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该项目重点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挖潜难度加大,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的影响。使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 标签: 高含水后期 后期开发 调整技术 模式 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油田
  • 简介:常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多是解决一个点上的问题,只能利用间隔较大的多点测量对速度界面进行划分,不能准确确定表层的岩性界面和结构,对岩性的分析也存在多解性。地质雷达(GPR)探测是利用不同界面的电性差异识别岩性变化的特征,能快速、准确地查明表层结构和确定岩性,从而提供合理的野外地震采集参数。目前,该项技术正在我国东部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表层结构调查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 GPR技术 岩性 地震勘探
  • 简介:通过对测地雷达(GPR)、浅层岩心样品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一个下奥陶统Ellenburger群合并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井问三雏结构。这些数据采集于得克萨斯州中部MarbleFalls附近的一个研究区,数据采集区面积约为800×1000m(-2600×3300ft),可覆盖象西得克萨斯州这类地区典型井网(0.65km^2)中的多口油井。通过对岩心的岩相描述和GPR反射响应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了几个仅靠GPR数据就可以成图的古溶洞相:①连续反射的是未扰动地层;②具有断裂和褶皱特征的相对连续反射的(几十米以上)是扰动地层;③不连续或连续性很差的杂乱反射反映的可以在岩心中识别出的、而在GPR数据中则无法分辨的非均质溶洞角砾岩相。它们包括强扰动地层相、粗碎屑杂乱角砾岩相、细碎屑杂乱角砾岩相和沉积充填相。基于岩心和GPR数据描述的合并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三维结构表明,角砾岩体走向带存在350m(1100ft)宽、1000(3300ft)多米长、数十米厚。这些角砾岩体是合并坍塌古溶洞。角砾岩体之间是200m(660ft)宽的扰动和未扰动围岩。当一个溶洞系统被埋藏之后,机械压实作用会形成多种构造。这些构造包括褶皱、下陷和断层。褶皱和下陷的规膜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与坍塌有关的断层数目很大,断距可达数米,其中多数为正断层,逆断层也有可能出现。

  • 标签: 合并坍塌 古溶洞系统 扰动围岩 杂乱角砾岩 沉积充填 坍塌角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