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传承……各有自己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社会性,后者强调物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关注。“物质关系”借鉴两理论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四层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基本框架。

  • 标签: 物质文化 物质行为 物质关系 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物学
  • 简介:崧泽之美主要指崧泽文化特别是崧泽文化晚期各类器物在形制、造型、装饰、工艺、色彩和创意等方面独特物质表征和审美旨趣。究其成因,一是生业进步使审美创作具备了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二是没有强权压制神崇拜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自由信仰和独立创意。崧泽文化神崇拜以陶器为主要载体,神形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直观物象;而良渚文化以琮、璧等玉器为主要载体,神形象日益格式化和神秘化。环太湖地区龙首纹玉器出现,是神崇拜载体材质由陶向玉转换标志性事件,可视为划分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重要标尺和界缘。

  • 标签: 崧泽文化 崧泽之美 陶器 玉器 物质表征 神崇拜
  • 简介: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群艺馆近几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所取得成就和经验梳理、回顾,积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探索和思考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措施,为保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我们有生命力文化来保护好活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并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张扬我们民族精神、民族符号,为建设和谐宝安谱写一曲曲壮丽篇章。

  • 标签: 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新思路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中,无法回避问题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物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是怎样?我们应该保护怎样物质文化遗产?能否科学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理解,而且会影响到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和方法选择。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 社会历史发展 保护原则
  • 简介:举香祭拜,几乎为汉人宗教信仰特色。香于汉唐之时由西域与南洋传入中国,逐渐在原有的佛教用香文化之上,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独特"香火"观念与象征。香灰与香炉也成为神圣结晶与器物而受信徒珍惜与膜拜。台湾民间庙宇流行前往老庙或大庙谒祖进香,仪式过程中,庙方或信徒无不向老庙神明进贡高级香材,也迎回珍贵老庙香灰回去供奉。进香仪式核心价值在于香火传承,在于获取老庙历史记忆与象征灵力。让老庙与新庙得以建立尊卑关系,让民间信仰中的人情伦理与知识技术得以永续传承。

  • 标签: 香火 香灰 香炉 进香
  • 简介:田野调查是诸多学科共同使用工作和研究方法,于2009年结束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效果如何,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什么样作用?本文从普查员角度出发,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 标签: 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 简介:民间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载体,尊重和保护民间艺人,关注他们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及支持和保障民间艺人传承活动开展,是各级政府、文化单位乃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一项工作。

  • 标签: 民间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活动 制作过程 物质形态
  • 简介:我国武术拳种繁多、内容丰富。在传统武术举步维艰时代背景下,武术拳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具有一定时代意义。文章分析了蔡李佛拳术作为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性,涵带历史社会文化丰富性,传承内容与形式物质性,提出自己对佛山蔡李佛拳术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思考与认识。

  • 标签: 蔡李佛拳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发展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传统文化和艺术受到冲击。文章以目前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珠村乞巧节为例,指出了其不容乐观生存状态,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普遍性;提出在乞巧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现实问题,阐述了构建政府主导、专业保护和本体保护三管其下保护机制体系观点,旨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目的。

  • 标签: 乞巧节 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文化部于10月16日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调查督查报告,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建议。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开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文化部 单位 撤销 动态化管理
  • 简介:南京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大量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不断探索。2007年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很多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思考。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培训 提升
  • 简介:自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决定》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文件,其中有许多新阐释、新认识和关键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深入解读,如文化主权、文化安全、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尤其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弘扬中华文化,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产业 中华民族凝聚力 范畴 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有益尝试,邓迪斯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 简介:阐述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关系,分析博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文化 保护与利用
  • 简介:随着非遗保护热升温,以及博物馆功能拓展与延伸,这二者相遇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在新时期,如何完善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如何在理论体系中突破传统博物馆思路,寻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契合展示模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话语体系,使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运动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江苏省非遗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可以为国内综合性博物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 标签: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 南京博物院
  • 简介: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简称"非遗馆")建设需求高涨,各类型非遗展馆孕育而生,然而质量却参差不齐。非遗馆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展示内涵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精神层面、实践过程"活态性"与外部环境"文化脉络"之间关系。以上这些特点要求非遗馆建设思路必须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中包括:非遗馆应如何有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价值?如何体现非遗实践过程和无形精神内涵?如何设计具有较高知识性和娱乐性展示手段?如何推动非遗保护工作?上述这些问题都是非遗馆建设所需要探讨解决难题。南京博物院非遗馆近年来筹建与运营经验可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探讨研究,为国内同类博物馆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 标签: 非遗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展示规划与设计 南京博物院
  • 简介:天琴是广西壮族支系偏人最有特色一种古老弹拨弦鸣乐器,有着丰富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但在今天天琴艺术保护与继承中,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脱节现象,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对壮族天琴仪式与表演研究为例,对天琴双重身份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缓解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为天琴现代性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壮族 天琴 仪式与表演 双重身份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