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规模庞大、系统复杂的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实施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实验特征。实验室模拟已经不能完全验证此类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在社会中对其进行验证。在对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社会应用的实验特征、社会实验理论以及事故学习进路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递归学习的实验分析框架,并以核电站技术系统的社会引入为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阐明了大型社会技术系统的社会学习机制和其在社会中的知识生产方式,为此类技术系统的创新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政策启示。

  • 标签: 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实验 事故学习 创新治理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大陆社会的迅速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也愈加“深化”,经济、社会等层面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按照测温范围及精度来给自动气象站设计测温系统,结合各方面情况来定期校准温度数据,设计并实现自动气象站温度校准系统中的测温部分这一方面的活动对气象预报有着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温度校准 测温设计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级示范蓝莓种植基地——哈尔滨阿城区金龙山蓝莓种植基地2015年-2018年蓝莓基地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蓝莓产量对气象条件的响应,研究出指导蓝莓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产出的适宜温度适宜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蓝莓休眠的温度为-20~8℃,最适宜蓝莓果树开花的温度为≤24℃,最适宜蓝莓果树结果的温度为≤28℃,当气温低于零下20℃,蓝莓树干将会抽条。

  • 标签: 蓝莓 气象条件 适宜温度
  • 简介:摘要共享经济具有优良的商业前景,但是面临分享信息的隐私泄漏等信息安全问题。RFID群组验证协议,具有保护隐私的功能。本文针对该协议的应用情境及虚拟标识符的群组验证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递延好穷尽搜寻的方式发共享经济RFID群组验证架构及步骤。

  • 标签: 共享经济 RFID 群组验证
  • 简介:摘要数字电子温度计主要是用于温度测量,由数显仪表以及温度传感器组合围成的,其中温度传感器可以分成为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以及热电阻和热电偶等。传感器自身感受到温度的变化之后,就能够传输电信号值,处理指挥会在数字显示器当中显示出温度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是温度计校准的方法。

  • 标签: 数字式 温度计 校准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绵阳地区8个台站1965年12月-2015年12月的逐日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研究了近50年绵阳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仅供参考。

  • 标签: 绵阳市 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长度计量检定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展开效果,甚至直接决定着该项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均会采取系列措施进行管理防护,最大程度上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确保长度计量检定结果具有较高精确性。以温度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确定其对长度计量检定造成的不良影响,基于实际条件综合分析,提出控制温度误差的针对性措施,避免温度对检定结果的干扰。

  • 标签: 温度 长度计量检定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NCEP/NCAR1948~2013每年4月的平均高度场资料确定春季北支脊的强度指数和东、西位置指数,再结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12年4月全国567个测站月温度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讨论了近66年春季北支脊与我国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北支脊强度整体呈强度增加的趋势,位置年际变化较稳定。春季北支脊强度指数越大(小),北支脊强度越大(小),我国大部分地区如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及我国中东部等地区可能出现温度相偏高(低);春季北支脊位置指数越大(小),北支脊位置越偏东(西),我国华北地区如新疆中东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甘肃、宁夏、青海北部地区以及陕西地区能出现温度相对偏高(低)。

  • 标签: 春季北支脊 强度指数 位置指数 温度
  • 简介:摘要以茫崖气象站为例,利用2006~2017年1~5月逐日近地层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近地层气温的年、月、旬的温度递减变化情况,并将风季时段分为出现大风日和无大风日两种。结果表明(1)当日有大风出现时,600~500hPa与400~3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各月相一致,300~25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在1月、2月偏小,4月递减最大;3月、5月次之;无风时,仅500~400hPa间的温度递减率呈上升趋势,其它各等压面间均呈现下降趋势。(2)20~次日08时出现大风时地面至700hPa之间并无逆温存在,各等压面间的高度差值中400~300hPa最大,500~400hPa之间次之,即400~300hPa间的厚度最大,其间的温度差与之相一致,整体呈现随着高度升高和气压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逐渐减小;无风时,仅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随时间呈逐月增加的趋势,500~400hPa的温度递减率变化不明显,其它月增明显呈减小的趋势。

  • 标签: 海西西部 风季 高空温度 递减变化
  • 简介:摘要分析了多线切割机在切割过程中温度对切割产品精度造成影响的原因。重点研究了切割液温度,主轴温度和罗拉温度温度因素对切割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冷却方式,达到降低温度因素对切割精度的影响。

  • 标签: 多线切割机 温度因素 切割精度
  • 简介:摘要云地闪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大气温、压、湿、和降水等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晋城市地处黄土高原南端,境内山地众多,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研究该区域温度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14-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及温度资料,分析了晋城市闪电频次、闪电强度与不同高度温度的关系。

  • 标签: 云地闪活动 温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化气象事业也得到茁壮发展,迄今为止,自动气象站已经大量在各地投入使用,极大地完善了气象观测的站点建设,自动气象站为国内的天气预测工作和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自动气象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测定,以增加自动气象站提供数据的准确性,针对这一状况,对自动气象站的标准性进行校正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研究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计量检定使国内自动气象站计量检测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并进一步提高自动气象站提供的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温度传感器 计量检定
  • 简介:系统"概念有三重逐级抽象的含义,相应地就有三个逐级抽象的定义:"系统"概念的本体论含义,把"系统"看作物质实体,并下定义;"系统"概念的认识论含义,把"系统"看作观念模型,并下定义;"系统"概念的数学方法论含义,把"系统"看作数学同构性,并下定义。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兴起的以系统,特别是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学科群的统称,是人类科学的一个新的维度。

  • 标签: 系统 系统定义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定义 科学 科学的两个维度
  • 简介:费米系统是由大量的自旋为1/2的费米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社会系统是指相互发生社会联系的众多个人组成的总体.通过类比得到若干启示:社会系统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并且社会管理必须施行整体管理.

  • 标签: 费米系统 社会系统 差异协同 整体管理
  • 简介:乌杰的系统哲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创新和综合理论创新;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系统辨证论"和"系统和谐论",具体包括物质系统论、"系统开放律"论、系统范畴论、整体反映论、系统方法论、系统价值论、系统范式论、整体管理论、系统改革论和系统和谐论等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乌杰研究系统哲学所表现出的严谨豁达的精神和风格值得学习。

  • 标签: 乌杰 系统 哲学 述评
  • 简介:系统思维转变,即从矛盾思维转变到系统思维。这种转变是思维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当今的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在这种转变中要确立如下的观点:差异是普遍的;事物是一分为多的;事物作为系统最根本的是协调;斗争要以系统的和谐为目标;系统思维主张双赢。

  • 标签: 系统科学 思维方式 矛盾思维 系统思维 转变
  • 简介:随着当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辩证法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其基本规定需要整合到系统观的广阔的概念构架中去,形成一个以系统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基本内容的观念体系,即系统辩证法与系统实在论体系.作为建立该理论的一种尝试,本文考察了两种彼此相关的关于系统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辩认证法规律与系统观的主要结合点.

  • 标签: 系统辩证法 辩证法规律 系统实在论 系统整体 系统观 耗散结构
  • 简介: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综合性和整体化趋势,综合集成方法是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论,其实质是构造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智慧的综合集成体系,有效解决跨领域复杂系统问题.综合集成方法的提出推动了系统工程的发展,其发展将进一步为落实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 标签: 发展观 综合集成方法 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 信息 趋势
  • 简介:系统哲学是本世纪60~70年代伴随一般系统论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哲学,在世界上已产生了一定影响.近若干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种哲学已予以充分重视.但怎样看待系统哲学,现在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对这一哲学作一简要评析.

  • 标签: 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 邦格 机体论 拉兹洛 千年王国
  • 简介:本文重点探讨了从信息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对系统所作的分类问题,文章依据信息活动的等级把系统分为9类;依据信息演化方式把系统分为4类;依据系统选择信息模式的概率特征对随机性系统和决定性系统,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给出了系统内在随机性和决定性、绝对随机性和决定性的信息量判据.文章还在对某些关于系统分类的差异观点的比较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科学中的相关成果,提出了关于开放系统分类的一些独到见解.

  • 标签: 内在随机性 比较性研究 概率特征 现代科学 信息活动 谢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