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为救儿子,离婚已3年的她,突然要求与前夫生孩子;新生儿降临,燃起的希望却再次破灭,悲痛中,她陪儿子起走完生命的旅程。

  • 标签: 女人 新生儿 儿子 离婚 前夫
  • 简介:雅克·勒高夫(JacquesLeGoff,192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其重要著作有《圣路易》、《新史学》、《历史与记忆》、《钱袋与永生》、《炼狱的诞生》、《心态史:模糊不清的历史》、《中世纪文明》、《试谈另中世纪》、《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等.

  • 标签: 中世纪 时间 西方 文化 劳动 年鉴学派
  • 简介:从清代同治年问至二十世纪中叶,位于北京城前门外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的天桥逐渐成为众多行当艺人撂地卖艺谋生的块杂吧地。在天桥老艺人的自观和老街坊的他观中,天桥主要指永安路东口西南方圆“二里大”,包括三角市场、公平市场等有艺人撂地卖艺的地方。在“新”中国改造“旧”社会的语境下,作为近代北京的杂吧地,穷苦、低下、卑贱的艺人与凌乱、肮脏、邪恶的天桥互现,

  • 标签: 都市社会 北京城 艺人 天桥 近代 阶级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
  • 简介:清初画家石涛和当时其他三位画家八大山人、弘仁、石并称为“四僧”,他善画山水、兰竹、花果,兼画人物,还有画论《画语录》问世,其理论及实践在当时皆有独到之处,因此他被现在的许多理论家、画家所推崇。近几十年来关于他的论文、著作、画集有很多,有的全面介绍,有的侧重于他的作品、画论或生平。本篇想简单地论述下他生的三阶段对他的画风的影响。

  • 标签: 清朝初年 画家 石涛 绘画 艺术风格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体,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消失的王朝、段沉睡的历史,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起追寻远逝的民族。

  • 标签: 契丹族 民族 契丹文字 历史
  • 简介: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大众艺术的部分。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在如何分辨上下联和如何张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具体问题。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 标签: 对联 上平下仄原则 语意重心原则 横批指示原则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思想界陆续冲破些禁区和摆脱"左"的樊篱,各地开始大量发掘和公布了许多过去不敢问津的民间文化遗存,包括常被误解为封建迷信的民间宗教和巫术巫蛊等文化现象.1983年,周扬先生生前曾把这次思想解放,称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以论述.正是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不久,贵州的文化界人士就把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介绍到了全国,从而使我们知道,在那里的乡野民间,至今还保存着五六百年前明代初年朱家王朝以"调北征南"和戍边名义由原居地安徽等地派去的皇家军队的后裔,他们的文化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被保存下来.80年代末,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人类学和民俗学家王秋桂先生主持启动庞大的"中国地方戏与仪式研究"计划,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也被列入其中,因而在当地对傩文化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调查.课题完成后,秋桂向我们赠送了他本人与当地文化研究者沈福馨两人合作编著的(民俗曲艺丛书,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出版)书,从而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材料,对军傩--地戏也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 标签: 民间文化遗存 民间宗教 巫术巫蛊 文化现象 思想解放运动 《六百年屯堡——明王朝纪事》
  • 简介:北京潭柘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受到历代统治者青睐,有专家推测该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 标签: 潭柘寺 北京地区 地理环境 佛教寺庙 统治者 历史
  • 简介:<正>1、韩国民俗学史略(1)解放前:形成期在韩国,民俗学的研究是从1894—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开始的.这时期的代表学者是崔南善和李能和.但是,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只不过是关心这方面而已.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学这时候也没成立.崔南善主要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古代史.他把包括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的文化看成是共同文化,认为朝鲜民族对这些文化起了主要作用.这就是民族主义研究方法.李能和以文献学为中心,作了关于宗教史方面的研究.崔南善的代表作有《朝鲜常识问答》、《萨满教记》、李能和的代表作有《朝鲜巫俗考》、《佛教通史》、《朝鲜道教史》、《朝鲜女俗考》(1927)、《朝鲜解语花史》(1927).其中,李能和的《朝

  • 标签: 民俗学 韩国 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方法 民俗学会 民俗调查
  • 简介:臭椿,在植物分类上归为无患子目苦木科.树的枝叶形状与"香椿"相似,气味不同,香,各得其名.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多称之为"椿树"、"臭椿",在不同的地方又有"樗"、"臭樗"、"鼓鼓翅"、"樗胳膊"、"椿鼓鼓"等名,在山东烟台有些地方,称臭椿为"臭樗",却又称香椿为"樗芽树",这两种树彼此不同,又有些形影不离.

  • 标签: 臭椿 树木民俗 民间信仰 中国
  • 简介:文化部于10月16日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的调查督查报告,对10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撤销的建议。这标志着我国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级 文化部 单位 撤销 动态化管理
  • 简介:<正>陈辛,又名辛懿。1936年生。师从我国著名书画家谢瑞阶先生。自五十年代始在《美术》、《文艺报》、《人民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并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大展,作品被收入数个本专业性画集中。先后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举办过个人画展及联展。其名被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十多部美术辞典。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北海舰队创作室专职画家。

  • 标签: 中国美术 生态效益 《人民文学》 注重社会效益 人名辞典 开发区
  • 简介: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至明、清为集大成时期,岭南园林作为后起之秀,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鼎立比肩,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岭南园林始学扬州,后学苏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园林风格之痕迹,至明后期渐显自身特色,突出岭南自然风光。

  • 标签: 岭南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江南园林 建筑艺术 园林风格 自然风光
  • 简介:2015年5月27日,温哥华第31任警察局长帕尔默正式上任,接替朱小荪职务。卸任局长朱小荪是温哥华首位华裔警察局长,他因工作出色获卑诗省府颁发省委任状,成为卑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市级警察局长,联系他在任期间的做出的种种功绩,这份荣誉实至名归。

  • 标签: 警察局长 华裔 首位 加拿大 温哥华 卑诗省
  • 简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三社区的神话传统的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的效度与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与听众的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的影响具有定限度:神话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 标签: 语境 文本 研究范式 综合研究法 神话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