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位于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屯村。20世纪初,新疆社会动荡,抢劫、骚扰百姓的事时有发生。为了防盗匪劫掠骚扰,当地名人沈德出资,民众出力修建了土城——屯。屯墙体高5.5米,厚约2米,夯筑。土城开东门,东南西北隅城墙上筑有炮楼,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1993年被列入阜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动荡 东南西北 占地面积 阜康市 百姓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前夕,笔者在库尔勒市人民西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文化广场围墙上,目睹了师部纪委监察局主编的一套法制宣传画。其中一版面格外醒目,将一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唐朝“开元通宝”古钱,用一条粗壮的铁链与一副手铐或者脚镣焊接起来,其钱下底衬鲜红色(象征光明自由),手铐或脚镣的衬底为暗黑色(黑暗自毁)。

  • 标签: 反腐倡廉 古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开元通宝” 纪委监察局
  • 简介:满城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郊区,直属满城县管辖,西南距满城县城5公里,西和眺山(又名鱼条山)遥遥相对,北相隔不过0.5公里为漕河(又名顺水,习称沙河),南傍依著名的一亩泉,地处广阔的平原区.

  • 标签: 满城县 河北 西周时期 水井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古课题。近年来关于茌平尚遗址龙山遗存性质问题的分歧意见,就涉及到这一重要课题。尚遗址是鲁西北与豫北、冀南接壤地带的一处重要遗址。这一带地方,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给田野考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致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对这里的史前文化状况,几乎毫无所知。一九七五年尚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在茫茫鲁西北平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们了解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及其同邻近地区原始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山东龙山文化 后岗 文化遗存 大坟口文化 遗址 文化面貌
  • 简介:<正>吴墓群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桑堌乡吴村东侧,西北距桑堌乡政府约1华里(图一)。墓群南北长105、东西宽70米。此处原为高出地表约6米的土丘,当地群众很早即不断在此取土,现在反而成了低于地表1~2米的火坑,仅在墓群东南部和东北部保留有几个土疙瘩。由于受到自然力及人为的破坏,坑底已暴露出数座古代墓葬,为了使其不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商丘地区文化局于1988年4月对吴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编号XWM1—38),现将其中6座石椁墓的概况单独整理(见表),简报如下。

  • 标签: 商丘地区 画像石刻 汉画像石 墓群 画像石墓 文化局
  • 简介:在四川省李镇的西南面,原本只有一些零星农舍,现在逐渐变得密集起来。从东岳庙沿江岸上行,穿过农舍檐前屋后的竹林树阴,约三华里左右,是一片略略向长江倾斜的开阔地。因处于李坝的上游,人们习惯将其称作“上坝”。上坝中央最大的田垄种满了菜蔬,从江边看过去,如一弯绿色新月,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美妙的名字“月亮田”。月亮田月弓顶部边缘,山丘逶迤作结,绿竹掩映,树高林密之地,便是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 标签: 李庄 国营 四川省 东岳庙 月亮
  • 简介:2003年4月,在石家庄市城角发现一座汉基,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该基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品有陶器、明器、钱币等,根据出土器物分析,该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 标签: 石家庄市 城角庄 汉墓
  • 简介: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遗址进行试掘。柳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 标签: 绛县 柳庄 夏商遗址 东下冯
  • 简介:  为配合内蒙古自治区岱海煤炭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2003年6-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电厂所属废料处理区内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发掘结果简报如下:……

  • 标签: 凉城县成 发掘简报 庄遗址
  • 简介: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县后高遗址,发现属于龙山文化早期和先商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早期灰坑9座,先商文化灰坑1座,出土了一批富有特征的罐类器物群,为研究中原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后高庄遗址 发掘 龙山文化 先商文化
  • 简介:2016年6月,在驻马店市正阳县贾遗址发掘出一座龙山晚期的墓葬M12。该墓葬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丰富,为研究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不可多得实物资料。

  • 标签: 正阳县 贾庄遗址 12号墓 龙山晚期
  • 简介:1991年11月至1994年5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鹿泉市高汉墓进行了发掘,在该墓西南回廊西段西侧发现大型车马坑,随葬有3辆实用车马.本文作者参加了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依据发掘现场情况并结合前人有关车马的研究成果,对所发现的三辆实用车马进行了尝试性复原研究.通过复原研究,对车的形制、用途和墓主人身份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河北 高庄汉墓 车马 复原研究
  • 简介:<正>北京通县东北部宋庄乡,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产烟花爆竹的作坊——邢各花炮厂。据传这里生产烟花爆竹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当地的农户农忙时种田,农闲时烟花爆竹的生产就成了副业。至今,邢各的花炮生产,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工艺和工具。因此邢各花炮厂的工具和工艺技术,就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烟花爆竹工艺技术的重要标本。

  • 标签: 烟花爆竹 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 燃烧室 火药 生产
  • 简介:为配合津蓟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1年5月对宝坻区口东乡西辛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并于2001年6月-9月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 标签: 发掘简报 唐代遗址 天津市西辛庄
  • 简介: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新乡县后高遗址,发现了属于春秋早、中、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三座灰坑,出土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是新乡市近年来首次对东周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为以后此类遗存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标签: 后高庄遗址 发掘 东周遗存
  • 简介:2002年5月,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安市文物管理所为配合迁安市二、三环公路建设,对二环路苏各北发现的6座墓葬及三环路苏各东发现的4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规模较大,墓室结构严谨,用砖考究。虽大多早年被盗,但仍然出土了陶器、铁器、漆器等,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墓葬形制以及建立唐山地区砖室墓类型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 标签: 河北 迁安 战国 东汉 墓葬 发掘报告
  • 简介:1988年10月28日,涿鹿县西二堡乡谭村农民在村南1500米处挖树坑时,发现一处辽代墓葬群。农民李英、李爱二人当时就把其中的一座(编号为MI)墓室顶部揭开,并将底部翻乱,石棺被推倒,棺盖被砸碎,砖雕门、窗被毁坏,多数随葬品被取出。我所得知情况后,速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因时近冬季,无法进行抢救性清理,只采取了保护措施。1989年9月19日至30日,我们会同涿鹿县文管所进行清理,现简报于后。一、墓葬概况该墓地位于涿鹿县西二堡乡谭村南1500米处的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略呈斜坡状。地理形势为北依黄阳山,南傍桑干河,东距县城4公里,宣蔚公路从墓地东南侧穿过(图一)。

  • 标签: 谭庄 墓葬群 涿鹿 文管所 抢救性 石棺
  • 简介:大范遗址是山东省东南部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采集到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物,对研究这一区域内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山东 临沂市 大范庄遗址 出土器物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 简介: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生产程序,从选料到制作以及后期的使用修整。通过对大辛商代石刀标本显微观察分析,石刀的原料采办主要是当地获取,充分考虑工具特性和使用方式,石刀制作过程完善,主要包括打制、琢制、磨制、刃部加工和钻孔等工序,而这些工序根据石料特点和工具用途采用多样的加工方式,工具形态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工具使用方式。出于节约原料和工具的有效性与使用效率的考虑,大辛商代石刀的制作存在二次加工和一器多用现象。通过大辛石刀的分类和生产工艺程序与思想的分析,能很好的反映商代大辛人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

  • 标签: 石刀 生产工艺 微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