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五逆闻”常用作禅家机语,实际上,它是佛教词“五逆”俗化之后与世俗的因果报应观念共同构成的一个民间俗语,即所谓的“五逆遭雷劈”。此文考证了它的来源,并指出《焦氏易林》中“雷霆所击,诛者五逆”的说法可能是后人所加。

  • 标签: 五逆 俗化 因果报应 《焦氏易林》
  • 简介:北魏末期,政治混乱、经济衰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一边是尔朱氏、高欢交替掌握权柄,一边是帝王不甘做傀儡的抗争。对至高权力的追逐使双方干戈相向,最终导致了东、西魏分立,争战连年。

  • 标签: 北魏 孝武帝 高欢 洛阳市 阅兵仪式
  • 简介:洛阳宝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博物馆文物库柜藏架系列的厂家,始建于1986年,占地12万平方米,职工210人(其中技术人员62人),资本总额3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80万元),生产设备有30余台,先进的全自动静电喷塑生产流水线一条,产品有100余种,年销售额7500万元。年创利税1300万元。产品覆盖国内28个地区和城市,在20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

  • 标签: 生产流水线 专业生产 技术人员 固定资产 生产设备 年销售额
  • 简介:张鸿先生,系甘肃知名学者,在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方面造诣甚大,著书宏丰。1909年先生考中清宣统元年已酉科二等拔贡第5名,在礼部任小京官,旋因官制改革,又分发为学部的七品书记官(秘书),分配到普通教育司行走。当时学部正创办图书馆,先生参与筹建工作,次年经国内学者紧急呼吁,请政府下令甘肃地方当局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劫余文物,负责清理运往北京,交学部图书馆妥善保存。

  • 标签: 京官 方志学 敦煌 藏经洞 金石学 官制改革
  • 简介:  1986年9月,通辽市科尔沁区运输公司修路队在通(通辽)霍(霍林郭勒市)公路施工中,偶然发现一处古墓群,当时未引起工人重视,遭到破坏.事后我馆得到消息,很快赶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

  • 标签: 吐鲜卑 扎鲁特旗额 额吐
  • 简介:沁千佛洞.位于新疆焉耆县境内,距县城西南约30公里。在数公里的环形浅山中,分布着自晋代到唐宋等各个时期的佛窟十余座。锡沁千佛洞分为纵券式顶单室和前后二室的支提式石窟两种。20世纪初,石窟佛像、壁画等文物曾被大肆盗掘,如今仅在2、3、5、7窟还有少量壁画残存。

  • 标签: 千佛洞 20世纪 焉耆县 石窟 壁画
  • 简介:不伦克(Brunswick),德国下萨克森州东南部城市。于公元861年由布鲁诺(Bruno)伯爵建立。不伦克之名乃“布鲁诺”加上“开拓地”(wick)而来。

  • 标签: 不伦瑞克马图银币 历史考证 古钱币 图案
  • 简介: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辉县段工程建设,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辉县市文物局联合在辉县市张村北发掘了张遗址,发现商代早期房基1处、灰坑18个,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器物240余件,为豫北地区商代早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辉县 张雷遗址 商代早中期遗存
  • 简介:现属安徽省安庆市的州同安监,始置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停铸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历时约140年。在北宋时期,以铸铜钱为主,年铸量在十万贯左右,在当时全国20多个钱监中,铸额不大,但管理出色,曾获朝廷葆奖。南宋时期,以铸铁钱为主,铸量常年在二十万贯以上,约占全国铁钱铸量的三成,最多时年铸额竞达三十万贯,是当时全国铁钱铸量最多的一个钱监。

  • 标签: 管理 铸造 宋代 北宋时期 南宋时期 安庆市
  • 简介:同安监,是我国宋代四大钱监之一。位于安庆市(含八县市及三区一场)境内,由于历史原因,其遗址难以寻觅。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以“在安庆同安桥说”(见1997年版《安庆市志》“今市西门外同安桥置同安监,铸铜钱。”)和“在怀宁山口镇说”(新闻媒体还作了报道)最为突出。

  • 标签: 同安监 钱监 中国 宋朝 安庆市 安徽
  • 简介:多友鼎、四十二年速鼎记述了西周与猃狁(或戎)的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发生在何地?“长父侯于杨”,杨又在何地?前杨国之灭与后杨国肇建是有因果关系的。“杨姑”究竟是晋侯邦父的夫人,还是杨侯的夫人?

  • 标签: 杨国 尚父 杨姞
  • 简介:刘萨诃像除了敦煌莫高窟唐至宋代的塑像与壁画以及刺绣作品外,甘肃永昌圣容寺现存的摩崖立佛被确定为北周时期的石雕刘萨诃像,且为刘萨诃所预言在北周时期出现的凉州番禾郡御容山石像。笔者在参阅各种图录以及实际的调查中,又发现了五处分属于初唐、盛唐和晚唐的单体石雕或石窟中的刘萨诃像。本文即对之进行考证,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标签: 唐代 石雕 刘萨诃
  • 简介:<正>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石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一、砚身正面:

  • 标签: 文化馆 乾隆 浮雕 印文 篆书 文字
  • 简介:笔者藏有一张“崞县春季赛马引换券”。崞县(今原平市)位于山西太原北约100公里处,自古人杰地灵。这枚票券设计精美,构图新颖,分明属于参观券,却设计成纸币型,十分别致。

  • 标签: 赛马 原平市 设计 引换券
  • 简介:<正>《今簋》:“佳王子楚白(伯)才(在)炎住九月既死霸丁丑乍(作)册……”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指出:“此成王东淮夷践奄时器。楚即淮夷,淮徐初本在淮水下游为周人所迫,始溯江上至于鄂赣。”在郭老晚年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也载有:“楚国是一个毕姓贵族建立的国家,原居淮水下游,属于武庚叛周的熊盈族,武庚失败后,他们受周人的压迫南下,被江水所阻,乃沿江西上,开拓了长江中游的大片土地……,周初的《今簋》铭文就记载着对楚伯的征伐。”由于郭老在考古方面对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研究,在学术界素孚众望因而在周成王楚,楚人来东方淮夷多为历史研究者广泛引用,几乎成了定论,而我对此定论,常存疑义,姑就鄙见作些探讨。

  • 标签: 既死霸 两周金文 禽簋 淮夷 历史研究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