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西汉诸侯王墓的墓道、墓圹周围时常见有洞,其性质与功用较为特殊.墓道周围的洞,有的应是为送葬人员搭建临时建筑的遗迹;有的应与墓道建筑有关.墓圹周围的洞,应是为防止墓葬被破坏而建的修陵防护设施遗迹,可看作预作寿陵的证据.总之,要根据洞位置、分布特点、层位关系作具体分析.今后的发掘工作也应更加关注此类现象.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墓 柱洞 临时建筑 预作寿陵
  • 简介:这是一枚持花女神图西班牙双银币。该银币正而图案是坐在卧榻上的西班牙女神,她头戴城堡形皇冠,背靠群山,手拿橄榄枝伸向前方,上书西班牙文国号“ESPANA”(西班牙),下书发行年款“1870”。

  • 标签: 西班牙 银币 女神 赏读 国号
  • 简介:“承德”的名字,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所命名。清统治者进入北京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为了不忘关外“龙兴”之地的盛京,康熙四年(1665年)下令把奉天府首邑县改名为“承德”县,并有奉天承运之意。

  • 标签: 承德 盛京 雍正 康熙 统治者 三代
  • 简介:准格尔地区自晚奥陶世抬升以来,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到晚石炭世复又下沉.海水时侵时退,为植物的繁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生成巨厚煤层.成植物从早到晚分为欧美、华夏植物群过渡类型、华夏植物群早期类型和华夏植物群繁盛期类型,伴随着植物的发展与演替,环境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 标签: 准格尔煤田 成煤植物群落 环境变迁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山遗址位于临汝县城北0.5公里,北刘庄村西的漫坡土岗上,汝河支流洗耳河自北向南从遗址东部流过。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图一)。遗址中部较高,文化层堆积也最为丰富。1970年,洛阳市博物馆曾在遗址东部开挖过两条探沟,首次将该遗址分为三个文化期,初步了解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在遗址中部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

  • 标签: 二期文化 遗址 煤山 二里头一期 灰陶 标本
  • 简介:台湾中部南投县的埔里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有“洛阳”之美誉。该镇的鸟瞰图酷似一朵莲花,面积1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是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型迷你小镇。由于没有现代工业污染,至今仍保留着田园诗般淳朴自然的农业社会风貌。以“4W”来概括的当地四种特产,即水(Water)、

  • 标签: 台湾省 埔里镇 自然景观 历史遗迹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展示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它是纪念红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这里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烈士的忠骨。西路军将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英勇奋战,顽强战斗,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建党90周年之际,编辑部特约了一组讲述西路军感人的故事,以缅怀先辈们的在天之灵。

  • 标签: 西路军 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烈士 纪念馆 中国革命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初,泉友赴新疆旅游,购买了一些极具西域地方特色的古钱币。这批钱中有10余枚大小不一的铜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些钱币呈圆形方孔状,钱正、背面皆无文字,穿孔大,钱肉,红铜质,直径0.7—2.1mm,穿径0.5—1.1mm,重量未测,但手掂感觉钱币轻薄,没有多少分量(如图)。经研究,我认为这些钱币应该是西域古国龟兹王国早期的铸币。

  • 标签: 龟兹 铜钱 古钱币 90年代 地方特色 西域
  • 简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县城内矗立着四座巍峨高耸的古塔,分别是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和天宁寺凌霄塔,不仅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高超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正定佛教文化曾经有过的兴盛。四塔……

  • 标签: 古塔 文化遗存 灵塔 形制 兴盛 正定县
  • 简介:<正>关于“龙”,笔者原有三说,首篇考证龙为蚕的变称——上古创建文制时期作为先民的氏族命名,后世子嗣继之为族称,“龙”才开始脱离蚕的提醒而演化为神物——图象或象形的古金文、甲骨文字。

  • 标签: 护柱 角龙 族系 古蜀 夏禹 “龙”字
  • 简介:王建所葬之永陵,其规模是相当宏伟的。它除了墓室之外,还有大量的陵寝建筑。王建死后,当时著名的画家赵德齐与高道兴曾奉令在永陵陵庙中绘有壁画一百余堵。赵德齐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主攻山水人物,车马木屋,尤长楼台殿阁;而高道兴,则最擅佛像。他们两人奉令在永陵陵庙中绘有壁画达一百余堵之多这一事实,让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永陵之陵庙建筑是何其庞大。

  • 标签: 陵寝 木屋 壁画 佛像 画家 山水
  • 简介: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英、俄等国支持下,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人我国新疆喀什噶尔,进而占领了南疆大部分土地,建立了“哲德沙尔”(意为七个城市)伪政权,自称汗,并依照浩罕国的钱币铸造铁剌金币、天罡银币和普尔铜币,其中以天罡银币流通最广。

  • 标签: 银币 新疆 鉴赏 清代 喀什噶尔 钱币铸造
  • 简介:1942年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比较大的维修有三次。1952年,在千年古墓正南方,紧接墓前室的位置,仿照古墓结构,修建了一道保护门墙;1957年,又修建了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而规模最大、整治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是1989年8月——1990年6月历时10个月的“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 标签: 前蜀王建墓 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棺床 券拱 壁画
  • 简介: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俗称“王建墓”。

  • 标签: 发掘 汉代 皇帝 文物古迹 帝王 司马相如
  • 简介:一、金沙铜人像出土2001年在成都金沙遗址梅苑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像,通高19.6厘米。由于铜人站立在叉形的插座上,实际上高仅仅14.6厘米,只有铅笔那么长。铜人有着与三星堆众多铜人相同的手势,两臂抬至胸前,夸大的手掌圈成溜圆的环,于是成为两处遗址存在着文化连续性的证据。这一铜人的服饰,与三星堆铜人也有共同之处。但是三星堆铜人尺寸都比较大,这一铜人却相当,在功能上定有较大差别。

  • 标签: 青铜 成都金沙遗址 明器 三星堆 连续性 出土
  • 简介:金牛区营门口乡的黄忠村,原名鸡矢树。附近的岳家坝,曾有农民在挖甘蔗窖时发现了一块残碑,上刻有“刚侯黄忠字汉升之墓”,另有一块玉牌、颅骨及铠甲、佩剑等残物。清道光五年(1825)被授湖北天门县而未赴任的田主刘沅(字止唐,号纳如,双流人)认为:黄忠病逝葬在陕西定军山(今勉县境)下,但依封建礼制也可抉柩回成都附近安葬;既有石碑发现,理应修复。于是他发帖筹资,拟兴建黄忠墓。官场上的人认为此举办的崇敬敬先贤,发扬国故的好事,均乐于捐助。

  • 标签: 中国 成都市 文物古迹 黄忠墓 “大西”遗迹 四川
  • 简介:相墓地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相村北约500米,北临青银高速公路。2010年12月,为配合汾阳杏花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期)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13座(图一)。现择要介绍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汾阳市 山西省 墓地 青银高速公路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