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唐高宗朝中书令许敬宗奉敕编撰的大型文学总集《文馆词林》,宋初已经散佚。1969年,日本古典研究会出版了《影弘仁本》。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蒐罗《文馆词林》卷帙和佚文最多的一个本子。罗国威先生即以此本为底本,再事整理,於2001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一书。

  • 标签: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2001年10月 《文馆词林》 1969年 文学总集 中华书局
  • 简介: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由罗国威整理的《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是以日本古典研究会1969年出版的《影弘仁本文馆词林》为底本进行点校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六朝文献的原貌。今将其与中华书局点校本诸史的相关内容作校勘,胪列若干例如下,以就正於方家(文中所附诸书页码均据中华书局点校本)。

  • 标签: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中华书局点校本 札记 校史 出版 底本
  • 简介:《晋书·孝武帝纪》:(太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地震。甲寅,诏曰:“顷者上天垂监,谴告屡彰,朕有惧焉,震惕于心。思所以议狱缓死,放过宥罪,庶因大变,与之更始。”(页227).

  • 标签: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札记 校史 孝武帝 元元
  • 简介:2000年11月的某报接连登载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监制的所谓"中华腾龙宝刀"的出售广告,且有名人摄影题字,并谓其1991号制品已入藏某大博物馆云云.但广告中的什么"财运亨通","宝刀不老","金龙宝刀祈平安"之类的词句,总是与"文物"、"博物馆"联系不起来.当然,用不用这类词句尚无关紧要,我只是疑惑此刀是否会如广告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显珍贵".

  • 标签: “腾龙宝刀” 关羽 关刀 民俗学 个人崇拜
  • 简介: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记述东汉人张芝之草体字迹“号‘匆匆不暇草书”’,后世多将此语理解为因时间仓促而来不及或是顾不上使用草书书写,即读作“匆匆,不暇草书”。虽然很早就有人对此说提出异议,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依旧秉持这一看法,在这当中,以博学著称的钱钟书就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

  • 标签: 草书 《四体书势》 钱钟书 西晋
  • 简介:<正>日本是东方人的骄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用自己的双手,在一片废墟上,在饥饿之中,使日本重新崛起。现在,连不可一世的美国对日本也要刮目相看了。仅仅几十年,日本就把如林的强手,一个个远远地抛在了后边,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头号经济大国。日本成功的秘诀何在?经济与文化伴生,二者相辅相成。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经济是不可能起飞的,这是常识。有人说:“日本某某企业的成功是因为运用了<孙子兵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更有的学者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下结论说:“孔夫子加资本主义是日本出现奇迹的奥秘。”我想这些断语未免都太偏颇了。但它表达丁一种观点,那就是日本吸收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出神入化地运用到现代经济活动中去了。

  • 标签: 日本文化 日本人 祭典 和田市 井上靖 传统文化
  • 简介: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日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本文将在对有关概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综合介绍日本文化遗产体系的概况。

  • 标签: 日本 文化遗产体系 文化财
  • 简介:笔者故乡,在桂西北汉壮杂居区。幼年时大人们就经常告诫我们,说人壮族人家不可食东西,于壮乡路上见异物或草结之类不可手触、跨过,须以某术禳之,否则即会“中蛊”。据长辈说,壮族妇女中有不少人会“放蛊”,此种“蛊”是培养而成的,如何培养则不知。该“蛊”总要以血食为生.故养蛊者须放出害人.设若久未放出,则会在其自家作怪.云云。问中蛊者症状若何,

  • 标签: 野史 笔记 壮族人 培养 北汉
  • 简介: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者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 标签: 王氏兄弟 日本文人 王仁乾 王治本 王汝修 王琴仙
  • 简介:易经及远古的太极思维与中华民族之思想文化艺术的渊源关系,已是许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关于中国文化的绘画艺术,一千多年以来,人们对其表现方法,笔墨技巧以及精神、气韵、骨法、形质、势力、意境等美学范畴的论述也极为丰厚与精微。可是,对于易与中国绘画,尤其是与中国山水画的构成关系,古人却论及较少,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中国绘画 笔墨技巧 骨法 绘画艺术 气韵
  • 简介:《黑鞑事略》及其疏武尚清(一)《黑鞑事略》的传藏经纬民族史志,以本初记叙为尚。《黑鞑事略》其庶几乎!《黑鞑事略》一卷,宋彭大雅撰,宋徐霆疏。彭文约撰于理宗绍定六年癸已(1233年),徐疏约成于端平二、三年间(元太宗七、八年)即乙未、丙申(12...

  • 标签: 《元史》 王国维 成吉思汗 鞑靼 回回字 蒙古人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有人借机把所谓“西藏人权问题”也抬了出来,并企图把它搬上联合国的人权舞台进行审议.联合国的人权领域确实曾经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到过所谓“西藏人权问题”。一次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未,60年代初;另一次是近几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众所周知,西藏在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处于比欧洲中世纪还要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人权问题 联合国宪章 人权委员会 西藏问题 民主改革
  • 简介:荀子是战国晚期的著名思想家,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受业弟子有李斯、韩非、浮丘伯等。司马迁作《史记·孟荀列传》,认为二人同属儒家学派。今传《荀子》一书,专明礼学,而精神近于法家。史传法家尊黄老,《荀子·儒效》中有“民德”,实为王道之始,义近“玄德”,《老子》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荀子·王制》中有“至约”,“约”“一”同义。《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又如《荀子·解蔽》中有“至道”,《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 标签: 荀子 思想 儒家
  • 简介:一《墨子·经》上云:'故,所得而后成也。'《说》云:'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故是因果之因,《吕氏春秋·审己》云:'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过俗者,以其知也。'凡宇宙万事万物之故,皆为'小故','有之不必然'者,言事物之发生皆具偶然性。'无之必不然'者,依事物之结果而言,若无此因,则必无此果,故云'无之必不然'。

  • 标签: 墨经新 新证
  • 简介:<正>我国历史悠久,邃古之事为神活传说的阴影掩盖史实真相。更因为时代荒远,史料缺乏,口传异词难以考证。长期以来,展转相承、真伪混淆,不得澄清;以致“妄托虞初、失乎汉纪”,陈陈相因。姑且存疑之事,所在多有,黄帝战蚩尤之说即为显著之例。吾人读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篇首述其事,课本因袭传说,人人自幼习之,视为故常。由汉迄今两千余年,其间怀疑者盖亦有人,或皆感于远在信史之前,荒渺难稽。殊不虑前有臆说、后有嗣响,越演变离史实愈远,由姑且存疑流而为存而不疑者,所在有之。盖信史之范畴因时代之进步而上溯愈远,文字仅其一端耳。长期累积成的“郢人燕说”,自须逐步廓清,逐层剥去虚构的外衣。我们应充分研究和利用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阐明问题。本来历史学本身就具有“反致科学”(ConverseScience)的特性,最后终会求得近似值。只要更多的发掘新的,才能更好的整理旧的。

  • 标签: 战神 黄帝 战争 堂子 蚩尤 新证
  • 简介:黄遵宪(1848—1905),字公渡,广东梅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外交官之一。黄遵宪生平除了杰出的外交、诗作成就之外,对客家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日本文化 黄遵宪 客家 诗作 中国近代史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