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由地震学七兆推断灾害学七兆1987年郭增建先生在《灾害科学中的七兆》一文中指出[1]: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有高层次的简单性。所谓七兆,就是较小灾害达7次后,即跟随有一个较大的灾害,这样七个...

  • 标签: 地震研究 灾害学 地震活动 灾害科学 地震学报 地震灾害
  • 简介:对西宁地温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数据稳定可靠,无外界干扰因素存在,其变化形态呈现缓慢上升的年变趋势,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下降型异常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 标签: 地温资料 异常变化 西宁地震台
  • 简介:在宁德首例成功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地震地下水单并综合观测,水位和水化观测同时达到满足常规要求的理想效果。本文介绍采用“循环法”实现静水位一水氡单综合观测的实施过程和实验观测结果,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对该方法的实用性和优点作了讨论。

  • 标签: 地震 地下水前兆 单井综合观测 循环法
  • 简介:在陕西镇安ML3.6、临潼ML3.3、合阳ML3.1、千阳ML3.1级地震,四川汶川M8.0、青川M6.4、宁强M5.7级地震前后,陕鼓的气氡观测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异常,表明陕鼓的气氡异常不仅有较好的地震前兆效应而且还有震后效应,对出现的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逸出气氡 气氡异常 映震效能
  • 简介:运用CUM-AIC方法分析了聊古-气氡浓度观测资料,发现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气氡浓度有异常变化,异常持续时间达10天,计算结果中的转折点对应着异常的起止时间.CUM-AIC方法优于传统的一阶、二阶统计量分析方法.

  • 标签: 高阶统计量 气氡浓度 CUM-AIC方法 短临异常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对聊古一SD-3A数字化氡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该原有的模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数字化氡观测资料的应用与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尽管SD-3A自动测氡仪所测为逸出氡与模拟观测溶解氡的物理量有所不同,但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且数字化氡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 标签: 聊古一井 数字化观测 模拟观测 映震能力 氡观测 SD-3A自动测氡仪
  • 简介:分析2008-2016年江苏062个不同深度(400m、800m)水温观测数据的变化异常,排除仪器故障、人为干扰及降雨等外在因素,与其周边的地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深度的变化异常所对应的地震震中有明显的地域特征,400m水温异常变化多对应郯庐断裂南段附近地区地震,800m水温变化与苏北凹陷及凹陷的边缘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应;不同深度水温异常变化幅度一般受地震构造方式的影响,与震级大小、距离关系不大。

  • 标签: 水温 变化特征 地震活动
  • 简介:通过对保山滇十四井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该的模拟与数字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数字化观测有干扰小、信息及时、仪器易维护的优点,认为该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 标签: 模拟观测 数字化观测 水位
  • 简介:提出了声波正演数值模拟中计算网格间差分阶(精度)的不衔接而引起的边界反射效应问题,采用不同中心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声波波动方程来验证。数值实例分析表明,同差分阶间不存在任何边界效应,而当差分阶较低且网格间差分阶递变较大时,边界效应显著,通过缩小差分网格间的递变阶并提高相应的离散阶,可以有效压制该边界效应,并保证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可信度。

  • 标签: 差分阶数 模拟精度 边界效应 声波方程 数值计算
  • 简介:为地震地下水前兆观测技术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这一发展目标,性能先进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和功能优良的综合观测平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在分析已有综合观测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一代综合观测模式,给出了单综合观测平台结构设计。该平台在与地下水各测项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对接后,可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和水温三者均处在理想观测状态条件下的自动化单综合观测

  • 标签: 地下水前兆 数字化观测 单井综合观测
  • 简介:通过对格尔木模拟水氡和数字化气氡年动态和月动态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趋势及均值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数字化气氡观测受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多,而模拟水氡观测精度较低,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

  • 标签: 模拟地震仪 数字地震仪 溶解氡 溶解气 格尔木地震台
  • 简介:2015年1月9日,云南地区出现大幅度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而地下流体群体异常的聚集区可能是未来强震的孕育区,及时排除环境等干扰因素,对确定地震危险区很有帮助。本文选取澄江和建水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分析降雨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认为滇南地区的水位年变化与雨季降雨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对澄江和建水井2012--2014年的水位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映震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滇南地区降雨量对水位引起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和变化时间等方面。此次出现的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多为降雨干扰影响。

  • 标签: 降雨量 水位变化量 澄江井 建水井 滇南地区
  • 简介:本文根据冕宁县的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结果,对未来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并对地震后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社会经济影响
  • 简介:本文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探讨我省发展经济与防震减灾的相互关系。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促进防省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 标签: 发展经济 防震减灾 转变观念
  • 简介:本文以收集的西南地区1950年以来301个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数据为基础,选择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震经济损失与当地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规则,并对关联规则和决策树两种不同的挖掘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经济损失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决策树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化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体经济模型中经济活动个体的经济行为,核心是价格决定理论。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中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相反的作用力,使商品达到市场均衡状态。当商品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供给函数发生变化,达到新的市场均衡。但均衡利润呈现出与生产成本变动相反的变化趋势。本文试图对其变化规律做出探讨。

  • 标签: 单体经济模型 均衡状态 利润成本规律 供给 需求 变动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修损失占地震总损失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大中城市装修损失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损失比是地震经济损失评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本文在对损失比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抽样与专家咨询(Delphi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权统计给出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装修震害损失比取值范围。最后,将本文给出的取值范围与其它文献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破坏等级下,装修破坏损失比要高于主体结构损失比,且在中等破坏及以上破坏等级下,前者要远大于后者。

  • 标签: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评估 装修损失 损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