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的方法,对山东地区近期地磁场中总强度F值及垂直分量Z值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得到了山东地区地磁背景近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在地震活动平静状态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纬度的改变密切相关,而与地理经度的改变关系不大;F值或Z值等值线的分布与地磁台分布状况有关,F值和Z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 标签: 山东 地磁背景场 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 等值线
  • 简介:本文采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西海固地区七十年代以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并用形变图象及数字特征量等分析了该区垂直形变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该区自1981年以后区域应力逐渐增强,再经1990年前后应力场调整,目前已恢复到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

  • 标签: 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平差 垂直形变场 演变特征 特征量
  • 简介:地热前兆观测的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的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 标签: 地温场 前兆观测 河西地区 变化形态 浅层地温 测温仪
  • 简介:在地震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地震前兆源关系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对这一演化物理问题有逐渐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些地震做出中期和短临预报是很有可能的。本文以共和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兆源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认为,正确的认识场源关系,以求源,以源推,场源结合,跟踪短临异常是实现短临地震预报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地震 场源关系 短临预报
  • 简介:获取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位移量、位移以及分析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可能造成的地表最大位移量,并将以上参数如何应用于工程设计是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学界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的地表最大位移量估算方法和断裂位移的解析计算,对于线性工程进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指标的有益补充

  • 标签: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位移量 位移场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的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的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的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Pn波走时研究地壳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研究闽台地区莫霍面结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Pn速度结构 地壳莫霍面 反演
  • 简介:新疆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对农村民居建设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确保新建房屋达到相关技术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结构类型民居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应用效果。

  • 标签: 新疆 农村民居 抗震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工程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动力特性参数的现场实测,结合已有的室内、室外强度、抗震承载力实验结果,为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及使用安全性的判定提供一套简便实用的方法,继而为震害预测、抗震设计、抗震加固、房屋安全鉴定等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 标签: 结构 抗震性能 动力特性 测试
  • 简介:采用金属耗能器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是一种较经济、简单、又可靠的耗能减震加固方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金属耗能器的构造、原理与性能及其在建筑、桥梁抗震加固工程中应用的概况,给出了典型工程实例,并提出了金属耗能器在加固工程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金属耗能器 滞回性能 抗震加固
  • 简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是菲律宾海板块凸向亚欧大陆俯冲-碰撞异常岛弧带。福建位于台湾岛弧西侧活动地块。闽台独特的构造格架、地球动力学状态和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成为研究海陆板块俯冲-碰撞效应及其对板内地震活动影响天然地区。本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地热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详细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与强震构造等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板缘-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性。试图为本区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活动构造格架 地壳变形与应力轨迹 强震动力学特征 弧陆能态结构
  • 简介: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 标签: 高层建筑 时程分析法 设计地震波
  • 简介:本文介绍和讨论了结构抗震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地震反应分析选择地面运动输入应注意的问题,高层结构地震模拟试验问题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结构反应分析程序。

  • 标签: 建筑结构 地震反应 分析模拟 分析程序
  • 简介:采用HBTA2.5程序,对一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隔震装置的水平变形和耗能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在工程应用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变刚度 钢管混凝土短柱 隔震 HBTA2.5
  • 简介:为地震地下水前兆观测技术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这一发展目标,性能先进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和功能优良的综合观测平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在分析已有综合观测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一代综合观测模式,给出了单井综合观测平台结构设计。该平台在与地下水各测项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对接后,可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和水温三者均处在理想观测状态条件下的自动化单井综合观测

  • 标签: 地下水前兆 数字化观测 单井综合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