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两周时期常见的青铜方盒的主体功能入手,分析了带轮方盒的造型特点和规律.认为这类方盒所设之“轮”异化为装饰性的“轮足”。青铜方盒是其时流行于贵族妇女中的储物盒。兼具“弄”器功用。并据史籍所载先秦丧礼载枢“辐”、“轴”、“蜃”的造型结构及相关文物资料所反映的先秦制、“辆车”造型.对轮方盒为载枢“挽”说提出质疑,该说与史、实相悖,因而不能成立。

  • 标签: 四轮方盒 贵族妇女 首饰盒非“挽车”
  • 简介:通过对西周金文中“画”和“金豪”二种赏赐物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前者指“画呻(轸)”,即古车上的轸木;后者指古车上用来贯马辔的铜环。

  • 标签: 西周金文 车饰 考释 文献
  • 简介:江陵垱战国墓清理简报荆沙市文物处江陵档一号墓位于荆沙市荆州区纪南乡枣林村二组。该墓西距枣林铺集镇2公里,南距纪南城北垣1公里,西南距武昌义地楚墓群800米,北距纪北渠1.5公里。其周地势高下不平,沟渠相接(图一)。1992年5月30日,原江陵县...

  • 标签: 战国墓 图版 墙板 江陵县 出土器物 战国中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制与中原文化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制研究对于古代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 简介:读了戴春阳先生的大作《礼县春秋秦墓出土轮方盒非载柩“挽”考》①后,感想甚多。归纳起来。大略有三点:一是戴先生详列出土器物.广引文献资料,对一件葬品的名称和性质作全面辨析.这种对读者负责的事业心和认真求实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二是文章以大量篇幅考证、引述古代制,告诉了我们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读者,我应致谢意:三是文章中有些内容超出了探讨问题本身的范围,流露出一些在正常学术商榷中罕见的意气。使我惊讶。

  • 标签: 青铜 出土器物 文献资料 治学态度 学术商榷 事业心
  • 简介:熊家冢墓地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马车遗迹,其中马车的木质部分完全腐朽仅剩下漆膜。根据现场展示需要,在保护发掘现场从环境控制入手,通过遗迹漆膜的清理、软化保湿、固定以及其载体土壤的加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作,为文化遗迹长久保存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熊家冢墓地 车遗迹漆膜 抢救性保护
  • 简介:<正>一、入藏情况一九八八年三月,江苏省常州市古钱币爱好者金元庆同志将其征集到的“大明铢”、“景和”、“孝建铢”等二十余枚古币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他首先出示的是一枚“景和”,初观印象感觉这枚“景和”与我馆收藏的“景和”好

  • 标签: 承安宝货 历史博物馆 宋孝武帝 初步鉴定 金元 古钱币
  • 简介: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春秋晋卿赵氏大墓及车马坑的发掘报告业已完稿。作为分工撰述其中车马坑部分的笔者,有机会比较深入地探讨古代制的一系列研究课题。由于发掘报告体例所限,一些问题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因而再为此文,作为补充。关于古代车马制度,目前的研究状况并不理想。现代学者的研究文献篇目有限而且

  • 标签: 车马坑 发掘报告 金胜 考工记车制图解 车舆 《考工记》
  • 简介:<正>明清两代,我国的书画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继续向前发展。总的来说,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山水、花鸟画居多,人物画较少。水墨写意技法盛行,流派众多。一大批文人书画家如异军突起,他们用书画抒胸怀,写豪情,挥洒自如,形成了书画技法上绚丽多采的局面,使书坛上僵化刻板的“馆阁体”书风,画坛上陈陈相因、因袭泥古的画风为之一扫。

  • 标签: 费密 黄辉 四川 破山 明清两代 书画家
  • 简介:二十日晴晚雨一阵照前入直,巳正回。国史馆送列传来阅。川通判闵藩见,乔茂萱来谈。木匠来立亭柱。二十一日晴子康致陈莲舫信送交。照前入直,巳正回检察所,熙桢、荣泰、方培湜均见,卢国华见。王季斌来画工程稿。

  • 标签: 国史馆 符曾 陈莲舫 通判 成都将军 禁烟公所
  • 简介:山西翼城石牌坊李玉明冯冬青李太栓(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图一翼城石牌坊石牌坊位于翼城县城中心十字街的交汇口处。整体构架为青石结构。平面柱网布置,共计八柱,中心柱“口”字形布置,柱“八”字形布置,东西南北街贯通,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皆为...

  • 标签: 翼城 山西地区 抱鼓石 古建筑保护 监察御史 雕刻艺术
  • 简介:河北蠡县发现一件北朝神浮雕石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馆。石棺由围及盖、底共6块石板拼合而成,周围的4块石板分别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图案。此类石棺的发现在河北地区尚属首例。为研究河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 标签: 河北省博物馆 北朝石棺 四神图案
  • 简介:<正>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川汉代画像瓦当

  • 标签: 瓦当 四川汉代 朽腐 长乐 成都市 相州
  • 简介:殷墟甲骨新缀组,它们是:《合集》34572+《屯南》1295、《合集》33064+《屯南》2915、《屯南》880+989+1010、《屯南》2181+4301。其中第三组的前两版系萧楠先生所缀,我们加缀的是末一版。

  • 标签: 甲骨 缀合
  • 简介:勒勒,又称哈尔沁、辘辘、罗罗、牛牛车等,是草原游牧人就地取材自制使用的木质车辆,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半农半牧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的产物.勒勒的制作,通常以草原、沙地、丘陵上常见的桦树、榆树等硬木树干制作,双辕,双轮,因用途和所适应环境的不同,辕长与轮高、毂的长度、轸的薄厚(舆底部左右两侧与伏兔连接起到提高辕的纵木)等部件,不尽相同,其中轮最高者可达4米多.勒勒的基本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与制作工艺简单,方便且快捷,经久耐用(图一).根据地理环境、用途等因素,经过不同程度改进,能在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行驶,载重数百斤至千斤,适于牛、马、骆驼拉行,一般多用牛拉.

  • 标签: 北方草原 勒勒车 交通工具 起源 交通运输工具 半农半牧地区
  • 简介:<正>彭雪枫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军第师,是雪枫同志领导的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队。彭雪枫同志自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后,“念年戎马苦生活”,“对党坚贞,为民赴汤”,“功垂祖国”,“泽被长淮”。英雄的师部队,也在两淮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可是这些事迹,都是发生在战争岁月,所以文字记载不多,现在要收集、整理这些资料,多凭一些老同志回忆和追记。由于年深日久,这些老同志对当时的年月日有些记不太清楚。现在我们

  • 标签: 新四军 老同志 部队 政治部 彭雪枫 领导
  • 简介:<正>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 标签: 四川汉代 汉画像砖 汉画像石 拓片 金石 石刻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