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震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震断层。

  • 标签: 构造背景 发震断层 共和盆地
  • 简介: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对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的等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 标签: 工程场地 影响烈度 调查方法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的存在,首先发现的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的震源的“连接”序列。如在其中的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的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的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的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共和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共和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表断裂形变特征对比,确定共和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北缘断裂带,并对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震、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发震演化及活动特征 共和地震 柴北缘断裂带
  • 简介:采用H/V谱比法,利用安徽强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3个强震台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当台站场地为基岩或覆盖层较薄时,由地脉动和S波数据分别计算出的谱比曲线一致性很好.当覆盖层大于30.5m的时候,两者的放大因子有差异,即用S波计算的场地放大响应要明显大于用脉动计算的场地响应.

  • 标签: 强震台网 强震动记录 H V谱比法 场地响应
  • 简介:西宁盆地及周缘处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带,历史上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浅层地震(其中几次具有较大的破坏性)。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的分析,推断深部构造的特征,对地震产生的动力学背景作深入探讨有利于地壳稳定性评价。

  • 标签: 西宁盆地 地质构造 地震
  • 简介: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地震台网分布稀疏,基于ETM数据,对措勤地区活动断层构造进行了解泽,并建立了活动断层构造框架。通过分析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指出措勤地区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对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措勤 ETM 活动断层
  • 简介: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是目前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软件DEEPSOIL,可进行场地线性、等效线性化和时域非线性等多种分析,并可考虑孔隙水压的影响.笔者根据土层计算参数,编制了DEEPSOIL软件场地模型输入文件的自动生成程序,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对场地的建模.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DEEPSOIL软件的精度.同时通过对某典型Ⅲ类软土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拟合参数的敏感性以及等效线性化方法和时域非线性方法对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并指出了等效线性化方法在分析软土场地地震反应中的不足.对于软土场地建议采用DEEPSOIL软件进行时域非线性分析,因为其参数简单并容易确定,适合建模快速和使用方便的要求.

  • 标签: DEEPSOIL软件 等效线性化方法 时域非线性方法 软土场地 地震反应
  • 简介: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的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地形效应 局部地形几何形状 震源特性 地震数值模拟
  • 简介:以上海浦东机场二期航站楼软土场地为例,应用二维土体模型和一维土体模型分别计算了深覆盖土层的地震反应,讨论了古河道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此外,在二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进一步对比了基岩面地震波行波输入和一致输入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差异。

  • 标签: 古河道 一维土体模型 二维土体模型 基岩一致输入 基岩行波输入
  • 简介:本文选取山东地区2个Ⅲ类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层剪切波速等资料,将土层厚度按5个深度段,每个分段给出了4个土层剪切波速的改变量,通过改变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建立了19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深度段,不同概率水平下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土层剪切波速的改变在1-10m、11-40m和地震输入界面处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其中,41-70m和71-100m两个深度段剪切波速的改变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小;在土层深度1-10m时,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大,剪切波速的改变与峰值的改变呈负相关;在其它深度段,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小,剪切波速的改变与峰值的改变呈正相关.剪切波速的改变在1-10m和11-40m两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较大;在41-70m、71-100m和地震输入界面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很小.

  • 标签: 场地地震动参数 剪切波速 不确定性 Ⅲ类场地
  • 简介: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 标签: 北部湾盆地 双震 发震构造 乌石凹陷 海中凹陷
  • 简介:本文探讨莆田市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指出南日岛是本区地震发生最为涉繁的地方,历史上发生过8级地震。

  • 标签: 地质构造 地震活动
  • 简介: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秒。该地区处在湖口—南昌重力梯度带西北侧,上地幔斜坡带,和九江—瑞昌负磁场异常带。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断裂构造活动性,史今地震活动基本特点和5.7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空区)、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震烈度分布、震源动力学参数反演、地表变形现象、建筑物破坏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这次5.7级地震是发生在九江—靖安地震断裂带西侧的铜鼓—武宁断裂北段破裂空区。其发震断层呈NNE向,倾向SE,倾角60°,断层破裂长度11-13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为倾滑正断层。这是受华北地区郯城—庐江断块向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产生拉分伸长张扭性破裂,应属于新生性地震断层活动产物。它表明在华南板内少震、弱震地区在华北块体向南滑动和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挤压应力场交迭作用下能够导致华南块体内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加剧,从而使第四纪断层伸展破裂而孕育新生性中—强地震,尤其往往在台湾岛弧板缘活动带相对平静期阶段,板内块断则处于活动状态,存在由内陆向海域发展趋势。

  • 标签: 地震矩 发震构造 地质构造环境 华南地震区 震源动力学 菲律宾海板块
  • 简介: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强震动 近场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本文探讨了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的几个特殊问题,如考虑中深源地震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海底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春晓气田群开发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其它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对策,给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海洋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深源地震 软弱土层
  • 简介:福州市是福建省会城市,1997年12月连续发生两次3级地震,福州市普遍有感影响较大。本文对该地震发震构造进行研究,认为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其发震构造

  • 标签: 地震 断裂 发震构造
  • 简介:新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方案,以体现背景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在地震构造区内归纳出统一的地震构造模型.本文根据西南地区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的成果,分析了龙门山地震统计区内的龙门山和成都地震构造区的基本特征,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主要活动构造构造变形样式,建立了地震构造区的发震构造模型,确定了构造区的本底地震及划分构造源的地震构造标志.同时,提出了确定背景源空间分布函数的简单方法.

  • 标签: 潜在震源区 地震构造区 空间分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