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跑泉胡民居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跑泉镇胡王村。胡王村以胡姓为大族,据《成纪胡氏族谱》记栽:胡先祖原籍为江南风阳府五河县人,于明洪武初随平陇右,留屯秦州卫,后世居东川之跑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明清及民国以来.跑泉胡耕读居家,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至今。村中留有众多反映胡先辈生活的实物和史料,其中保留下来的一些精美的民居建筑,彰显了胡家族往日的辉煌和荣耀。在天水市麦积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对该村现存胡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就调查情况做以介绍:

  • 标签: 天水 马跑泉 胡氏民居 介绍
  • 简介:宋代《墓志》以小篆书刻,在近代出土的近万方古代墓志中极为罕见,文辞优美,书法精良。退出实用领域的篆书在宋代再次陷入沉寂,书史所记宋代篆书家皆文辞简略,墓志书法既可弥补宋代篆书存世资料之不足,为研究宋代篆书及宋代布衣书法家王寿卿的书法提供第一手资料,也可作为临摹范本,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 标签: 新见 宋代 墓志 篆书
  • 简介:村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村西分布着一条南北向季节性河流--青龙涧,涧西纵卧一块台地,俗称"百墓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73、1978、1979年在此进行勘察和发掘,该墓地共14座仿木构砖雕墓,发掘了9座,编号为M1~M9[1].墓葬皆坐北向南,由北向南可分三至四排,一排比一排分散,呈扇面形.已发掘的墓葬中,M7在最南边,北壁嵌一块砖刻小墓碣(图一),宽45、高35厘米,竖排,铭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下同)为:

  • 标签: 发掘 墓葬 考古研究 墓地 河流 砖雕
  • 简介: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村,是以家族地主为重要成员的窑洞民居。家族原居山西临县,后迁居杨家沟居住。家族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村落布局。清乾隆年间,嘉乐从自己所居住的“光裕堂”开始,以堂号为自己的儿孙们建筑独立的窑洞式四合院,这些堂号依山顺势,按等级秩序,高低参差于山峁之间,形成了庄园的主体。

  • 标签: 艺术内涵 窑洞 庄园 民居 文化 马氏家族
  • 简介:西晋王砖志梁永照1979年河南省孟县南在镇河大队农民在南家洼地取土时发现一块墓志,为灰色砖,长48、宽24、厚10厘米,现藏于孟县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情况已无从得知,出土地点也没留存任何迹象。砖表的正反两面共铭刻106字,为隶书。现录...

  • 标签: 王氏 西晋太康 墓志 博物馆 晋武帝 河南省
  • 简介:对夏代以前有虞氏谱系的记忆和流传,反映了这个古族在尧舜禹时代所达到的较高文明程度,史籍中往往“虞夏商周”并提并非偶然。加强对有虞历史的研究,探索他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是在文明探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有虞氏 谱系 文明起源
  • 简介:墓志是早年从临城王家族墓地盗掘出土的。宋乃北宋名臣宋浞之女,王酸之妻。该墓志不仅记述了宋生平事迹,而且对研究北宋临城王家族以及宋、王之间姻亲关系等颇具价值。

  • 标签: 河北 临城 宋代 墓志
  • 简介:1977年,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西北的十三敖包乡水泉村白草洼,出土一枚印文为'高之宝'的印章,现藏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文物撷英》一书辑有此印,并认定为辽代印章①,然殊可商榷,现将'高之宝'介绍如下,略作考释。'高之宝'青铜质,花叶式钮,通高3.7厘米,重27克。印面呈直径3.7厘米的圆形,右上缘受外力撞击稍损微向内凹,印文为汉文篆书'高之宝'四字,且为蟠条法铸造。

  • 标签: 私印 印文 九叠篆 白草洼 八思巴文 外力撞击
  • 简介:腰山王庄园位于河北省顺平县东北10公里腰山乡南腰山村,是河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地主庄园。1989年5月,由顺平县(当时为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河北省古...

  • 标签: 腰山王氏庄园 西厢房 随墙门 抬梁式 河北省 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墓志考略苏玉琼1976年7月,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姚家镇牛王在的济南市砖瓦二厂在挖土方中,发现二盒唐代墓志,墓志主人为北朝东清河郡房大族的房彦诩夫妇及其子房夷吾。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一、二)。墓志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形,四边斜刹。顶上各由横...

  • 标签: 房彦诩 唐代墓志 宰相世系 武城县 慕容德 济南市历城区
  • 简介:明代《戈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本文根据墓志记载,参考有关史料,考证了墓主戈及其夫君山西按察副使刘泾的生平及家世。墓志所载部分内容,对史书、方志有纠误、补缺、印证之作用。

  • 标签: 戈氏 刘泾 军户 明代 墓志
  • 简介:藏族是以“蕃”自称的青藏高原的土著民族,考古资料证实其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开始对青藏高原进行开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称雪域的这片土地上.古老智慧的藏民族依据自然地理条件选择了适合雪域高原的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灿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游牧文化。

  • 标签: 藏族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游牧文化
  • 简介:在甘肃省古浪县城以北五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小桥村.这里居住的村民大多数都姓张.这些张姓后裔自称他们都是天津道台的后人。他们说的天津道台,历史上确有其人,名叫张起鸩。现有资料显示,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开始,张起鹚家族成员中先后有一人考中进士,四人中过举人,多人考取贡生。有四人先后任过道台、知府、知县,家族成员因此多次受到朝廷诰封,现在诰封文书已不存在,只有部分碑刻存世,介绍如下:

  • 标签: 碑刻 考释 清代 家族成员 甘肃省 天津
  • 简介:<正>1991年8月29日,在赤壁大战陈列馆基建工地发现古墓一座。蒲圻赤壁文物管理处、蒲圻市文化局及时向咸宁地区和省文化主管部门作了报告,并组织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在省考古专家的指导下于9月上旬开始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在发掘期间,蒲圻市委、市政府李德贤、丁延阶等主要领导同志,都亲自过问和到现场指导工作,对考古发掘十分重视。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考古发掘 文物考古 指导工作 蒲圻赤壁 文化局 管理处
  • 简介:2004年4月,山东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发现了2座五代时期的墓葬。两墓东西排列,基室已被破坏,仪存韩悦以、韩传以两盒墓志铭。基志铭的出土,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 标签: 莘县 五代 韩氏兄弟 墓志 考释
  • 简介:贵霜王朝(KushanEmpire)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和贸易中枢,其打制的金属货币文字图案极富张力,它将古代希腊、罗马、印度等传统宗教文化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与创新,表现出丰富的包容性又独具特色,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体系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一类货币。

  • 标签: 金属货币 古代希腊 交通要道 文字图案 宗教文化 历史意义
  • 简介:传世文献关于成汤灭夏之役的记载既比较零星又互相矛盾。上博楚简《容成》的相关记述优于传世文献,但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宇未识。通过拆分及与相关诸字比较,试图将其释作“京”,读作“亭”,并认定其为“庭”字的通假,进而重构出成汤攻占夏都之后,在最主要的“中庭”举行的“革命大典”。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个关键字的释读问题,也对说解二里头一号宫殿的遗迹现象颇有帮助,从而为重构成汤灭夏之役提炼出一段重要史实。

  • 标签: 容成氏 二里头遗址 中庭 革命大典
  • 简介:洪遵(1120-1174),字景岩,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其父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建炎三年(1129年),任大金通问使赴金国。金天会八年(1130年)即宋建炎四年,太宗逼他仕刘豫,不从,流放冷山。以后金又屡委官职而不从。其间洪皓多次派人向宋密奏金国政情。

  • 标签: 洪遵 《泉志》 中国 钱币研究 资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