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为救儿子,离婚已3年的她,突然要求与前夫生孩子;新生儿降临,燃起的希望却再次破灭,悲痛中,她陪儿子一起走完生命的旅程。

  • 标签: 女人 新生儿 儿子 离婚 前夫
  • 简介: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一起追寻远逝的民族。

  • 标签: 契丹族 民族 契丹文字 历史
  • 简介:川汉画像中的性题材内容直率而古拙,其所宣扬的是对生命的肯定和依恋;她是"天府之国"留给后人的一曲曲生命的欢乐颂,一首首繁衍子孙的赞美诗。

  • 标签: 四川 汉画像
  • 简介:文章提出了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在对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思想教育的各种要素的关联性、整体性、目标的一致性、安排上的合理性和教育方法的渐进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有”职工队伍,进一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国企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注意 环节 联系
  • 简介:在多国、多维视角下考察了与星期有关的民俗,探究了星期文化的起源、内涵、礼俗互动、地理差异和历史变迁。首先,就其源起而言,世界多地同源,始于对星辰的自然崇拜,并渐增神话色彩。其次,宗教和传统不断给星期注入了新的内涵,多重仪式具有敬神、聚众、教化、怡情等多种功能。另外,自下而上催生了与星期相关的制度变迁,继而带动了民间风俗的流变。此外,近年来星期风俗的娱乐休闲色彩和商业色彩日益增加,中国受全球化影响呈现出相似倾向,但值得思考如何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星期文化。

  • 标签: 星期四 自然崇拜 宗教信仰 礼俗互动 娱乐休闲 商业文化
  • 简介:<正>在苏州城中景德路城隍庙工字殿墙上,有一块著名的苏郡城河三横直图碑,现已断裂成8小块,亟待抢救.该碑分正反两面,正面刻《重浚苏州城河记》,记载了清代嘉庆元年(1796)8月至次年5月,苏州城内全面疏浚河道的经过.反面刻有《苏郡城河三横直图》,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横直图说》,引原文如下:

  • 标签: 直图 城隍庙 苏州 疏浚河道 旧志 横河
  • 简介:潮汕男女嫁娶旧俗,一定要举行各种仪式,女家要专聘一位如戏剧中的傧相一样的老妇女来主持各种仪式,这位老妇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种仪式中要Ⅱ昌的祝颂语叫做“句”,也称“吉娘歌”。

  • 标签: 仪式 祝颂语 主持 妇女
  • 简介:清初画家石涛和当时其他三位画家八大山人、弘仁、石并称为“僧”,他善画山水、兰竹、花果,兼画人物,还有画论《画语录》问世,其理论及实践在当时皆有独到之处,因此他被现在的许多理论家、画家所推崇。近几十年来关于他的论文、著作、画集有很多,有的全面介绍,有的侧重于他的作品、画论或生平。本篇想简单地论述一下他一生的三阶段对他的画风的影响。

  • 标签: 清朝初年 画家 石涛 绘画 艺术风格
  • 简介:南京近郊雨花台区为历代古墓葬集中之地,1949年以来在这一带发掘过大批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现将我馆1985年底至1988年初在雨花台区清理的4座西晋墓情况简报如后。一.养回红村西晋墓(M1)墓在雨花台区雨花乡养回红村(区教师进修学校内)。是用长31、宽14、厚4厘米的长方形青砖砌成的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方向200°。墓上半部已毁。墓室长方形,长4.78、宽1.30、壁残高0.82米。砌法为平砌二层再竖砌一层。铺地砖一层,斜铺呈人字形。甬道已毁,仅

  • 标签: 西晋墓 雨花台区 灰釉 底径 施釉 腹径
  • 简介:香社,或称作“香会”,是民众由于信仰旨趣相同而自发结成的民间信仰组织。本文以调查资料为基础,并依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对山东省青州市井塘村季社的活动情况予以介绍,希望能对当代华北乡村民间信仰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井塘村 青州市 民间信仰 调查资料 文献资料 活动情况
  • 简介: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的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的“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的传承……各有自己的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的“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的“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的社会性,后者强调物的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的关注。“物质关系”借鉴两理论的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的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的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的层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的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的基本框架。

  • 标签: 物质文化 物质行为 物质关系 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物学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 简介: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大众艺术的一部分。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在如何分辨上下联和如何张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具体问题。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 标签: 对联 上平下仄原则 语意重心原则 横批指示原则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所藏的条屏——《季仕女图》是费丹旭晚年所作的幅仕女组画。《季仕女图》顾名思义是春夏秋冬中的仕女,这几幅图中的季节性景物特征很明显,《碧桃闻莺图》中的题诗“困人天气近清明”对季节作了暗示,《寒梅倩影》中的梅花点明了季节,《绿柳双娇图》中从人物手执羽扇纳闵可以知道此图是夏季。

  • 标签: 《四季仕女图》 费丹旭 艺术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在瓷苑中,彩瓷的出现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而釉上彩绘瓷的出现就更晚。撇开东吴国宝——南京市博物馆所藏的釉下彩羽人神兽纹盖罐和东晋时期的点彩、斑彩、条彩不谈,因为前者毕竟是孤证而后者则为单调简单的点缀,唐代长沙窑大量彩绘瓷的出现比东汉初期成熟青瓷的出现晚了八百年,以后虽有宋、金、元定窑系的红绿彩瓷和磁州、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但毕竟色调单一。

  • 标签: 汉初 青瓷 东吴 东汉 长沙窑 东晋时期
  • 简介:雅克·勒高夫(JacquesLeGoff,192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其重要著作有《圣路易》、《新史学》、《历史与记忆》、《钱袋与永生》、《炼狱的诞生》、《心态史:一模糊不清的历史》、《中世纪文明》、《试谈另一中世纪》、《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等.

  • 标签: 中世纪 时间 西方 文化 劳动 年鉴学派
  • 简介:弦乐重奏是室内乐中最经典的体裁形式.本文着重对重奏的特点、中提琴在弦乐重奏中的地位、排练前的训练以及运弓与力度、音准与音量、弦律与节奏等技巧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四重奏 中提琴 重奏技艺
  • 简介:文化部于10月16日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的调查督查报告,对10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建议。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文化部 单位 撤销 动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