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 简介:《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S.13624)》评介白化文作为《香港研究吐鲁番研究丛刊之四).这部书已经在1994年7月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了。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荣新江教授。评介这部书,可能是在作一件...

  • 标签: 英国图书馆 佛教文献 卷目录 敦煌文献 敦煌佛教 敦煌学
  • 简介:常规遗址探查方法,普查难度大,影像上不能直接识别小型遗址。为此,应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遗址探查中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基于地物空间关系知识、多源信息复合探查的思路。应用结果以巢湖柘皋区为例,将该区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古河道信息层和数字化后的地形图上标注为独立物(其中包括已知、疑似遗址点)层叠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总结已知遗址点的分布规律,筛选出疑似遗址点,并将其GPS定位信息与近期巢湖文物管理部门野外实测记录对比,提取的疑似遗址点中包含了普查记录的遗址。3s技术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考古普查工作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

  • 标签: 3s技术 遗址 光谱特征 空间关系 遥感技术(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简介:本文主要考定了敦煌写本S.6029残卷是敦煌写本《刘子》之一种,进而广泛收集各种《刘子》版本,对其进行释录校考,并对关于敦煌写本《刘子》的写卷概况及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回顾,以期推动该课题研究的深入。

  • 标签: 敦煌 《刘子) 校释
  • 简介:前言在陶瓷史的研究中,除了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的用料、流传等问题。在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的《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的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的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 标签: 中韩国 国瓷器 文献中韩
  • 简介: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 标签: 库木吐喇石窟 观无量寿经变 壁画
  • 简介:一直以来,编撰格式却又迥然不同S.7004被当做《簸金》系写本加以研究,但是该写卷与《蕨金》系诸写本之本文通过对S.7004进行校注与考释,考证出其成书上限为大业四年,又因其避唐高宗之讳,知其抄写年代在唐高宗时或稍后。

  • 标签: 敦煌类书 S.7004 《籯金》
  • 简介:空气中的S0-2气体对丝织品文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课题分别试验了各种丝织品试样在50μmol/mol的SO2气体下不同时间的影响变化。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分析,氨基酸分析及XRD分析对丝织品进行表征,得到了40℃下50天的干热老化丝织品试样在50μmol/mol的S0-2气体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色差变化最大。经S02气体处理的丝织品试样的氨基酸成分发生改变,结晶度也变大,老化程度加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保存和保护丝织品文物提供依据。

  • 标签: 丝织品 SO2气体 老化
  • 简介:CuiFen崔芬,stylenameBomao伯茂,wasborninDongwucheng东武城,Qinghe清河(thepresent-dayWucheng武城County).DuringtheNorthernWeiperiod,hetookthepostofthecommanderygongcao功曹andprefecturezhubo主簿.Inthe5thyearofWuding武定reignperiodoftheEasternWeiDynasty(AD547).

  • 标签: 山东 临朐市 墓葬 崔芬 北齐时期 中国
  • 简介:汉怯二钱又名和田马钱,因其多发现于和田地区,背面多打制有或行走或站立的马匹而命名。1962年,夏鼐先生提出此类铜钱大部分为马纹,还有部分为骆驼纹,“马钱”并不能概括其全部特征,其主要特征为一面为汉文,

  • 标签: 汉怯二体钱 钱币 田马钱 大钱 小钱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花山岩画区的危岩的存在严重危及古岩画的保存和游客的安全,使得旅游业遭到重创。为了对区内危岩状态做出评价,并为其后期治理工程提供依据,通过对岩画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病害成因的调查,结合危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分析得出了区内危岩崩塌破坏的三种模式为倾倒式崩塌、错断式崩塌和拉裂式崩塌,并提出了不同破坏模式的力学模型。应用极限平衡法对不同破坏模式的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得出区内危岩大部分处于欠稳定状态,须进行治理。最后提出了危岩的防治原则与措施。

  • 标签: 危岩体 崩塌破坏模式 稳定性分析 防治
  • 简介:2007年夏的一天,在喀什钱币市场发现一枚珍罕的唐代突骑施汗国汉、粟二文钱。笔者以善价购得,并向钱商盘问出处,钱商说是出自喀什市附近农村一维吾尔族农民手中。

  • 标签: 唐代 钱币市场 维吾尔族 喀什市 钱商
  • 简介:S.5639《蚕延愿文》是以“蚕农称意”为祈愿目的斋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文中列出的10位蚕神进行考察,从中探究敦煌佛教信仰民俗化的发生模式,即敦煌佛教信仰的民俗化是以佛教思维方法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敦煌文献 民俗 蚕神 斋会 祈愿文
  • 简介:开裂是危害花山岩画最严重的病害,会对岩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制定有效的灌浆加固措施,在对岩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画区共有418处开裂病害,开裂岩以风化开裂为主,占69%,且构造开裂的厚度大于风化开裂;2)构造开裂的钙质、钙质与泥质共同充填比例为78%,高于风化开裂的52%;3)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均以小于6mm为主,可知当张开度大于6mm时,开裂将发生剥离掉块;4)风化开裂的危险性I级、Ⅱ级所占的比例为57%和22%,小于构造开裂的64%和27%,但风化开裂多发育于岩画存在部位,易出现开裂和掉块,破坏更大;5)构造开裂的厚度较大、裂隙连通性好、危险等级高,而风化开裂厚度较薄、裂隙贯通性差、危险等级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开裂岩画岩灌浆加固及后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花山岩画 岩体开裂 风化开裂体 构造开裂体 张开度
  • 简介: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高湿、火烧、人为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是该批青铜水禽严重矿化的主要原因,而有些矿化严重的部分为稳定的粉状锈蚀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有害锈”;从组织的微观腐蚀特征来看,铸态枝晶结构的样品α相优先腐蚀;而铸后受热组织则呈晶间腐蚀的特点,腐蚀由晶粒间界向晶粒发展;锈层状结构的产生与Cu20溶解产生空隙,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成了孔雀石有关。

  • 标签: 秦始皇帝陵园 青铜水禽 腐蚀产物 锈蚀机理
  • 简介:本文对吐蕃统治河西时期的两位"破落官"王锡及S.1438文书中的沙州长官所遗存的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吐蕃统治河西时期没蕃汉人的普遍心理,以及他们在吐蕃上层统治者与汉人百姓之间所起到的调和作用,并探及其文章的文学特性.

  • 标签: 破落官 王锡 沙州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