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陶俑是随死者葬在墓中的一种明器,是中国考古与美术史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陶俑,迄今为止各地已有大量报告发表,其中有不少纪年墓的资料,为确定每个时期、每个地域的造型特征和形制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陶俑 中国 南北朝时期 意义 样式 北齐
  • 简介:山东博兴出土的带有北魏太和年款和制作地点的金铜观音立像甚为重要,这为这类小铜像树立了可靠的断代标尺.本文依据此像和国内外现藏的同样式观音像探讨了这类形式立像的起源、地域分布及样式异同并论及了此后这类像的演变规律.

  • 标签: 样式 出土 源流 演变规律 地域分布 观音像
  • 简介:“反植荷渠”常以浮雕或彩绘形式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藻井装饰之中。这种样式在早期不但有“厌火”的寓意,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明确的文化象征性。通过图像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样式的渊源、主要分布、造型特点及风格等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建筑装饰样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审美指向,一方面体现了从“实用性”装饰向“装饰性”文化符号演变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生动地显示了审美更迭背景下建造思想的变化。

  • 标签: 建筑装饰 反植荷渠 藻井 荷花
  • 简介:本文以麦积山西魏第127窟和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285窟为讨论的主要对象,在二地同时期石窟艺术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朝时期佛教石窟艺术样式的西传及其流变的区域性特征。

  • 标签: 北朝佛教石窟 样式 区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