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推断出较稳定的白藜芦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然后根据白藜芦分子结构特点计算了该化合物的一种稳定异构体的转动惯量,用矢量合成法计算了其电偶极矩,为微波辅助白藜芦萃取理论研究提供转动惯量和电偶极矩的数据.

  • 标签: 转动惯量 电偶极矩 白藜芦醇 微波辅助萃取
  • 简介:以1,3-丁二、柠檬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以1,3-丁二为核心的柠檬酸-1,3.丁二-柠檬酸(cBc)爪状物小分子;再用酯化反应依次与带有功能化集团的硬酯酸、十六接枝合成了多元酯类爪形大分子柠檬酸-1,3-丁二-柠檬酸-硬酯酸-十六(CBC-SH).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合成的两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合成的CBC和CBC-SH与所设计的分子结构相吻合.元素分析确定了CBC和CBC-SH的化学组成依次为C16H22O14和C98H184O15.合成的CBC-SH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将CBC-SH按600μg/g的加剂量添加到不同的轻柴油中,柴油的冷滤点可降低6℃.

  • 标签: 1 3-丁二醇 柠檬酸 硬酯酸 十六醇 爪形大分子
  • 简介:利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红土镍矿中的镍。研究了波长、NaOH、显色剂及氧化剂等试剂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得出了较佳的实验条件;同时通过加标回收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回收率为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54%。实验证明了方法准确、可靠,是一种快速测定红土镍矿中镍含量的便捷方法。

  • 标签: 红土镍矿 分光光度法
  • 简介:利用C-O键上C原子电荷Qc和分子所含C原子个数Ⅳ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对其沸点巩、在水中的溶解度Sw及辛醇/水分配系数(k)进行了QSPR研究.Qc的计算采用Chemoffice8.0中的MOPAC-AM1量子化学法,容易获取,它表征了分子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结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的Tb,-lgSw,lgKow都随分子所含C原子数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C-O键上C原子电荷Qc的增大而减小,复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MOPAC-AM1方法计算的量化参数Qc用于与脂肪的水溶解性关联优于分子连接性指数.

  • 标签: 量子化学参数 AM1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辛醇/水分配系数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含0.1mol/LNaC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0)研究了紫杉与生物大分子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DNA引起紫杉的紫外吸收光谱明显的红移和增色,并导致紫杉的荧光猝灭;测定不同温度下紫杉与DNA的荧光动态猝灭常数,结果显示K27℃=10266,K37℃=8755,K47℃=5788,即K27℃>K37℃>K47℃,说明动态猝灭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同时考察了离子强度、磷酸根浓度及猝灭剂KI对紫杉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的影响,三者对紫杉与DNA相互作用都无明显影响.表明DNA对紫杉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紫杉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嵌插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DNA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 简介: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4-丁二(1,4-BDL)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1,4-丁二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1,4-丁二在饱和吸附Sb原子的Pt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0V,峰电流增加了1.5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的S原子抑制了1,4-丁二的氧化.

  • 标签: 1 4-丁二醇 PT电极 修饰电极 吸附氧化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电化学循环伏安
  • 简介: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乙二溶液中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采用AS22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以Na2CO3(4.5mmol/L)+NaHCO3(1.4mmol/L)作为淋洗液,测定了乙二样品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干扰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离子色谱 乙二醇 氯离子 硫酸根
  • 简介:研究了过氧化钠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硅钢样品中的硅含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过氧化钠熔融和盐酸浸取后,以信号的稳定性为原则,优化了仪器最佳测定参数,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实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硅钢中硅含量的测定。通过实验探讨了钠离子、钢中基体元素铁等对硅含量测定干扰情况,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n=6)。

  • 标签: 高碳高硅钢 过氧化钠 碱熔 ICP-OES
  • 简介:将乙二分子模拟成一个多自由度无阻尼自由振动体系,用振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方法中的空间刚架元对乙二分子结构隐氢图进行分析求解,可得到相应的分子结构固有频率.选择其中的基频、总频及其确定的Lennard-Jones势函数为模型参量,用于建立乙二液体热导率温度关联式,其相关系数高达0.9945;用于建立乙二醇和1,2-丙二液体热导率-温度关联式,其相关系数高达0.9998;用于建立乙二、1,2-丙二醇和丙三(甘油)3种液体热导率-温度关联式,其相关性高达0.9976.结果表明:基于分子结构固有频率和Lennard-Jones势函数的热导率-温度关联式可用于不同温度下多元醇类液体热导率的预测和估算.

  • 标签: 乙二醇 分子结构 有限元分析 固有频率 热导率
  • 简介:选择了贵州省重要磷矿生产基地一瓮福磷矿浮选尾矿为代表,对其中钙、镁、磷的矿物学重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从而为镁磷尾矿的综合利用、白云石与胶磷矿的分离等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磷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指导开发者设计科学合理的矿石选冶工艺流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元素赋存形态分析的方法,选用了化学成分、化学物相、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方法等多种手段系统、全面地测定了磷尾矿结构、形貌的重要特征,获得了钙、镁、磷赋存状态的重要结论,发现了尾矿及其原矿的异同性:磷尾矿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及其含量分别是:氧化钙34.11%,氧化镁17.65%,五氧化二磷5.30%;镁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并有少量以磷酸盐、硅酸盐形式存在,其在各相占的比例分别为99.80%、0.10%、0.10%;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赋存(占97.08%),并有少量以铁氧化物(1.04%)、独居石(O.19%)、磷钇矿(1.83%)形式存在;钙主要以白云石的形式赋存(占96.95%),并有少量以方解石(1.11%)、磷酸盐(1.94%)形式存在。贵州瓮福地区镁磷尾矿中的镁、磷、钙主要赋存形式分别为白云石、磷灰石、白云石。

  • 标签: 磷尾矿 赋存状态 瓮福
  • 简介:以沙丁胺(SAL)为印迹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LC-WPBE方法和6-31G(d,p)基组,模拟SAL印迹分子与TFMAA功能单体形成稳定复合物的构型,讨论了其稳定复合物的成键作用位点及数目、自然键轨道(NBO)电荷的转移及其反应的结合能,探讨了SAL与TFMAA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分子印迹中溶剂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SAL与TFMAA印迹比例为1∶4,以氯仿为溶剂时,合成的复合物能量最低,吸附性更强.

  • 标签: 沙丁胺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三氟甲基丙烯酸 溶剂 计算模拟
  • 简介:研究了以二氧化硅负载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壬酸和乙二为原料合成壬酸乙二单酯的工艺.考察了酸物质的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壬酸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壬酸乙二单酯的优化条件为:壬酸与乙二的物质的量为1∶3,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以上,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目标产物.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活性.

  • 标签: 二氧化硅 硫酸氢钠 酯化反应 壬酸乙二醇单酯 催化
  • 简介:以-·N-O-为自旋中心(SC),间苯为铁磁耦合单元(FC),苯、吡啶、哒嗪、嘧啶、吡嗪、三嗪为端基(EG),设计一系列新型稳定自旋分子.另外以-*N-O-为SC,苯、吡啶、哒嗪、嘧啶、吡嗪、三嗪为FC,苯为EG,又设计另一系列新型稳定自旋分子,并通过AM1-CI方法计算,研究了不同杂环作为端基或耦合单元对自旋分子自旋多重度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杂环 高自旋基态 双自由基 -·N-O- AMI-CI方法 双自由基
  • 简介:建立了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切换法测定纯氢氟酸中的痕量阴离子的方法。实验中所考察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2%-0.12%和0.63%-1.89%,在1-100μg/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8,考察的阴离子检出限(S/N=3)为2.13-32.61ng/L,加标回收率为85.3%-103.9%。并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氢氟酸 柱切换法 毛细管离子色谱 痕量阴离子
  • 简介:针对硅锡精矿中锡的测定时通常用锌粉-氢氧化钠熔融,精密度差,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问题,建立了锌粉-硼砂-硼酸熔融,盐酸浸取,铝粒将锡还原,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硅锡精矿中锡的分析方法。方法结果稳定,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在0.19%-0.55%,加标回收率在96.9%-105%。分析结果能够满足硅锡精矿中锡的测定要求。

  • 标签: 锌粉 硼砂 硼酸 高硅锡精矿 碘酸钾滴定
  • 简介: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纯铝酸钙粉中砷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样品以盐酸(1+1)、硝酸(1+1)溶解,研究了酸介质及酸浓度、硫脲-抗坏血酸用量对砷测定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砷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5。对样品进行了精密度和加标回收实验,得到测定砷相对标准偏差为1.8%~2.6%,加标回收率在98.5%~108%。方法能满足纯铝酸钙粉中砷的测定。

  • 标签: 原子荧光光谱法 铝酸钙粉
  • 简介:在加热条件下,发现氯化铵可以使季戊四单侧修饰的Anderson型铬钼酸盐发生结构变异,Anderson型多酸母体上的季戊四配体由正中心位置异构到非正中心位置(季戊四配体的一个烷氧基从取代多酸骨架中的μ3-O桥氧原子异构为取代骨架中的μ2-O桥氧原子),得到其χ同分异构体(NH4)3{χ-[Cr(OH)3Mo6O(18)(OCH2)3CCH2OH]},并通过电喷雾质谱ESI、红外光谱IR和单晶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晶体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368(4)nm,b=2.91172(6)nm,c=1.12470(7)nm,α=90°,β=117.45(6)°,γ=90°,Z=4,V=3.0621(3)nm3.

  • 标签: Anderson型多酸 季戊四醇 氯化铵 结构异型
  • 简介:铷矿石和混合熔剂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配好,在熔样机中制备成待分析的样品,混合熔剂由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氟化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不同质量的稀释或者在其中添加纯物质的办法制备成一系列的含不同氧化铷的标准系列样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直接测定氧化铷的含量。方法的测定范围0.01%~5.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同时对标准样品的种类要求少,而通过某一标准物质来制备校正曲线也可以克服基体效应的影响。方法适应于稀有矿石类标准物质数量和种类矿石不多的分析,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准确度

  • 标签: 铷矿石 混合熔剂 质量稀释 熔融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简介:建立了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化学样品中锡的方法。以氧化锌、氟化钠、硫粉为缓冲剂,改善元素蒸发行为;以锗为内标,样品与缓冲剂比例为1∶1。根据不同含量的锡选择不同级别灵敏线进行分析,采取内标法,建立浓度与相对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样品中锡的含量。实验中可以将锡的分析上限提高到x%,同时避免由稀释样品带来的分析误差。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小于7%,测定了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 标签: 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法 地球化学样品 高含量锡
  • 简介:建立了一种碱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分析稀土荧光粉中微量杂质元素(非稀土杂质和稀土杂质元素)的新方法。采用Na2CO3-H3BO3混合熔剂对样品进行分解,熔块由HNO3(2+3)提取后定容,优化了最佳的熔融温度和熔样时间。用ICP—MS标准曲线法直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非稀土元素为0.007-0.952μg/g,稀土元素为0.001-0.057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12%。方法预处理简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为纯稀土荧光粉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 标签: 碱熔样 稀土荧光粉 杂质元素 ICP-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