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贝尔格莱德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课题,目的是保护塞尔维亚丰富罗马时期以来考卉遗址,研究遗址展示以及遗址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和旅游项目中可能性。罗马军营遗址TimacumMinus复兴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它表明学生参与解决考古遗址展示和复兴等复杂问题是卓有成效

  • 标签: 考古遗址 文化景观 学生参与 贝尔格莱德 建筑学院 塞尔维亚
  • 简介:“五兆”是唐五代时期曾经十分流行占卜术,宋以后消亡。敦煌保存30个卷号五兆卜法文献我们认识五兆占卜内容、方法及其在敦煌民间流行提供了难得材料。本文在中外学者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敦煌五兆卜法文献残卷进行了进一步比勘梳理,又缀合了四件残卷,并就其定名和系统提出了新看法。

  • 标签: 五兆卜法 缀合 定名
  • 简介:蕃占时期敦煌奴婢除原有奴婢、杂户外,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唐蕃战争中唐朝战俘以及被抄掠普通民众;二是民间人口买卖中沦为奴婢贫苦百姓。当时除官府和豪室外,寺庙、僧人和军队均占有大量奴婢。吐蕃统治者对这些奴婢有着严格监管制度,除颁布法令禁止地方豪强抄掠百姓奴外,主要监管手段有二,一是对私属奴婢进行登记;二是模仿唐朝市券制度给奴婢买卖颁发公验,管理民间奴婢买卖。这些监管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压良奴,保证吐蕃中央政府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吐蕃中央与地方势力争夺人口矛盾。

  • 标签: 出土文献 吐蕃 敦煌 奴婢
  • 简介:黑水城文献收录《俸禄文书》一组,该组文书中编号为M1·0402[F79:W46]文书尤为重要,此件文书亦集乃路总管府司狱司向该路总管府呈报有关放支司狱、狱典六月份俸禄呈文,呈文时间当在元至顺初期或稍早。通过此件及其它相关文书得见,元代俸禄制度中存在请俸程序,请俸呈文具备一定特征与书式,元代俸禄放支时限以月基本单位,但在实际运行中又有灵活性及因地制宜特点。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元代 俸禄制度
  • 简介:导读:当下。全国各地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地拔地而起,外表令人赞叹。但是内部陈列大多仍是传统套路,主题和形式大同小异。大体是本文所谓“专家建构”。即用专家提供框架对观众进行教育或灌输。本文论述了考古遗址展示建构主义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J。利用必要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帮助即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本文指出。兼顾教育与自我满足、信息与理解是博物馆和遗址现场展示理想境界。博物馆和遗产展示被公认为大众教育场所,从国际发展趋势可见,这种特殊教育场所在为观众提供“专家视角”同时。也要鼓励培养“观众视角”。在展示中。观众能够通过对各种展示了解,积极创造个人体验和意义,从而形成个人世界建构。我国博物馆陈列向来是饱受诟病对象,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改变展览方式,在尊重专家视角同时,也充分培养观众视角和体验,创造新主动学习环境,博物馆和遗产地变成开发智慧休闲场所。

  • 标签: 考古遗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现场 考古学 社会文化背景 意义建构
  • 简介:为了研究福建省古窑址分布和演变,以福建省南朝至宋元时期窑址分布例,建立了古窑址分布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空间叠置、缓冲区、坡度和高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古窑址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从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省窑址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鼎盛整个过程;各个时期窑址发展情况不一,侧重点不同;水源、坡度和高程是古人选择窑址时考虑重要地理环境因素;古窑址大部分分布在距河流4千米以内,坡度小于15度,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此外,GIS技术具有传统考古学无法比拟优势,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参考方法。

  • 标签: GIS 古窑址 地理环境 空间分析
  • 简介: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收录有7件与晚唐河西历史密切相关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可与敦煌文献、传世文献及其他谱牒文献相互印证,充分证明其内容是真实可信。本文以《京兆翁氏族谱》底本,并结合《翁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对族谱所收晚唐河西文献进行校注,希望能为学界提供最为可靠文本。

  • 标签: 《京兆翁氏族谱》 晚唐 河西 校注
  • 简介:摘要:清洗是纸质文物保护重要环节。为此,利用虹吸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清洗,以减轻常规清洗方法对文物本体尤其是绘画颜料层摩擦及冲击损伤,对脆弱纸张及色彩易脱落字画尤其适宜。这可避免传统清洗方法中清洗液循环使用出现交叉感染及清洗不彻底现象。清洗后纸张白度提高,光泽度几乎无变化,pH值提高至8.5左右。

  • 标签: 纸质文物 清洗 册页
  • 简介:“棘手遗产”(diffiCtllt/unsettlingheritage)是时间洪流中必不可少却通常又避之不及一部分。作为博物馆人,怎样认识并从中整合出相关历史展览,通过策展实践引导更深层反思,与观众、社会交融互动,并从中重新审视历史类策辰,是值得探讨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相关策展实践分析与解读,并联系中国“以史为鉴”传统,思考“棘手遗产”概念在中国价值与意义。

  • 标签: “棘手的遗产”历史类策展博物馆
  • 简介:近几年,社交媒体发展博物馆与受众之间交流协作带来了很多新可能,如合作展览,完善展品信息等。不过,社交媒体能在多大程度上辅助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既有其潜力空间,也有局限性。而新一轮“社交集展”式网站给信息深度讨论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有望成为更理想网络学习机遇。

  • 标签: 社交媒体 展人(Citizen curgtor S(SOCial curat ion)博物馆
  • 简介:龙灶是古代重要煮盐灶型。三峡地区是考古发现龙灶最早、最多地区。本文介绍了忠县中坝遗址新石器至西汉时期龙灶遗迹、乌杨墓群发现汉代龙灶模型,对早期龙灶变化做了细致分析,结合文献材料、其它地区考古资料,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其它地区使用龙灶制盐情况,并考察了龙灶各种变化与发展,对龙灶一些基本功用得到了一定认识。

  • 标签: 盐业考古 盐灶 三峡地区
  • 简介: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个缩影。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最前沿,这种急速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由此产生了对自我认同及对社会未来缺乏一种积极认知,社会整体陷入一种迷惘之中。深圳博物馆作为深圳收藏与记忆载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而且其展览内容也极大促进了社会个体对深圳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所产生凝聚力是未来深圳发展强大动力。

  • 标签: 深圳博物馆 改革开放 社会认同
  • 简介:内容提要:《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在形式设计上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对整个展览照明设计。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建筑本身空间。打破了以往单一照明方式设计理念,“把阳光引进博物馆,使展览走出黑屋子”这一理念深入应用到展览各个层面.在大面积运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展览照明设计模式是成功.这虽然不是第一人。但也堪称经典案例。

  • 标签: 自然光 人工照明 气氛的渲染
  • 简介:摘要:工业遗产研究是世界遗产研究领域重要专题,尤其是工业遗产更新与再利用文化研究。我国有着十分丰富工业遗产资源,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与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内亟待攻坚课题。文本以珠海白蕉糖厂工业遗址例,简述这一工业遗址历史背号,辨别其遗产价值,最后提出对其保护性改造设计建议。

  • 标签: 工业遗产 白蕉糖厂 后工业景观公园 生态化
  • 简介:对于唐前期寡妇户籍“合籍”现象,目前学界尚少专门研究。在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寡妇‘‘合籍’’是一种比较常见现象,本文结合寡妇户籍文书以及相关史料,探讨了这一现象产生原因,认为既与唐前期普通民户实际受田数额较少因素有关,也与寡妇这一群体本身因素有关。正是因为寡妇当户不但要多受田,而且又不需承担赋役,所以对寡妇进行“合籍”就成为户籍登记中一种惯例。

  • 标签: 户籍 挂靠合籍 归宗合籍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体备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吉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国家“大遗址”保护背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应用,从吉林省文化遗产概况、大遗址基本椎架及信息化和大遗址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疏理和探讨,以期解决大遗址保护中科技支撑,文物保护提供一个粗浅脉络。

  • 标签: 科技信息 大遗址保护 探讨
  • 简介:摘要:清水砖墙中国近现代历史建筑最重要装饰面层,但是几乎所有的清水墙均遭受不同程度水溶盐危害,其修复过程中,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历史材料前提下排除掉这些盐分。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对香港牛棚艺术村PB570标段排盐前后粘土砖中水溶盐含量分析、不同批次排演灰浆中水溶盐含量跟踪说明,敷贴灰浆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大部分盐分。其中溶解性能比较高Cl0、NO3-可以只经过一次处理,其含量就可以由“严重”降低到中等至轻微,而溶解性能比较低SO42-则需要2—3次处理。

  • 标签: 清水墙 排盐灰浆 水溶盐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