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要正确解释微地震事件云(microseismiceventclouds),必须很好地了解单个微地震事件定位的准确、误差直方图和置信度。最近,引入了质量控制(QC)报告,以便更加详细地了解微地震事件信息,例如信噪比、旅行时残差(traveltimeresidual)和总体置信度等。这样的信息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位置不确定的微地震事件,从而避免根据这些事件做出详细的解释。通过说明旅行时残差分布在速度模型不同部分的定位准确预测中的应用,拓展了一般质量控制参数的概念。虽然时距曲线(hodogram)信息对提高定位准确也有一定的作用,但这里讨论的重点是检波器几何形态、速度模型以及旅行时估算值的作用。以四边形排列为例,说明了多检波器组合记录方式对定位准确的影响。

  • 标签: 定位准确度 检波器组合 地震事件 分布式 质量控制参数 井下
  • 简介:布里坦尼亚(Britannia)凝析气田位于北海中部,大约蕴藏着4.3Tcf的湿气地质储量。该气田正在开发,采用了装配有36个井槽的单一采油、钻井和居住平台(安装在10井槽底盘上)以及约距平台15km的一个海底管汇中心。为了满足销售天然气的需要,当前正在这两个位置预先钻井。预计1998年10月初次产气。根据测井和岩芯数据,本文介绍了该气田井下产能概率估算方法的研究过程。这种方法取决于利用井下动态解析模型的一种决策树处理法,而这个解析模型则已与几口评价井试井的单井径向组分模拟模型进行了拟合。这里的分析处理分三步:(1)把径向组分模拟模型调整为评价井的中途测试(DST)数据,以便为非达西表皮效应和毛细管数效应等提供调整参数。(2)然后利用这些调整参数提供较长期的向井流动动态模拟预测,并且为复制这些较长期预测结果设计一个解析流入方程。(3)结合适当的垂直举升动态关系,将这个解析流入方程纳入决策树中,并通过识别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利用这一方程求出单井产气能力的概率“S”曲线。然后将单井“S”曲线合并在一起,以得出对总体井下产能的概率估算,并用于优化该气田的开发方案。

  • 标签: 凝析气藏井 试井 单井径向组分模拟模型 布里坦尼亚凝析气田 相对渗透率 油管动态曲线
  • 简介:在任何新油田开发的初期,地质和工程数据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都是油藏描述和模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不同输入模型变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例如储层连通性、流体粘度和岩心端点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对地球和流动模拟模型采用adhoc方法(在一个时间段给出一个系数)不可能为指定商业目标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本项研究给出了三个油田的实例,这些实例中,工程和地球模型变量在系统方法中已发生了变化,以便利用实验设计方法(ED)评价油藏动态。油田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井(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技术要求比所预期的技术要求要少一些。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实例研究已表明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可能使周围的石油粘度和岩心端点饱和的不确定性最小化。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大,水平井的择优定向在边界上优于垂直井。在另一个实例中,地层、油-气接触面(GOC)和含水带强度是初步筛选后所有因素设计中的主要变量。本文证实了由于这些变量满足了最小储量标准,因而能使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对于所有的研究而言,也许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与adhoc方法相比少得多的流动模拟运行次数来获取正确的信息。

  • 标签: 油藏动态 模拟 概率密度函数法 井位优选 实验设计 累计分布函数法
  • 简介:页岩动态弹性的应力相关性和各向异性对于许多物探应用手段都非常重要,比如地震解释、流体检测和4D地震监测等。采用Sayers—Kachanov&式建立了一个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的新模型,采用四个具有物理意义的参数来描述所有五个弹性系数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利用该模型对从实验室测量结果和文献中获取的约20个页岩样品的弹性进行了参数化。四个拟合参数,即单裂缝的比切向柔量、法向柔量与切向柔量之比、特征压力、裂缝定向各向异性参数,显示与页岩样品的埋深呈中等到良好的相关性。随着深度增加,切向柔量呈指数下降。就多数页岩而言,裂缝定向各向异性参数普遍随深度增加而增强,说明裂缝在层面上的定向排列更加明显。在2500m埋深以浅,法向柔量与剪切柔量之比以及特征压力随深度增大而降低,而在2500m~3600m埋深之间,它们转而呈上升趋势。本文提出的模型有助于评价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5个弹性柔量的应力相关性,即便它们中仅部分参数是已知的。例如,根据测井数据可以重建页岩5个弹性柔量的应力相关性。

  • 标签: 应力敏感性 动态弹性 参数化 页岩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各向异性参数
  • 简介:火山岩气藏已成为中国石油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火山岩气藏特征,用小岩心和全直径岩心对火山岩气藏岩石进行了大量的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火山岩岩样应力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的小岩心和全直径岩心,其渗透率都随有效压力的升高而下降;与小岩心相比,全直径岩心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幅度要大。裂缝或孔洞的发育程度和含水饱和对火山岩岩心的应力敏感性有较大的影响:裂缝越发育,应力敏感性越强;含水岩样的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增大而降低的幅度要大于干燥的岩样。图6表2参6

  • 标签: 火山岩气藏 应力敏感性 含水饱和度 裂缝 实验
  • 简介:常规的应力敏感测试方法采用常温、低内压,通过增加上覆岩层压力来改变有效应力,不能很好地模拟地层应力的变化情况。保持岩心围压不变,改变岩心内流体压力,与气藏实际生产过程地层应力变化规律一致,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结合数值模拟与节点分析方法,得到考虑应力敏感的气藏合理配产。研究表明:岩心渗透率及孔隙伤害程度均不可逆;渗透率、孔隙及岩心压缩系数与岩心所承受的应力均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块岩心,压缩系数受应力伤害程度最大,其次为渗透率,孔隙受伤害程度最小。矿物成分含量是影响应力敏感的内因。图8表4参20

  • 标签: 异常高压 应力敏感 实验测试 矿物成分 合理配产
  • 简介:在“挪威初探井评价”项目中,石油公司对于钻成千井的勘探目标都报告了原因。本文将这些原因与钻前预测的圈闭、充注和储层的概率作了对比。除了按年份、地区、成藏层带、圈闭类型、二维和三维地震、油气地质储量以及与最近井距离等分析了发现概率,还将不同因素的钻前概率评估与钻探结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千勘探目标的主要原因是缺失侧向封盖、储层和运移。一般来说,预测的发现概率有点悲观,仅为23%,但如果不包括小型技术发现,也与27%的实际发现率相当接近。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勘探工作者在评估圈闭概率时过于悲观,而在评估充注概率和储层概率时也有较小程度的悲观。各年份、各个地区和各个层带的钻前发现概率评估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现率的变化。在成熟探区的已确定成藏层带,发现率最高。在1990年到1997年间,依据三维地震钻探的勘探目标其发现率略高于依据二维地震的钻探。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率和与最近井的距离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同时与勘探目标的预测储量也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但是这些在预测发现概率时都没有得到明确表现。

  • 标签: 探井 勘探目标 成藏 储层 圈闭类型 钻前预测
  • 简介:近年来,人们针对页岩气井产量预测建立了多种解析递减曲线模型(Anderson等,2010;11k等2008;Valko和Lee2010)。页岩气产量预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这些作者要么没有量化页岩气井储量的不确定性,要么无法证实其概率预测结果得到了很好的标定。Jochen和Spivev(1996)和Cheng等(2010)开发出了可以开展概率递减预测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的自助法(bootstrapmethod)。采用改进型自助法(Cheng等,2010)开展预测能够很好地反映真实的储量。但由于需要为每口井都开展数百次的牛顿迭代(NewtonIteration),其时间效率比较低。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针对概率递减曲线分析引入了贝叶斯法,用于快速可靠地量化储量不确定性,而且无需修改历史产量数据。我们通过分析巴奈特页岩区带中生产历史在7年以上的167口水平井,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贝叶斯方法中,递减曲线参数qi、D.和b被假定为随机变量,而非为获得最佳拟合效果而需进行修改的参数。采用带Metropolis算法的McMc建立了递减曲线参数的马尔科夫链。在对167口巴奈特水平页岩气井开展测试时,我们假设前半时段的产量数据已知,而下半时段的产量数据未知,后者被视为“未来产量”。这167口井的“未来产量”数据大约有85%落在由贝叶斯法计算的P90和P10储量范围内,说明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标定,而且贝叶斯法的计算速度是改进型自助法的13倍。所提出的贝叶斯法为人们快速而可靠地得出概率递减曲线预测结果和量化储量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手段。如有必要,这个方法还可以与其它解析递减曲线模型结合使用。

  • 标签: 贝叶斯概率 不确定性 曲线分析 页岩气 储量 量化
  • 简介:非常规油气藏的储量估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其原因是这类油气藏的地质不确定性很大,多段压裂长水平井中流体流动型式极其复杂,而且还有其他很多复杂条件。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处理评价流程,把传统的递减曲线分析(DCA)法和概率预测法综合在一起。广延指数递减(SEPD)模型可以反映开采动态。我们的储量评价流程有两方面的用途:(1)预测已有生产历史的老井的未来生产动态;(2)预测无产量数据的新井的未来生产动态。对于新油田模拟案例,要采用与所研究油田有关的一系列设计变量,做出多种试验设计(designofexperiments,DOE),在对这些设计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而对于已在产的老井,往往要根据重新增产处理、人工举升装置的安装或其他因素对早期的产量数据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反映真实的产量递减趋势。然后根据最高产量对新生产井或在产老生产井的产量数据进行分组,从而使类似的生产井具有共同的广延指数递减模型参数。在采用生产井分组法确定了模型参数的分布之后,就可以对单口生产井的产量进行概率预测。文中介绍了非常规油气藏老并或新钻井生产动态的概率预测方法。与其他概率预测方法不同,所介绍新方法要求对具有相似生产特征的井进行分组,这样就可以获取自相一致的广延指数递减模型参数,从而省去了必须确定与油气藏和完井参数有关的不确定性的麻烦。

  • 标签: 非常规油气藏 概率预测法 递减模型 产量 概率法 指数递减
  • 简介:在如今的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时代,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日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胜利油田勘探数据库应用(EIS软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如何利用COM+技术构建安全、健壮的DCOM分布式软件系统。COM+提供了包括可靠的安全性在内的诸多技术,可利甩它构建容纳WindowsDNA体系结构中的业务逻辑层的应用服务器。

  • 标签: 勘探数据库COM COM+ DCOM WINDOWSDNA 应用服务器
  • 简介:油气的成本效益和有效生产取决于准确的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而油藏描述和储层评价取决于所使用的岩石物理模型。涎水浊积砂岩地层的薄层性质使得这种砂-泥层序地层的岩石物理评价愈加困难,尤其是当泥质是以分散泥质和结构泥质或离散层存在时更是如此。为了预测油藏动态,了解储层中的泥质分布性质是必要的。采用Thomas-Stieber交会图是一种常用方法,它常与自然伽马和孔隙资料一起使用来确定泥质分布。据我们所知,还没有根据地层各向异性测量值来评价泥质分布的方法。层状砂-泥岩地层是用宏观各向异性来描述的。多分量感应仪器和交叉偶极横波声波测井仪能给出地层宏观各向异性的直接测量,提供描述泥质分布的其它信息。在本文中,我们从理论上和用实际资料探索由测井资料得出的弹性性质计算出地层的宏观各向异性。我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模型,它能够正演计算出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比是砂岩-孔隙、层状泥质含量和分散泥质含量、砂岩骨架弹性性质和泥质弹性性质的函数。我们的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孔隙和泥质含量对纵、横波速度有不同的影响;●横波速度强烈地依赖于泥岩分布,而具有不同极化的横波速度上的差异可能与泥质分布(层状或分散、结构)有关;●纵波速度对泥质分布敏感;●纵、横波速度比主要受孔隙和泥质含量的控制;这也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体积控制的关系式解释Castagna的“泥岩-线”成立。我们已经对深水沉积环境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根据这种横波方法能够识别层状泥质地层和分散泥质地层,给出砂岩储层性质评价。各种弹性性质与泥质含量(由核测井曲线得到)的交会图证实了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的分离类似于经典的T

  • 标签: 各向异性 横波速度 层状泥质砂岩 正演模型 反演模型 泥质含量
  • 简介:由于不同期次河道砂的相互切叠与加积,河流相储层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夹层是储层中非渗透性或极低渗透性的一类岩石,夹层影

  • 标签: 分布特征 厚油藏 夹层分布
  • 简介:中国稠油资源比较丰富,陆上稠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预测资源量198×10^8吨,其中最终可探明的地质资源量为79.5×10^8吨。目前,已经在松辽盆地、二连盆地、渤海湾盆地、南阳盆地、苏北盆地、江汉盆地、四川盆地、珠江口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等12个盆地中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主要集中在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克拉玛依油区及河南油区。

  • 标签: 稠油资源 资源潜力 陆上 中国 特征 松辽盆地
  • 简介:针对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不同类型油层砂体与目前井网不适应的难点,利用详实的岩心、测井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成果等资料,对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及井网控制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组合模式可细分为拼合宽带型、交织网状型、树枝分叉型、干枝型、单一连续型、断续孤立型6种类型,除拼合宽带型砂体外,其他类型分流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均较低,与井网适应性差,可依靠对现井网进行加密或对层系井网进行重组来完善单砂体的注采关系。

  • 标签: 水下分流河道 分布组合模式 井网控制程度 井网密度 萨尔图油田
  • 简介: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段是气田的主力产层,其地层水矿化度一般在20g/L~50g/L,水型为CaCl2型。通过66121井的试气资料及地层水化验数据的分析,盒8段气层或水层除了呈相互独立的分布外,同一层段的砂体中还具有气层/水层、气水互层和气水同层三种分布类型。在平面上,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主要分布在苏里格庙西北的苏9井—鄂6井一带和乌审旗东北的盟4井—统18—统6井一带。通过苏里格地区盒8段构造、岩性以及储集物性等综合分析,认为盒8段气水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物性以及气体充注强度的控制。表2图5参11

  • 标签: 地层水 气水分布 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盒8段
  • 简介:通过对彩133井区西山窑组储层敏感性实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储层注入水储层伤害评价、防膨稳定剂效果评价的研究发现,该井区储层具有强水敏特征,其临界矿化度为12447.46rag/L;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当注入达30倍孔隙体积倍数时,储层注入水伤害模拟评价其渗透率损失率平均为41.6%;O.3%的彩一12’防膨稳定剂对储层具较好的防膨稳定效果。图2表4参9

  • 标签: 注入水 敏感性 地层水 注水伤害 防膨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