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发生频率较低,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工作,但多是专注于一类或几类灾害或是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规律总结的依据主要为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2004~2014年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近10年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 标签: 突发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灾害 泥石流灾害 分布规律 斜坡灾害
  • 简介: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有效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方法.本文概略地总结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第一代人工预警产品和第二代智能预警产品的特点.基于即将建成的覆盖北京市山区、浅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对未来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产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将由一、二代的单因素的气象预警模式,转化为激发因素、响应因素、表达因素等多因素联合的第三代物联多维度的预警模式的构想.

  • 标签: 突发地质灾害 气象预警 专业监测
  • 简介:近日从北京市地勘局获悉,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立项报告目前已报北京市发改委,以期尽早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实现突发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和预警,切实保障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完成的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

  • 标签: 突发性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系统 北京市 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立项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在山区引发了各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基于201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论述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现状、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专家打分综合指数法"将研究区划分为突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等级,为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北京 突发地质灾害 评价因子 易发区
  • 简介:针对淮河污染,造成蚌埠市供水紧张的状况,通过对该市水源分析,提出“引天济蚌”和地下水补充的应急方案。

  • 标签: 水源 污染期 城市应急 供水 蚌埠市
  • 简介:随着气候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7·21后,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掌握新时期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借助全区突发地质灾害新一轮的详细调查数据,对全区的突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研究表明,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貌仍是形成本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基础条件,而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强化及导向作用。

  • 标签: 房山区 突发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规律
  • 简介:丹巴县城后山为一大型古滑坡。由于县城建设对古滑坡坡脚的开挖而逐渐复活。2005年2月,滑坡出现加速变形。为了解滑坡体的深部变形状况,掌握抢险加固处理的效果,为滑坡综合治理提供设计、施工、工程处理依据,在应急治理工程的中后期对滑坡体开展了深部位移监测,现对该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对滑坡的变形机理及实施抢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

  • 标签: 滑坡 位移监测 测斜仪 丹巴县
  • 简介:永定桥水利工程水库区距坝上游约2.0km,左岸飞水沟附近基岩岸坡陡峻,缓倾坡外强卸荷拉裂灰岩因飞水沟沟水大量灌入裂缝中,岩体发生倾倒崩塌,至流沙河发生堵塞,形成库容约195万m3堰塞湖,一旦发生溃决,对下游在建的水工建筑物和坝后居民等存在极大安全影响,且左岸仍残留有多个危岩体及诱发的土质滑坡,对处置堰塞湖有一定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紧急情况,经过现场紧急查勘,分析评价了堰塞体的渍决可能性和残留危岩体稳定性,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 标签: 永定桥水库 飞水沟堰塞湖 倾倒崩塌 危岩体 应急处置
  • 简介:四川康定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建校以来一直受其前山危岩灾害威胁。实地调查发现,前山危岩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相对高差大、失稳模式多样等特征。经过对危岩崩落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计算,提出了采取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以SNS柔性防护网工程为主的应急治理方案。

  • 标签: 危岩 SNS柔性防护网 四川康定师专
  • 简介:依据烟台市王家庄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水开采性抽水试验,计算了该区在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量为1.11×104m3/d。按每天应急供水量2×104m3计算,预测水源地运行3个月的地下水位下降40.5m,6个月下降81m。

  • 标签: 应急地下水源地 开采量 开采性抽水试验法
  • 简介:“5.12”汶川大地震牵动北京地质人的心。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统一部署,6月1日,由北京市国土局、北京市地勘局35名队员组成的北京赴甘肃舟曲县抗震救灾地质灾害调查队开赴抗震一线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怀着对灾区人民无限的爱,调查队队员们克服海拔高、地形复杂等诸多困难,仅12天时间就完成19个乡,57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为灾区重建做出了贡献!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回北京。

  • 标签: 地质灾害调查 抗震救灾 北京市 舟曲县 灾害应急 甘肃
  • 简介: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应急水源地的选取原则进行研究,并在合肥市对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的选取进行示例,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选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地下水 应急水源地 选取 合肥市
  • 简介:经过近一年建设,“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7月20日主汛期前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密云、门头沟和房山三个区县119处泥石流、6处崩塌、4处采空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共376台(套)监测设备的安装,基本完成联调联试,监测数据和图像已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接收和展示,初步实现监测数据传输、入库、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基本实现汛期前三个区县预警预报。

  • 标签: 监测预警系统 一期工程 主汛期 北京市 地质灾害隐患 监测设备
  • 简介:综合怀柔应急水源地多年气象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5年9月份水源地减采热备前后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源井动水位等监测资料,评价了应急水源地热备涵养对水源地及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运行至2015年8月31日,中心区地下水位已累计下降31.34m。水源地减采热备后,应急水源地及周边地下水位恢复明显,相对于2015年8月31日至2015年12月底,区域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1.69m,中心区升幅最大,南部地区升幅大于北部地区。水源浅井动水位平均上升了8.07m,水源深井动水位平均上升了18.34m。减采初期,深层承压含水层水质有所恶化,接近于浅层承压水。随着时间的延续,地下水位的升高,水质恢复到减采前水平。怀柔应急水源地作为首都最大的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南水北调来水后的新水情下进行热备涵养,对于保障首都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怀柔应急水源地 减采 热备 动态监测 地下水涵养
  • 简介:以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组织与更新维护等,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提供借鉴。

  • 标签: 地质灾害 隐患点 管理数据库
  • 简介:滑坡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如果滑坡危及城镇、交通干线或其它重要设施,则其致灾损失可能非常巨大。由于不稳定斜坡变形有一个累进的过程,因此在发现斜坡出现滑坡变形迹象后尚有一定时间采取应急措施躲避或者减轻滑坡所造成的损失,甚至阻止滑坡灾害的发生。通过四川省丹巴县建设街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布置的分析,探讨活动型滑坡治理措施布置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可为广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滑坡 抢险 治理工程 四川丹巴县
  • 简介:北京是一个以地下水供水为主的大都市,约67%的供水依靠地下水。自1999年以来因连续干旱,地表水源锐减,北京市建成了多处城市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应急水源地管理水平,建立了基于GIS的、集实时监测、统计报表、模拟评价和管理预誓于一体的应急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EGWMIS)。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地下水水源地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地下水开采的科学性,提高了供水保证程度和供水安全。

  • 标签: 北京应急地下水源地 管理信息系统 地下水模型 供水安全
  • 简介:以北京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为例,采用等效连续介质体概化地下水流系统,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评价地下水源汇项,分析地下水系统特征。运用MODFLOW中的河流(渠)子程序包,刻画地表河流和泉水与地下水的交换关系。经参数识别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能够比较准确的模拟水源地岩溶水系统。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水源地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应急开采后,地下水系统由向河流排泄转变为河流渗漏补给地下水,可为应急水源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北京房山 应急水源地 数值模拟 河流渗流预测
  • 简介:本文通过怀柔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应急开采两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运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水源地三种续采方案开采年限进行了预报:水源地分别以1.2×10^8m^3/a、0.8×10^8m^3/a和0.4×10^8m^3/a的开采量续采,续采年限分别为1年-2年和4年。

  • 标签: 怀柔 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数值模拟 地下水开采强度 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