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阳”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阴”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阴后阳,“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阳阴”,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阴求与阳,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蕴藏着深厚的祖先崇拜文化。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诸如记载宗族的姓氏源流、迁徙、人物传记、社会变故、婚姻、丧葬、风俗人情,还涉足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军事、文学和宗教活动等。彭州诸多族谱、史志和碑刻中,均反映了移民及其后裔的历

  • 标签: 彭州 清朝 移民工作 历史文献资料
  • 简介:<正>为了加强海峡两岸间文化交流,宣传蝴蝶基础知识,展示构图精巧,色彩美丽的蝴蝶标本,让广大观众得到美的享受。我们将台胞赠送的蝴蝶标本,经过再加工整理后,于1990至1991年举办了数次短期的蝴蝶展览。此蝶展共展出蝴蝶标本200余件,计148种,其中有凤蝶、粉蝶、蛱蝶、环蝶、斑蝶、眼蝶、灰蝶、喙蝶等11科的蝶类,同时也展示

  • 标签: 蝴蝶 标本 加工整理 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 展览
  • 简介:石窟寺是佛教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其中最古的形式之一:它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的佛寺建筑。石窟本是僧侣居住的地方,释迦牟尼未灭度前就已经存在了。古印度的石窟寺通常是开凿成一长方形,在入口处有门窗。中央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旁为住处。后来根据其形制和使用性质发展为两大类型:其一为“礼拜窟”,窟内雕刻佛像,供人们瞻仰礼拜;其二为“僧房窟”(亦称“禅窟”),主要供僧侣修行居住。礼拜窟有分为前后两室的,也有单独一室的;其平面有马蹄形的,也有方形的。

  • 标签: 石窟寺 佛教建筑 释迦牟尼 长方形 僧侣 古印度
  • 简介:“钟馗古币”属降魔、避毒、符咒类花钱。它仅供佩带玩赏,不作流通,尺寸大小不等。笔者藏有一枚直径50mm,厚2.5mm,重31.8g,黄铜质,正面铸有“驱邪降福”四字,背穿左图为钟馗手握宝剑,穿右是一个鬼精图案,穿上铸有一只蝙蝠。传说,佩带此花钱有辟邪驱魔之功效。

  • 标签: 钟馗古币 中国 外形 民俗文化
  • 简介: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 标签: 贴黄技法 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 竹刻艺术
  • 简介:此图“龙风八卦钱”为笔者众多花钱藏品中的一员,钱币直径51mm,重量33.5g,以龙凤纹饰而言,应该铸于清代。

  • 标签: "龙风八卦钱" 钱币 文物考古 清代
  • 简介:母钱向为历代泉家珍视,欲求而难寻。识别母钱难度较大。首先母钱不像大名誉品,人人都注意。其次,母钱同其它钱相比,既不像钱样那样由象牙、骨、木等制成,可以从材质上加以区别;也不像祖钱那样是雕刻而成。可以从制作方法上加以辨别。母钱同行用钱一样都是铸造而成,这样,就增加了识别母钱的难度。怎样从古钱中挑选母钱”这是一个需要分析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本文试从铸造工艺上作些探讨和分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母钱 铸造工艺 识别问题 衡量标准 钱币学 中国
  • 简介:随着人们收藏意识的增强,收藏钱币的人越来愈多,因资源有限,档次高的银币供不应求,假品也趁机出笼。最早见有翻铸币,而今电脑机铸币也登场亮相。如何识别真假是银币收藏最为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近几年来在钱币市场上见闻的真假银币作以探讨,供疆银爱好共飨。

  • 标签: 银币 铸币 钱币 收藏 新疆
  • 简介:第3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云贵高原史前文化研讨会于2006年8月28-31日在贵阳召开。李伯谦、白云翔、王仁湘、孙华等著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以及中国西部省区考古所的近50名学者就西部地区的考古与协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 标签: 考古学家 协作会 贵阳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部地区 文化研讨会
  • 简介:中国的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龙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以及建筑、石器、玉器、铜器、彩绘漆器、乐器、陶瓷、丝绸、货币等诸多领域中均被广泛应用。喜以龙纹作为装饰物,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

  • 标签: 新疆钱币 新石器时代 龙年 仰韶文化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 简介:一枚有新意的大铜章会令人爱不释手。《大铜章在中国》这枚章是2003年上海召开大铜章学术研讨会时由上海造币厂铸造的.可称为一枚完美的精品章。此章在筹备会议时即着手设计.从构思到定稿,前后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的多次会议中.陈坚先生把设计的稿件介绍给藏友.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完成。

  • 标签: 大铜章 上海造币厂 精品章 外观设计
  • 简介:“船洋”为旧中国广泛流通的国产四大银元之一,其余三种分别为“龙洋”、“袁大头”和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船洋”,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上书中华民国某年;背面中为帆船放洋图,左右横书“壹圆”字样。

  • 标签: 郑可 设计者 中国 银元
  • 简介:1956年,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并不太久,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们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处之外,要算是张謇他们办的南通博物苑了。”这所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建于清光绪三

  • 标签: 博物馆事业 公共博物馆 张謇 帝国主义者 沿海地区 博物馆工作
  • 简介:<正>近几年来,江汉地区连续发掘了好几批战国秦汉之际的墓葬.这些墓葬从时代上有战国晚、秦代与汉初之分,在文化系统上又有楚、秦之别.对这些墓葬如何分期,其中的秦墓怎样识别?应是目前江汉地区战国秦汉考古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即拟主要就云梦睡虎地宜城楚皇城、宜昌前坪这三批战国秦汉之际的墓葬,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疏漏不当之处,还请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

  • 标签: 战国秦汉 秦墓 战国晚期 墓葬 楚皇城 西汉墓
  • 简介:为纪念成都永陵(王建墓)考古发现60周年,从2002年9月26日至11月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主办,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四川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院协办的“永陵考古发现6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成都举行。

  • 标签: 考古发现 文物考古 四川省历史学会 考古研究 纪念活动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