9立方英尺)84%。但是,后来经过充分勘探和开发其它3套主要有机质页岩层,即伊利诺伊盆地泥盆系新Albany页岩、福特沃斯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以及圣胡安盆地白垩系Lewis页岩,其天然气年产量正在稳步上升。在作过资源评价盆地中,页岩气资源量十分丰富,其地质资源量高达497~783×10^12立方英尺。技术可采资源量(Lewis页岩除外)变化在31~76×10^12立方英尺之间。其中以Ohio页岩地质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最多。

  • 标签: 裂缝性页岩气系统 天然气 烃类运移 储量 地质评价 资源量
  • 简介:美国佛罗里达州中西部下第三系研究实例研究表明,在以压实作用为主样品中,在渗透率为5000~500mD范围内,机械压实作用是渗透率降低主要原因。线性颗粒接触和港湾状颗粒较多,具紧密填充结构,渗透率降低变为非均质更强储集层。但由于大小孔隙喉道存在,孔隙空间数量元相应变化,表明机械压实作用并

  • 标签: 颗粒碳酸 渗透性 压实作用 早期胶结作用 油气藏 美国佛罗里达州
  • 简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岩分类是油气勘探和采集过程中基础问题之一。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已开发了多种岩分类方法,提出了基于堆栈自编码模型分类方法,通过对测井资料进行逐层抽象提取特征凸显不同岩微弱测井响应,使用Softmax作为分类器进行岩分类。应用该方法对丁山地区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进行识别,将训练好模型应用于丁山HF1井中,正确率均达到94.39%以上。

  • 标签: 堆叠自编码 岩性分类 测井响应 丁山地区
  • 简介:在勘探初期测井数据较少,不足以支持有监督学习.采用深度学习中稀疏自编码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通过逻辑回归,利用少量解释资料做有监督微调,以达到对工区中地震数据进行岩体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波阻抗识别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中有利岩.

  • 标签: 稀疏自编码 逻辑回归 岩性识别 监督学习
  • 简介:由于观测数据有限性并存在误差,地震反演求得模型是实际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平均值,其结果存在非惟一。地震反演结果评价应建立在现有观测数据精度和尺度基础上,在方差和分辨率之间进行折中。盲目地提高分辨率,可使方差过大造成反演失败。

  • 标签: 地震反演结果 观测数据 有限性 非惟一性 方差 分辨率
  • 简介:美国最初(1821年)商业天然气产量产于阿拉巴契亚盆地富含有机质泥盆系页岩中。自70年代以来,了解有机页岩地层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和提高天然气产能已先后取得数百万美元研究价值。页岩含气系统实质上是连续生物成因(占主导地位)、热成因或生物—热复合成因气藏,其特征表现为含气饱和度分布广、具有隐蔽圈闭机理、具有不同岩基层和相对较短运移距离。页岩气既可以游离气状态储藏在天然裂缝和粒间孔隙中,也可以气态形式吸附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表面或溶解在干酪根和沥青中。美国现有5套商业产气页岩,它们5个关键参数变化极大,这5个关键参数是:热成热度(用镜质体反射率表示)、吸附气馏分、储层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另一方面,在基岩低渗透率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天然气产能一个重要因素。迄今为止,仅在少数未实施增产措施页岩井中获得商业产气量,这些井钻遇到天然裂缝网络中。在大多数其它情况下,在成功页岩气井中必需进行水力压裂。1999年总共生产了380bcf页岩气,其中,产自密执安盆地泥盆系Antrim页岩和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俄亥俄页岩中气约占84%。但是,产自后来相继投入勘探和开发另外3套主要有机页岩天然气年产量稳定增加,这3套有机页岩分别是伊利诺伊盆地泥盆系NewA1bany页岩、沃思堡盆地密西西比系Barne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白垩系Lewis页岩。在已估算天然气储量那些盆地中,页岩气资源量为497—783tcf。所估算技术上可采纳资源量(Lewis页岩除外)为31—76tcf。在2套页岩中,0hio页岩中天然气资源量占有最大约份额。

  • 标签: 裂缝性页岩 含气系统 天然气 圣胡安盆地 低渗透率 阿巴拉契亚盆地
  • 简介:爱侣湾凝析气田位于泰国湾海域,其特点是中斯统碎屑岩储层被一系列向东倾和向西倾正断层错断。采用砂岩-页岩并置图、页岩涂抹参数和断层封堵失效概率评价了断层封堵能力(根据地下应力条件)。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爱侣湾N台地5个向东倾断层(断层E-16,E-17,E-18,E-20和E-27)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断层下盘已钻探了几口斜井,其中4个断层页岩涂抹因子较小(小于6),而粘土含量比很高(大于30%),说明这些断层断层面具有封堵能力。与这4个断层相反,E_27号断层在某些层段起着流体通道作用,而在另一些层段则起着封堵作用。未圈闭油气层段页岩涂抹因子较大,表明断层在局部有渗漏。这5个断层圈闭了15个含气层,其中有8个气层在断层两侧存在砂岩-页岩并置现象。采用这种并置现象可以解释这15个天然气聚集中8个。而采用页岩涂抹参数可以解释所有的15个天然气聚集。把爱侣湾气田粘土含量比和当前应力状态下断层滑动和膨胀概率综合起来,可以计算出这些断层中一个断层(E-16)出现断层封堵失效概率。断层封堵失效概率较低说明,在正断层所处地下应力场条件下,断层封堵层似乎还没有被突破。

  • 标签: 断层封堵性 凝析气田 泰国湾 页岩涂抹 天然气聚集 概率评价
  • 简介:在现代条件下大规模长期广泛应用昂贵提高采收率方法是不太现实,因此较有前景工艺是局部处理油层,特别是局部封堵高渗透水淹夹层。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在含水超过50%井中发现免修期都在缩短。可见,寻找有效堵水方法是很迫切。这一课题通常是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封堵注水井水流通道,封堵采油井水流。所进行研究表明,封堵采油井中水流通道是更为有效,因为层间窜流在这种情况下更值得注意。

  • 标签: 采油井 封堵技术 油层 堵水方法 注水井 采收率
  • 简介:不整合面上被剥蚀上覆地层厚度估算,对于准确地约束埋藏史和预测油气生成时间极其重要。在古达米斯盆地,我们使用了三种相互独立技术方法,包括建立古等厚图、声波速度分析和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只有两个最重要不整合面,即海西期不整合面(晚石炭世)和阿尔卑斯期(Alpine)不整合面(早始新世),是古达米斯盆地油气充注主控因素。模拟表明,古达米斯盆地西缘下志留统烃源岩只有一个生烃期,在海西期剥露作用之前其转化率已达95%。盆地中心和南缘在始新世时达到最大埋深。在盆地中心部位,中一上泥盆统泥岩是主力烃源岩,直到白垩纪才开始大量生烃;目前处于生油高峰期。模拟结果表明,在利比亚古达米斯盆地东翼/东北翼,烃原岩在新生代达到最大埋深,之后在阿尔卑斯期发生了近2000米厚地层剥露。尽管阿尔卑斯期剥露作用是盆地模拟一个关键参数,对该地区油气充注潜力有很大影响,但此前人们并没有弄清楚此次剥露幅度。成熟度模型表明,下志留统烃源岩经历了两个生烃阶段:(1)前海西期(石炭纪)生烃阶段和(2)后海西期(晚侏罗世一新生代)生烃阶段。晚期生烃为油气运移至后海西期圈闭提供了基础。在盆地西、北和东翼,泥盆系烃源岩目前尚处于未成熟/早期成熟阶段。

  • 标签: 古达米斯盆地 生烃 海西期 阿尔卑斯期 埋藏史分析 Tanezzuft组
  • 简介:砂箱类比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来进一步认识断层形状对储层连通性影响。随着断层不断延展,断层体系演化显然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期,几何形态简单断层在彤变区域多个地点迅速集结;随后进入第二期,这一阶段断层相连,断层线长度增加;第三期则以断层准稳定态集结和相连为特征。储集层连通性涉及许多因素,本文只注重断层控制连通性。这种连通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岩体连通性(断层间与断层周围岩体连通性)和断层网连通性。这两方面的认识取决于切割储集层断层究竟是起阻挡流体流动作用(例如在高孔隙砂岩储层中),或是成为流体流动通道(例如在裂缝碳酸盐岩储层中)。我们对断层控制连通性采用两个度量值:1)从断层和可能流体通道(flowpaths)交点数推出断层密度值;2)断层端点(faulttip)数与断层数之比。将这两个值综合后即可得出储层传导特性和储集层最终漏失量。

  • 标签: 储层连通性 断层系 演化 张性 碳酸盐岩储层 断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