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邹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2月27日21时整不幸逝世,享年78岁。

  • 标签: 先生 生平 考古学家 北京大学 殷商文化 常务理事
  • 简介:安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之一,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在5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为夏商考古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 标签: 安金槐 先生 生平 考古事业 考古学家 突出贡献
  • 简介:本文对胡子卿的得名、选料特色、制墨原则、墨品造型、销售对象、其与胡开文家族的渊源,以及胡子卿墨业的兴衰过程等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胡子卿墨号为清代同、光时休宁派墨业后起之秀。其墨品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它是胡开文制墨家族随着19世纪末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分裂的一个典型产物。这种分裂既是徽州宗法社会解体的表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妥协性。

  • 标签: 胡子卿 徽墨 胡开文 生平
  • 简介:窦良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重要文人,敦煌写卷中保存有他的至少十篇(首)作品,主要以功德记(碑文)、邈真赞等实用性文章为主,是考证吐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这一时期敦煌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考证他的生平经历,并从中揭示出吐蕃统治下汉族文人的真实心态。

  • 标签: 敦煌文献 吐蕃统治时期 敦煌文人 窦良骥
  • 简介:蒋伯壎先生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家,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邮票收藏家,他的收藏对当时的钱币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蒋伯壎,原名蒋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贫寒家庭。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苏州教会学校读书,宣统元年(1909)考入苏州邮局任拣信生,后在徐州、南京、重庆、杭州等地邮局工作,1954年退休。殁于1965年7月,终年七十一岁。他收藏钱币的时间先后达四十余年。1920年蒋伯壎先生在南京邮局任支局长时,开始收藏钱币和邮票。为了收藏钱币和邮票的方便,他改名为蒋伯壎,从此,蒋伯壎之名闻名于钱币界。1927年先生调四川重庆邮局任

  • 标签: 钱币收藏 宣统元年 光绪二十年 泉币 光绪三十二年 荫嘉
  • 简介:安维峻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位正统的封建士大夫,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恪尽职守,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敢于同权臣李鸿章、甚至是慈禧作斗争,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精神,堪称民族脊梁。而面对清廷的覆亡,他恪守儒学的忠孝精神,以精卫填海的执著企图挽狂澜于既倒,表现出他生不逢辰的悲剧性。他的表现大勇无畏、忠君报国的诗文是近代反帝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值得今人珍惜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 标签: 安维峻 生平 著述
  • 简介:作为《蒙求》的作者,李瀚在传世文献中或被记做李翰。郡望为赵郡、里贯为安平的李瀚,曾被迫寓居于宋州、饶州、洛阳、阳翟等地。作为进士科出身的士人,李瀚先后出任县尉、侍御史、州司仓参军、左补阙等地方及中央官职,也曾在藩镇出任幕职并在入朝后为翰林学士。李瀚在构建其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赵郡李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两《唐书》都列有李瀚的传记,但后晋史臣在史料选择上存在较大缺陷,故《旧唐书》相关记载的可信性要远逊于后出的《新唐书》。

  • 标签: 《蒙求》 李瀚 生平事迹
  • 简介:邬德华(AlphonseMarieTraeevWoodward),1876年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旺岛,父亲是美国海员,母亲是法国人。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日本横滨,1895年迁居神户。父亲喜爱收集邮票,邬德华年幼即继承其父藏品,并养成一生之收臧癖好。

  • 标签: 铜元 中国 著作 生平 印度洋 法国人
  • 简介:1052年,京都权贵藤原赖通年过花甲。几个月后,他将自己在宇治的别庄改建为一座寺院,并开始在平等院修建阿弥陀堂。几个世纪以来,这座佛堂吸引着日本文化的探索者。阿弥陀堂的雕塑和绘画作为日本之美的大集成者(therealizationofJapanesebeauty)出现在近来的出版物中。同样它们被视为日本古典文化的象征,因为它在京都贵族之间辗转了约1000年才有现在的规模。没有一处名胜能如此密切地与日本文化和民族性联系在一起。在日本,这座建筑甚至被铸到了十分硬币上。

  • 标签: 平等 日本文化 古典文化 探索者 出版物 民族性
  • 简介:学界迄今无专文对敦煌高僧吴洪辩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本文充分运用敦煌文献、石窟资料以及传世文献对吴洪辩的家世渊源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他是晚唐时期河西地区一位政客化的佛教领袖,为河西佛教尤其为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对吴洪辩生平事迹的述评,弥补了历代僧传对洪辩事迹缺载之不足.

  • 标签: 吴洪辩 敦煌 归义军 河西都僧统
  • 简介: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法国、奥地利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对外友协)牵头,中国钱币学会、外交部集币协会、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组织,北京市钱币学会、货币文化信息学会(澳门)参加的.以对外友协欧洲部副主任张若宁为团长的“中国钱币文化访欧交流团”一行18人.于9月23日至29日对法国巴黎及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交流团访欧期间与巴黎、维也纳两地的有关钱币学术组织及专家开展了广泛的钱币学术交流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民间文化交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散记 法国巴黎 学术交流活动
  • 简介:本文论证邓县出土南朝舞蹈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表现的是《荆楚岁时记》中戴胡头的驱傩人。胡头受流寓南朝荆楚地区的粟特人的影响。梁武帝及其近臣在都城建康创作"上云乐歌舞伎"采用其所熟悉的南朝荆楚地区的歌舞与风俗,此伎乐中的角色多以假面形式表现,其中老胡文康就来源于荆楚地区的胡头。该伎乐原本在宫廷元会上演出,稍后也作为佛教供养伎乐演出。支持此推论的文物证据有川博2号造像碑正面伎乐浮雕。它以实物证明,"上云乐歌舞伎"在萧梁时伴随着佛教,由都城建康传播到了成都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之后,百济人味摩之在长江下游地区学习此类假面戏弄,于公元612年传入日本,演变为佛寺内作为供养演出的日本《伎乐》。这些古代丝路上相关联的假面艺术具有胡、佛结合的共通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或可追溯至佛教自贵霜帝国治下的犍陀罗、中亚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

  • 标签: 粟特人 苏幕遮 胡头 老胡文康 南朝荆楚风俗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我所在文物保护科研工程项目、学术研讨和专业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拓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 标签: 文物保护 国际合作 文化遗产 文物修复 文物外事工作
  • 简介:文化的开放性是所有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巴蜀文明,自当不有例外。正因为古代巴蜀与其他区域文明的广泛联系和相互影响,逐步造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才使巴蜀文明迅速融入秦汉时代中华文明统一发展的洪流之中。

  • 标签: 古代 巴蜀文化 对外文化交流 三星堆文化
  • 简介:新疆地处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地段,历史上就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影响的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文物资源造就了新疆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独特优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等重要意义之外,

  • 标签: 对外交流 文物保护 新疆 文物展览 文物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