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官至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汉书·武传》称他“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之善,……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可见他是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后来,为王莽诬陷,被迫自杀。武墓的所在地,历来有两说:一说武自杀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一说葬于县,其实两者并无矛盾。

  • 标签: 何武 西汉 政治人物 自杀 洛阳 河南
  • 简介:河西汉具有独特的防御设计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建筑方法,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特殊的气候、地质等条件,使得后世居民传承了汉的这种理念和建筑方法,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河西地域建筑文化。

  • 标签: 河西 汉塞 防御 地域 建筑文化
  • 简介:在希腊各历史时期所发行的纸币中,图案多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话人物为主。比如,希腊共和国1978年版50德拉克马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所描绘的,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冬(Poseidon)的右侧面肖像(其背面图案描绘的是一幅以“炮打帆船为主题的图画)。

  • 标签: 波塞冬 希腊纸币 海神 图案
  • 简介:2002年12月3日,这是全国人民又一次激动人心的日子,中国继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上海又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消息一经传出,上海欢腾了,整个中国欢腾了,深深地感到为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 标签: 塞维利亚 世博会纪念币 图案 形制
  • 简介:知道丝绸之路古国帕提亚王朝(我国史称安息国)的人可能不少,但知道印度——帕提亚王国的人大概不多,至于说斯坦(Sakasta)王国和图兰(Turan)王国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本文拟对斯坦和图兰两王国及其钱币作一简单概述。

  • 标签: 王国 钱币 丝绸之路 国史
  • 简介:拜读罗胜利《北川明代军事设施关、堡、墩初探》(载《四川文物)2000年6期,以下简称《罗文》),颇长见识。然而,遗憾的是在介绍这些军事设施密切相关的人物卿时,却有失实之谭。

  • 标签: 何卿 明代 生平 军事家
  • 简介:家坪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1996~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三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墓葬5座、灰坑3个、窑址1处,出土了陶、石、瓷、银、铜、铁等不同质料的文化遗物百余件.该遗址年代跨度长,遗存特征比较典型,是三峡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

  • 标签: 湖北何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明代
  • 简介:组胛骨兆辞主要有"告(《合补》9990)""二告(《合集》31304)"、"三告(《合集》24664)"。兆序辞目前可见最大为"六"(《合集》26875),基本可以分为整版兆序相同以及一版有不同兆序两种。当然,卜辞无钻凿,不刻兆序的情况,如《合集》27929。一、一辞一兆,整版占卜内容相关或事类相同,兆序相同組胛骨整版兆序相同主要見於卜旬辭。癸亥卜,,贞:旬亡(忧)1。

  • 标签: 兆序 卜旬 卜兆 骨臼 兆枝 钻凿
  • 简介:迄今中国境内至少发现有13件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依据骹与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两型,与典型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同类矛在形制特征上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推测年代上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及龙山文化末期阶段,绝对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800年~1600年之间。伊玛—图尔宾诺倒钩铜矛经天山北麓三大河流通道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新疆,向东传播,经河西走廊中转,以齐家文化为中介,逐渐作为文化因素的代表器物继续向东影响,北达晋陕高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东南经关中以至中原腹地及丹江流域。中国境内发现的此类铜矛显然已不具有武器的功用,很可能属于仪礼用品。中原地区史前文化及社会对于传入的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铸造"青铜容器"的技术,并把这类青铜容器加入了"礼制"的内涵,成就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青铜礼乐文明。

  • 标签: 塞伊玛—图尔宾诺 青铜矛 文化传播
  • 简介:石器和植物残体的相关研究证明,脱粒板曾大规模应用于近东地区。为探索古代中国或远东是否也曾使用过这种工具或类似工具,本研究对郢遗址植物残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商周遗址存在切割形态植物残体的证据,以此推测类似脱粒板的农具在商周时期曾被使用。无疑,这一发现对我国古代农作物的脱粒加工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可望深化我国农业考古的探索。

  • 标签: 植物残切割形态体 脱粒板 何郢遗址 脱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