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韦驮是印度的战神,传入中国后,和中国韦天将军合二为一,成了为人恭敬的韦驮菩萨。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不同造型韦驮像,探究韦驮的来历、韦驮手中金刚宝杵以及韦驮像不同造型的含意。

  • 标签: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韦驮 造像 金刚宝杵
  • 简介: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属佛教密宗。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七世纪吐蕃奴隶政权的建立,佛教开始从我国内地、尼泊尔和印度分别传入西藏,并与西藏原有的苯教长期斗争,又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独具西藏地方特点的喇嘛教。

  • 标签: 藏传佛教 造型艺术 造像特征 菩萨 佛母
  • 简介: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方孔圆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 标签: 方孔 造形 天圆地方 币文 旋读 普列汉诺夫
  • 简介:绘制于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中的净瓶,数量庞大,造型多样,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点。本文通过大量取样、分类,以及与文献和出土实物相互印证,深入分析了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中净瓶造型的发展、变化及成因。得出结论:一、净瓶造型主要分无盖、有盖、圆盘小颈和罐四大类,每一类中又有多种型、式;二、净瓶造型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之间既有一致性,又保持了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三、净瓶造型除受印度早期净瓶造型和佛典描述的净瓶造型影响外,还受到唐代瓷器、金银器以及萨珊、粟特、拜占庭、吐蕃等地金银器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环境下中外工艺美术的发展、交流,及其在佛教美术中的反映情况。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 观音画像 净瓶造型
  • 简介:受青铜器器物造型制约与局限,人物画像纹饰在圆柱体器物上为上下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圆面形器物上为内外层叠环带状布局与构图;在方柱体器物上则分为独立的画面进行上下分层布局与构图。为了克服器物造型对纹饰画幅的制约与局限,青铜器人物画像纹饰往往在狭小的画幅空间中表达多个绘画主题,或在一个绘画主题中,表达多个相关情节场景,以增加装饰纹样内容的丰富性。

  • 标签: 东周青铜器 人物画像纹饰 装饰工艺
  • 简介:温州古属瓯越地,史称“东欧”。其瓷窑称瓯窑,为我国著名窑系之一,也是青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它创建于东汉,结束于元,制瓷历史长达一千多年。早在东汉时期,瓯江北岸的永嘉等地已成功地烧制出青瓷。瓯窑与越窑、婺州窑从生产原始瓷器阶段同时迈入生产真正的瓷器阶段,完成了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瓯、越、婺三窑在从陶到瓷的转变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瓷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三大窑系。六朝是瓯窑瓷业迅速发展时期。此期产品种类增多,制瓷技术显著提高,尤其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研究瓯窑发展史的重要时期。

  • 标签: 瓯窑 原始瓷器 褐彩 制瓷技术 婺州窑 越窑
  • 简介: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尚晏芝作为一个博物馆的讲解员,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我们与观众交流的工具,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重音、停顿、语调。重音、停顿、语调是训练语言表现技巧的基本功,掌握这些基本功,才能...

  • 标签: 基本表现手段 语言的逻辑 逻辑停顿 语调语言 基本功 逻辑重音
  • 简介:陈列语言是博物馆中,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观众在内的“人”和所有“物”之间沟通交流的中间媒介。它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性媒介要素的组合中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些要素以非言语性的材料为主,透过整合、比较、互补、拆解等组合形式,从不同的形态、时空范围和感官功能提供观众理解展品的情境。本文通过对陈列语言要素构成和组合形式的探究来解析陈列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与陈列策略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陈列语言 要素 组合 策略
  • 简介: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环境(这里仅指室外环境,下同.)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考虑藏品(展品)、观众和陈列主题(内容)三个因素,由此相应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通过对环境的合理选择和设计,来满足对博物馆展品和藏品的保护要求;二是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对博物馆庭院的精心设计,为观众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观赏环境;三是通过对博物馆环境与博物馆主题和所展出内容的综合研究,创造出一种对博物馆的主题和内容具有点缀、呼应、烘托或隐喻、联想、引伸作用的独特的环境语言和富有意境的艺术氛围.本文仅就博物馆环境选择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博物馆环境的语言功能的相关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博物馆 藏品 研究内容 情况 陈列 观众
  • 简介:郭沫若故居改陈是2000年5月正式开放的.郭沫若故居的设计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首先,这只能从名人故居的人物特色、语言特色、环境特色这一历史文化的感应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方面来解释,它也是众多创作者的智慧所在.第二,前人所留下的文化遗产,重要的是精神方面上的财富,我认为属于"不可见文物",深刻挖掘潜在力,已成为进入故居陈列高境界的途径.第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索名人故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北京的名人故居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亲身工作与实践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仅供业内学人借鉴参考.

  • 标签: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纪念馆 原状阵列 展厅阵列
  • 简介: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学科;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著名俄国语言学家雅可布逊曾经指出:“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世代相传的两种基本信息。”作为语言学组成部分的讲解语言,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即是通过讲解员发送信息,观众通过语言接收信息的过程。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传递信息的媒介作用。

  • 标签: 雅可布 媒介作用 中起 文化知识 社会交际活动 传声
  • 简介:本文从语料、词汇、语音和语法四个方面对整个20世纪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简单地总结和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 标签: 敦煌变文 语言研究 综述
  • 简介:2014年11月1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墨西哥国家文化和艺术委员会及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历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玛雅:美的语言"文化展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培尼亚总统和夫人里维拉在百忙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以及来自墨西哥访华代表团成员、墨西哥驻华使馆的官员、各国使节、新闻媒体的朋友和国家博物馆的干部职工。开幕式由我馆吕章申馆长主持。

  • 标签: 国家文化 墨西哥 开幕式 习近平 语言 玛雅
  • 简介:回顾20世纪人类重大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无疑是最值得我们自豪的成果之一。七十个春秋以前,当四川广汉中兴乡月亮湾燕家院子挖车水坑的农家汉子从土里掀起一块白生生的大石环时,他们绝对没想到,自己那双布满茧子的手无意间推开的是一道神

  • 标签: 三星堆 考古发现 出土 雕像 遗址 春秋
  • 简介: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使用固定套语句式是其语言表达上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五世纪以来,以契约文书为代表的民间文书有丰富的套语句式,合理利用它们,不仅能有效考释生僻词义,揭示历史语音现象,同时也能有效地释读疑难俗字,进行文字校勘。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利用套语句式进行语言文字研究及文献整理的价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契约文书 套语句式 比较 语言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