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物联网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交叉渗透的产物,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针对当前博物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设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扩展灵活等优点。构建的测试平台验证了该系统良好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 标签: 物联网 环境监测 博物馆 无线传感器
  • 简介:摘要:了解待发掘封闭墓葬内的大气环境,可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西汉张安世墓园中的M1墓葬是一座未被盗扰的墓室,本研究在墓室开启前,有针对性地监测了墓室内的微气候参数和大气污染物。结果显示,相对于外界大气,密闭的墓室内低温、高湿、缺氧,且酸性气态污染物浓度较低。因此,在考古发掘及后续保存文物时,应针对不同文物材料采取密闭容器、保湿、避光等措施,避免由于环境骤变导致文物的风化损坏。本研究建立的待发掘墓葬大气环境测试体系及基础数据,可为相关考古和文保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微气候 气态污染物 环境监测 张安世墓
  • 简介:本文以蒙塞拉特岛克雷镇(ClayCountyMS)亚布鲁(Yarborough)遗址为例对环境考古进行了介绍。作者指出。环境考古对于考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考古可以为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及土地管理者就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环境考古 土地管理者 自然环境 考古文化 生物学家 自然资源
  • 简介: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典型采样器的基础上,以扩散管式采样器为原型,增加了接头部件,以二氧化氮为污染气体代表,试验比较了采样器的不同组合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能够根据采样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提高了采样器的适用性;二氧化氮采样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增加扩散腔厚度能降低采样的分散性;采用双面采样可以成倍增加污染物吸附量,提高检测灵敏度。

  • 标签: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无动力扩散采样 采样器 二氧化氮
  • 简介: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偏高岭土后,可有效提高水硬石灰结石体的强度,缺点是收缩变形较大。本研究基于对“仰韶水泥”的研究,结合砂岩石窟及其裂隙加固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不同比例偏高岭土和膨胀剂AEA后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收缩率、龄期强度等基本性能,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砂岩石窟裂隙加固的灌浆材料及配比。

  • 标签: 仰韶水泥 砂岩石窟 裂隙灌浆 加固材料 筛选
  • 简介:一、北方草原现代地理环境北方草原位于欧亚草原东部,是欧亚草原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北方草原范围东部的南段起于努鲁儿虎山,东部的北段起于大兴安岭,西抵帕米尔高原,北部西段起于萨彦岭,北部中段起于贝加尔湖,北部东段起于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南部的西部到昆仑山和祁连山,南部中部到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南部的东部到大马群山和七老图山.

  • 标签: 北方草原 欧亚草原 东部 大兴安岭 南部 帕米尔高原
  • 简介:环境考古学导论约翰·G·埃文斯著索秀芬译前言环境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环境的学科。本书打算对环境考古学理论作简单介绍,特别为大学考古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和与考古专业有关的学科如环境专业的学生而写。这本书也适于校外学生、专业和兼职考古工作者,尤其适于从事田...

  • 标签: 环境考古学 孢粉 环境专业 人类环境 新石器时代遗址 放射性碳定年
  • 简介: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以其丰富的种类、鲜明的民族特色、浑厚的民族传统和巨大的艺术成就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其深远的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

  • 标签: 书画藏品 保存环境 中国 文物保护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 简介:自从明代王越写了一首“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诗,山西大同在人们心目中便成了一个荒凉贫瘠的可怕之地,只要闭目一想“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一幅飞沙走石,苍苍茫茫的景象便会立刻从脑际掠过,想象丰富的人甚至会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满面尘灰,外地人谈到这个地区,颇有谈虎色变之慨。

  • 标签: 历史环境 大同 雁门关 外地人
  • 简介:对裂隙进行充填灌浆,可以有效防止裂隙的进一步发展和雨水的渗漏,使遗址得以更好地保存。为比选出适宜于潮湿环境下窑址裂隙充填灌浆材料,采用烧料礓石、烧阿嘎土、砺灰三种传统石灰材料分别对浙江和福建四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遗址土进行改性研究。测试改性后浆体材料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收缩率,以及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水稳定性、安定性、耐碱性试验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石灰类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但砺灰试样的耐冻融特性稍差、龄期强度低、收缩变形较大。烧料礓石改性试样具有较高的龄期强度、较低的收缩率、良好的耐候性。因此,建议将烧料礓石作为主剂应用于四处窑址的灌浆材料中。相关研究成果对窑址裂隙灌浆材料的选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标签: 裂隙 灌浆材料 水硬石灰 耐候性
  • 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小平原的西部,其古地貌环境受到古清河的影响.通过对圆明园宫门区剖面沉积物粒度、孢粉的分析,把自4500aB.P.圆明园宫门区地貌演变分为5个阶段:4560aB.P~3740a.B.P.为分支河道发育;3740a.BP~3412aB.P为漫滩发育;3412a.B.P.~2854a.B.P为浅湖发育;2854aB.P~1749aB.P为湖沼发育;1749a.BP.~1196a.B.P.为漫滩发育,圆明园中的河湖水源和清人建园的方法都受到古地貌环境的影响,其周边由稻田荷塘构成的水乡景色.也离不开其处于湖沼洼地的地貌环境,而如今圆明园遗址的改造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古地貌的演变。

  • 标签: 圆明园 环境演变 清河洼地
  • 简介:本文从大足石刻区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方面,总结出石刻区温差小、降水量充沛、蒸发量小,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指出水是引起大足石刻风化等病害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大足石刻 气象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降水量 风化
  • 简介: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0年9月15日~10月1日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举行。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全国最大港口城市,新南威尔士州首府,在塔斯曼海伸入大陆25公里的杰克逊湾两岸,为一天然良港,是全国经济、交通、贸易的中心。

  • 标签: 悉尼 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天气 时差 防晒措施 运动员
  • 简介:环境考古研究中地学调查纲要李容全俞伟超教授(1992)系统地论述了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任务和经典模式①。受他的启发,和近几年参加环境考古调查的体会,提出以下的有关地学为环境考古研究服务的调查大纲,谬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一、内容环境考古学...

  • 标签: 环境考古 古代人类 生存时期 沉积地球化学 新构造环境 遗址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是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也反映着博物馆工作的形象、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效益。博物馆的工作成效如何,在社会中的地位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陈列展览。而陈列展览最佳效果的获得,除了丰富的陈列内容、新颖的艺术构思外,陈列展览的环境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是否到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环境更是如此。因为民族民俗文物本身不但具有生活性极强的特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

  • 标签: 陈列展览 民族民俗 环境 文物 博物馆工作 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