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气象异常年报表”规定统计项目,对迪庆州3个国家级基本自动气象站1958-2017气候极值分析,得出气温、降水、日照等要素气候极值时空分布特征。

  • 标签: 气候 极值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6月21-24日天津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有东退的趋势,在天津南部地区不断有上游短波槽移出,低空切变线逐渐转为东西走向,天津地区开始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天津大部分地区的水汽条件较为充足,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850hPa低空处逐渐从负涡度转为正涡度,并与暴雨区域保持一致。结合不同高度层的垂直速度场,天津地区上升区域边缘位置与上升气流保持一致,对于水汽输送和高低空能量交换较为有利;因天津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不稳定能量较小,再加上暖湿空气不足,在释放不稳定能量后会出现暴雨天气,位势不稳定层结开始重新建立并加强,促进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天津
  • 简介:摘要在全球迅速变暖的大背景下,为深入了解玛多县极端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利用玛多县1987-2017的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近31来玛多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7玛多县年平均极端最高(低)气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就极端最高气温而言,夏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增加幅度最小;就极端最低气温而言,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增加幅度最小。

  • 标签: 玛多县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6月21-24日出现在河北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处的低空急流强度增加,同时有出口区在河北中部地区形成,地面场上的低压不断向东移动发展,再加上有利的天气形势,对于河北省持续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北省南部的比湿梯度场方向与风向相反,有利于水汽输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4日,在850hPa低空处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的比湿值均超过了12g/kg,特别是河北省东北地区的比湿值最大,也是导致降雨强度较大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运动强度开始下降,尤其是在850hPa低空处上升运动基本停止,说明影响河北省的暴雨天气逐渐趋于结束。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河北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7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 标签: 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昆明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暴雨实况及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诊断、雷达特征等角度针对2017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高原槽及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再加上充沛水汽条件的影响,导致四川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过程中四川上空位于水汽饱和状态,空气湿度比较大,湿层深厚,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四川上空,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四川省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时四川位于高能区域,Θse值比较高,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南部暖湿气流逐渐北抬及局部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四川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四川省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7月5-7日发生于甘孜州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主要是在地面弱冷空气以及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卫星云图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路径和本次强降水落区保持对应;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局部区域强降水临近预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甘孜州 强降水 天气影响 物理量 对流云团
  • 简介:摘要20172月19日—20日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乌鲁木齐市出现长达22个小时的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利用降雪实况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再加上高空槽逐渐向东移动,西南气流开始影响并控制乌鲁木齐市,其上空大气层结的稳定性比较差,为强降雪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位于乌鲁木齐上空,再受到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导致水汽由高湿区域进入到低湿区域,促进水汽通量辐合,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持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乌鲁木齐 强降雪 天气形势 物理量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2017民航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17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重要天气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机场航班的安全正常营运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福州 机场 气象要素 天气现象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班戈县20173月11-12日降雪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由500hPa高空槽、南支槽、“歪脖子”高压及700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风速带,偏北气流、东风气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辐合,850hpa低层“冷垫”抬升和地面冷锋共同配置产生。500hPa高度场的西南气流给予对流层较弱辐合区及弱水汽输送。主要水汽输送源于700hPa下方区域偏南气流,并且700hPa处低涡及切变线导致对流层中低层强辐合场,高层辐散抽吸及低层辐合上升,促使较强上升运动产生,为此次降雪天气发生提供有利动力抬升条件。班戈县对流层湿度较大且湿层厚,上升运动强烈,达大雪量级。

  • 标签: 班戈县 降雪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6月13-16日金川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出现过程中,中高纬区域的环流形势主要呈“2槽1脊”型,东部槽主要由鄂霍次克海向四川省延伸,槽后较强的西北气流逐渐引导北方冷空气补充南下,并对金川县产生影响。中纬度副高比较强盛,金川县主要受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控制,对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稳定输送均比较有利。与此同时,中高纬度西风急流的建立,金川县处在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辐散区,高层稳定的辐散条件促使抽吸作用产生,推动了低层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这些共同为此次持续性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

  • 标签: 暴雨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金川县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高空形势、地面形势、水汽条件等角度针对201710月8—9日金昌市发生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此类天气过程的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强降温 降水 天气形势 金昌市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川东北地区20177月5-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水平,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川东北地区 强降雨 过程 天气形势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及雷达特征分析等角度针对20176月29日与7月1日夜间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两次过程一次是中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一次是中高层水汽条件较好,而850hPa水汽条件一般。所以在水汽条件一般的情况下,要注意各个层的水汽条件,925hPa、750hPa高度层水汽条件较好时也可能造成短时强降水;此两次过程降水带大值区、回波中心均集中在前旗中部沿大兴安岭山麓一带,地形抬升作用较为明显。

  • 标签: 降水 天气形势 能量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16南海夏季风强度及其与汛期降水关系,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对流)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南海季风爆发主要的流场特征是整个南海地区(至少在5~15oN区域)由偏东风转为偏西南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从南海撤出,孟加拉湾北部的印缅槽生成,同时东亚大槽(120~130°E)减弱,并有强对流活动从5oN附近快速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200hPa上南海及以西区域在5月第5侯以前盛行西风,而之后盛行偏东风,陆地上的西风带减弱并北撤,低纬东风加强且范围扩大。而且季风爆发前后全球的位势高度场也发生了大的调整。

  • 标签: 南海夏季风 季风强度 环流/对流场 水汽通量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绵阳地区8个台站196512月-201512月的逐日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研究了近50绵阳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仅供参考。

  • 标签: 绵阳市 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但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建筑企业缺乏质量意识以及质量检测环节不科学等。下文首先分析了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加强建筑工程各管理环节的具体措施,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够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

  • 标签: 建筑工程 管理 现状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青海省玉树市1987~2017的逐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玉树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主要呈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944h/10a,减少趋势比较显著,年代际动荡起伏变化较大;日照时数的月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各月平均日照时数均超过170h;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占日照时数的7.3%;5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26.0h,占日照时数的9.3%,日照时数逐月变化主要同季节的更替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春、夏、秋三季日照时数与变化保持一致,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和秋季减少幅度均较小。冬季日照时数则呈增加变化趋势,增加速率为5.136h/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661.6h、634.8h、583.5h、556.7h,分别占日照时数的27.2%、26.1%、23.9%、22.8%;造成玉树市近30日照时数增加的原因是春季、夏季、秋季三季日照时数变化造成的,尤其是夏季影响最为显著。

  • 标签: 玉树市 日照时数 变化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辽宁省5个水稻产区代表站点(开原、东港、辽中、庄河、大洼)1960-2009水稻生长季(4至9月份)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水稻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平均气温以及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303℃/10a以及0.219℃/10a。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可以分为2个时期偏冷期和偏暖期。其中偏冷期为20世纪60代初期到90代前期,偏暖期为20世纪90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水稻生长季≥5℃、≥10℃、≥15℃积温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每10分别增温57.088℃、57.046℃以及56.605℃。辽宁省近50降水量以及水稻生长季降水量变化都呈波动减少变化趋势,降水量平均每10分别减少15.8mm、19.3mma,且具备较为显著地阶段性分布特征;辽宁省近50水稻生长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6.7h/10a。

  • 标签: 辽宁 水稻生长季 气候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