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山。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 标签: 高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山屋》
  • 简介:明人王尾,初名畹,字孝峙。浙江嘉善人,《全明词》录词入百四十四首、王少当佣书,能诗义,得魏大中(1575-1615)赏识。关于王的生卒年,(中国词学大辞典)、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等均作“生卒年不详”。

  • 标签: 生卒年 词人 《全明词》 辞典 明人 诗义
  • 简介:2010年7月.“平远灯舞”参加上海世博会巡游和展演.获得一致好评。灯舞。是平远传统民间歌舞,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是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逢年过节.平远城乡总会舞起灯,迎丰收,庆太平、度佳节。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世博会 2010年 民间歌舞 保护项目 广东省
  • 简介:有关宝的尺寸,目前人们最熟悉的,据专家分析也是出现年代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曾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里所描述:“宝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还有《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二》所记,郑和“造大舶,

  • 标签: 紫禁城 郑和 尺度 文物考古 明朝 中国
  • 简介:<正>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南京的中山陵和澳门国父纪念馆,都屹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这尊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铜像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前日本友人梅庄吉赠送的。梅庄吉,日本著名实业家。1868年(明治元年)生于日本长崎,早年曾

  • 标签: 梅屋 孙中山铜像 国父纪念馆 日本长崎 日本友人 总理奉安
  • 简介:郑和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的数据在不少古籍中出现过,如此大的郑和宝是否存在过?这是国内外史学界和造船界长期争议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课题。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宝尺度是可信的,无论是从造船历史

  • 标签: 郑和宝船 史学界 古籍 船长 观点 归纳
  • 简介:关于郑和宝的尺度和船型,经过近20多年来的讨论,意见渐渐趋于一致:多数学者认为,郑和宝的长和宽正如《明史》上记载的,长44丈4尺,宽18丈;郑和宝的船型,多数学者认为是福船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沙船型。本文仅对郑和宝船型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 标签: 郑和宝船 学者 《明史》 意见 一致 个人
  • 简介: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水,有所谓"三三"、"六六"之胜。"三三"者,指的是萦绕于群峰之间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水;"六六"者,指的是夹岸壁立青翠凝紫的三十六峰;再加上形象生动的九十九岩,便构成了武夷山水的精华。武夷之所以称为名山,还有其深厚的文化涵容,悬棺便是武夷山一个千古文化奇观。凡到武夷的游客,无不以泛舟九曲为快。荡入水光山色,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当

  • 标签: 武夷山 悬棺葬 船棺 形象生动 奇观 九曲溪
  • 简介: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前夕,在太仓港,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雪龙号”船长和“重走郑和路”的凤凰号船长的相聚,成为当地航海日活动中传出的一段佳话。

  • 标签: 太仓港 凤凰 探险 科考 科学考察 航海
  • 简介:浙江上虞有个白马湖,处于幽静的山乡。据说晋时有个姓周的官员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后来,唐李白寻仙到此,写下《卧闻渔浦口》等诗篇。但白马湖真正出名,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办起了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当时江南的耆宿、曾任浙江省二级师范学堂校长的经亨颐,担任春晖中学校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国

  • 标签: 平屋主人 白马湖平屋
  • 简介:浙江上虞有个白马湖,处于幽静的山乡。据说晋时有个姓周的官员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后来,唐李白寻仙到此,写下《卧闻渔浦口》等诗篇。但白马湖真正出了名,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办起了一所私立的春晖中学。当时江南的耆宿、曾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的经亨颐,担任春晖中学的校长。

  • 标签: 白马湖 平屋 浙江 夏丐尊 丰子恺 弘一法师
  • 简介:从上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郑和下西洋问题以来,郑和宝就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焦点。而且,对郑和宝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史学界的范围,成为历史、造船、航海等学科的诸多学者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不揣简陋,对郑和宝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正于大家。

  • 标签: 郑和 册封舟 船型 明朝 文物考古 宝船
  • 简介:清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之自强以抵御外来侵略,在福州马尾设立政。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素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其中,福建政轮机厂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工业厂房之一,在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自制用蒸汽机,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轮机 福建 中国近代海军 考释 中国海防 工业厂房
  • 简介:本文依据频次分析了《史记》中和舟的使用情况。从使用频次的多寡看,起源较晚的“”字,在《史记》中与“舟”字产生替换。其中有社会文化的原因,也反映了太史公运用语言的特点。

  • 标签: 史记
  • 简介:西漳是近代内河传统木帆船优秀船型之一。首产于民间造船业最为集中的江苏无锡丁降里徐氏工场。无锡,地处水运要冲,居江南运河中心。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有“米码头”的称誉;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朝廷办漕中心,江浙两省在此采办漕米年均300万石,占两省应征漕粮数十之八九,继而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民国时期,粮食年吞吐量达800万石,为全省之冠。

  • 标签: 江南地区 名舟 西漳船 中国 形制 制造工艺
  • 简介:1.郑和宝尺度及船队规模的文献依据记录郑和下西洋船队数、宝尺度及下西洋官兵人数的文献首推《明史·郑和传>。

  • 标签: 郑和宝船 明朝 船队规模 文献史料
  • 简介:陈璧(1852-1928年),字玉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出生于闽县南通乡(今闽侯南通)仙坂村。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监察御史、顺天府尹、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邮传部尚书。

  • 标签: 福建船政局 邮传 进士及第 光绪 左宗棠 建议
  • 简介:对大型宝,国际知名学者伯希和、李约瑟、寺田隆信等都有肯定性评价。上个世纪40至80年代,我国管劲丞、周世德、杨樵等学者曾有质疑。对此席龙飞与何国卫于1982年撰文《试论郑和宝》与之应对。1983年九江会议以后,郑鹤声、郑一钧、庄为矶、庄景辉、邱克、文尚光、洪长倬、章巽等学者都有论辩。在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更复原出宝船模型。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籍学者苏明阳“新估计”出宝是6000料。对此何国卫等有新的论著与之应对。在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后宝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 标签: 郑和宝船 考古 遗址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