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百年期盼,八年筹办,全球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会终于在5月1日拉开帷幕。开幕20多天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已突破500万人次,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建筑,共

  • 标签: 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 建筑工人 阳光 国际组织 作品
  • 简介:21世纪,什么产业最阳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成为时下谈论颇多的话题,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在描绘它的灿烂前程。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已达4150亿元,如果再加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政府公共文化消费支出、企事业单位文化消费支出以及其他非家庭文化消费,中国文化产业实际消费的总量要远大于这一数字.并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着。而根据国际经验,国民的文化需求还将随着GDP的增加而扩大比例,需求的空间还相当大。

  • 标签: 中国文化产业 阳光 消费总量 家庭文化 消费支出 21世纪
  • 简介:能否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推进都市圈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计量模型,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以1995、2000、2005、2010年4期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定量分析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时空格局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结果发现:①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三生用地转型呈现生产用地明显减少,生活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略有提升;三者之间的转移关系大致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生态用地基本稳定。②1995-2010年农村生活、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重心转移幅度较小;但从重心转移方向看,各功能重心空间转移方向差异较大,规律性特征不典型。而从重心转移距离看,不同功能重心转移路径、转移距离各异。③1995-2010年,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稍有波动和后期恶化的特征。并且,在不同时段合肥都市圈生态环境波动改善和退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和贡献率差异显著。

  • 标签: 三生空间 空间格局 生态效应 合肥都市圈
  • 简介:新喀里多尼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是法国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个海外领地。该地区四周环绕着的世界上最大的泻湖和第二大珊瑚礁,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迷人的海底世界使得这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成为了真正的热带火章。新喀里多尼亚又被称作“春天永驻的地方”。

  • 标签: 新喀里多尼亚 回归 阳光 海底世界 动植物资源 旅游胜地
  • 简介:瓦?不就是老家屋顶上的东西吗,有什么稀奇?可当一片片或黑或白的老瓦片重重叠叠地布满整面的墙壁呈现在眼前时,我竟犹如从天空向下俯瞰屋顶一般,“哇,酷!”

  • 标签: 光照 屋顶 墙壁
  • 简介:利用2005至2015年的数据探讨合肥市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发现合肥市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的综合水平拥有显著提高。近年来合肥市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均达到了高度协调的耦合状态,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城镇化间的协调水平相对滞后。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短期中除生态城镇化以外,其余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均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城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最后提出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和旅游新业态、创新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加大环保力度等措施推动全市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 标签: 合肥市 旅游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 互动关系
  • 简介: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基于休闲旅游产业内涵的分析,使用改进TOPSIS模型定量测算2000—2014年共15年的合肥市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判定成长型城市旅游地的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协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作用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1)成长型旅游地的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具有持续优化的特征,耦合指数日渐逼近理想最优值,递增幅度有增加趋势;(2)合肥市的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过程可划分为差异发展阶段(2005年之前)、低位互动阶段(2006—2010年)、高位耦合阶段(2011—2014年),各阶段特点不同;(2)不同阶段各个因素的作用角色和大小不同,政府主导力、市场需求拉力、产品吸引力、旅游竞争力、外部环境产生的力量是推动休闲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演化的主要动力,休闲旅游系统和城市发展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是城市产业对外部多种环境因素变化的空间响应所引起的适应性演化。应把握这一发展规律,以保证休闲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持续优化。

  • 标签: 休闲旅游 城市发展 耦合特征 作用机理 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