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水”的文献记载,对“水”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考辨,指出“水”不是“倭铅”而是,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标签: 倭铅 宋应星 铸钱 《天工开物》 宋氏 明会典
  • 简介:格沁千佛洞.位于新疆焉耆县境内,距县城西南约30公里。在数公里的环形浅山中,分布着自晋代到唐宋等各个时期的佛窟十余座。格沁千佛洞分为纵券式顶单室和前后二室的支提式石窟两种。20世纪初,石窟佛像、壁画等文物曾被大肆盗掘,如今仅在2、3、5、7窟还有少量壁画残存。

  • 标签: 千佛洞 20世纪 焉耆县 石窟 壁画
  • 简介:在新津县文物管理所陈列室内,陈列着1952年李澄波先生捐赠的一批清代、近现代字画。李澄波,名天根,号文湘,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原籍双流县马家寺,后迁新津县中兴乡(兴乐乡)。28岁中秀才,旋补廪生。民国元年,李任成都《大汉国民公报》主笔,后因四川各派地方势力斗争激烈,

  • 标签: 左锡嘉 《仕女画屏》 人物画 绘画风格 绘画评论
  • 简介:钱是铁钱而非铜钱叶世昌THEMINGLEDTINCOINISIRONCOINNOTCOPPERCOIN¥YeShichang(31)北宋徽宗时,蔡京当政,铸造和推行夹钱。史书中提到夹钱时,多数作“夹钱”,只有《宋史·食货志下二》两次提到“夹...

  • 标签: 夹锡钱 铁钱 食货志 《宋史》 蔡京 《续资治通鉴长编》
  • 简介:光与镇江江防快炮台戴志恭姚光,字石泉,又号石荃,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东乡滨江人(即今之丹徒镇),生于咸丰七年(1857)确切卒年不详。少时聪敏好学,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十四年(1888)举人,时当鸦片战争败后,外侮日趋严重,国力日趋衰弱,一...

  • 标签: 张之洞 江防 镇江府 丹徒县 石混凝土 洋务派
  • 简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钱监和铸钱最多的一朝。其中贺州监是广西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钱监,也是有明确遗址并伴有钱币实物出土的铜铁钱监之一。它为宋代的冶铁、铸铜技术和合金水平等疑难问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 标签: 钱监 宋代 贺州 考述 铸造 中国历史
  • 简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和钱监最多的朝代,铜钱、铁钱兼用,贺州钱监是广西占地面积最大,保有最完整的铸钱遗址,也是有明确遗址并伴出钱币实物的极少数宋代大批铜铁钱监之一。为我们解决宋代的冶铁、铸铜技术,合金水平等诸多的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 标签: 贺州钱监 宋代 铸造考述 铸钱遗址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形制、工艺以及对腐蚀层的光学、化学分析,XRD检测,还有^210Pb放射性强度测定等,是鉴定古代青铜器真伪的常用手段。通过观察铜锈的腐蚀现象也可将人工做锈与长期埋藏自然形成的青铜锈蚀加以分辨。但由古旧金属或真的古代物品再加工而成的高仿品制作之精良,使用传统的检测手段可能仍无法确定其真假。同位素测量是能克服上述不足,有效鉴定青铜器的新方法。

  • 标签: 青铜器 同位素 测量 应用 放射性强度
  • 简介:为什么克里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都被送到拉合尔博物馆,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尽管迪恩在他的最后报告中指出:他在等待指示,但最终没有得到特殊的命令。实际上,此时,在印度考古调查局总官的请求下,就处置克里文物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一项政策。内容是“应该为任何一次发掘的所有物品送进公立博物馆做好周密的安排”。同样,也明确地规定出土物品应该送到最近的省级博物馆。对于这个遗址而言,就是拉合尔博物馆。为什么克里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都被送到拉合尔博物馆,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尽管迪恩在他的最后报告中指出:他在等待指示,但最终没有得到特殊的命令。实际上,此时,在印度考古调查局总官的请求下,就处置克里文物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一项政策。内容是“应该为任何一次发掘的所有物品送进公立博物馆做好周密的安排”。同样,也明确地规定出土物品应该送到最近的省级博物馆。对于这个遗址而言,就是拉合尔博物馆。

  • 标签: 博物馆 克里 艺术藏品 概论 收藏
  • 简介:1987年8月,扶余县博物馆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一钵(后征集回馆)。此钵口径11.5厘米,腹径12.5厘米,底径7.2厘米,通高8厘米。敛口、鼓腹、平底。钵身是用0.1厘米厚的片锻造而成,口沿内又加装一圈片,使口沿圆润变厚。钵底是后镶装上去的,接口打磨光滑。

  • 标签: 太清宫 奉天 废品收购站 博物馆 扶余县
  • 简介:本文对吐蕃统治河西时期的两位"破落官"王及S.1438文书中的沙州长官所遗存的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吐蕃统治河西时期没蕃汉人的普遍心理,以及他们在吐蕃上层统治者与汉人百姓之间所起到的调和作用,并探及其文章的文学特性.

  • 标签: 破落官 王锡 沙州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