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民国年间是中国从封建传统旧教育向现代新教育过渡的时代。在教育界,新旧并存。其中一些遗老守旧,全然不知世界大势与世界知识;少数新进崇洋,竟然忘却中华古典文化。二者相互矛盾与攻击,曾闹出许多笑话。今试举考试趣闻数则,可见一斑。一次,某政府机关出题考试全部公职人员。出的作文考题是《项羽拿破仑论》,目的是要考生们将中外这两位军事家进行比较论述。但参加考试的职员中一些冬烘头脑的守旧学究们,一辈子只是埋头读“四书”“五经”、子曰诗云,再加上《史记》、《汉书》等。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熟透,却对中国以外的知识一无所知。这次他们见了考题,只知道项羽是中国古代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人物,却不知道拿破仑是一个人

  • 标签: 对对子 中国古典文化 考试 拿破仑 蒋介石 公职人员
  • 简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考试院曾大张旗鼓地举行过多次高等考试,其中正规的就有1931年的第一届、1933年的第二届、1935年的第三届、1936年的第四届及1939年的第五届。前四届地点都在南京,第五届在重庆。

  • 标签: 高等考试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 考试院
  • 简介: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语文大家,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留下了丰富的著作。本文从梳理叶圣陶先生教材编写体系入手,分析其教育理念,探讨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教材 教学 教育
  • 简介:<正>陈垣老师的一生,主要是读书、教书、著书。他生于清末,卒于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十三年。经历过封建王朝、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民党统治。他的一生,正处在中国动荡不安、急剧变革的时代。自幼幻想过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过西医,参加过旧民主主义革命,追求祖国独立富强,而自己却总是在君主专政、国土沦丧、战争频仍、国弱民贫之中。但是,他终于有幸,在年近七十岁的时候,迎来了旧中国的解放,见到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他晚年的极大快慰。他是靠自学成材、靠勤奋读书的,他热爱祖国,重视人才,珍惜典籍,宣传祖国文化,平生不附依权贵,不靠人际关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耿介无私,正直做人。

  • 标签: 陈垣 科举考试 新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祖国文化 八股文
  • 简介:在中国,我们至今还没有一本真正让法语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有效可行的文学教材。而在法国,在法语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法语教材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丰富选择。本文对中法两国的文学教学进行大纲和教材的比较,旨在学习法国文学教材的先进之处,为完善和改进我国的文学教材提供一个参考。

  • 标签: 文学教材 文学教学
  • 简介:1930年1月5日,国民政府考试院正式成立。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职掌国家机关人员之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奉、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宜。其具体事宜由分设的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办理。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1943年以前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从

  • 标签: 国民政府 考试院 砖混结构 戴季陶 武庙 琉璃瓦
  • 简介:历史悠久的法国法律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术规范体系。为了让学生早日掌握这种学术规范,法国大学设立了多元的、灵活的、开放的考试方式,例如法律论文、评论文、案例、案例分析、口语考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考试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能力,训练他们今后作为司法官(magistrat)的思考方式,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钻研能力,逐步树立起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思维。下文将详细介绍几种考试方法的具体情况

  • 标签: 考试方法 研究能力 实践能力 学术规范 法国 法律专业
  • 简介:一幅好画,收藏者印章累累,名家题注连篇,识者争相品评,是为私画;一篇好文,往学圣贤注释争先,当代泰斗详解恐后,学人诵读小断,是为经典。

  • 标签: 朱子 汲取 教材 收藏者 名家 圣贤
  • 简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政府考试院,环境幽静、布局严谨,具有政权机关的气势和威严。该建筑群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南京 考试院
  • 简介: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元代政权,在科举取士制度方面有其相异于前朝的显著特点。然就总体而言,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受其影响,广西区域科举考试发展缓慢,取额甚为有限,及第人物极少,士子仕途亦不彰显,此与当朝的民族统治政策和广西区域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不无关系。

  • 标签: 科举考试 广西区 元代 社会原因 科举取士制度 社会发展史
  • 简介: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15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了一则“高等考试今晨开始举行”的新闻。这是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届高等考试,曾经轰动一时。从这条旧闻中,我们得以一窥当年的考试盛事。

  • 标签: 高等考试 民国 《中央日报》 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
  • 简介:<正>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周季文、傅同和共同编著的翻译教材《藏汉互译教程》。这是一部编排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而系统的藏译汉、汉译藏教材,值得向读者介绍、推荐。

  • 标签: 书评 < > 内容体系 翻译理论 技巧
  • 简介:康熙年间清廷统一台湾后即在台开科取士,其中童试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在内地举行.地方官为台地民众呼吁实施科举考试,为台湾士人申请保障名额,为台湾考生设立考棚试馆,为台湾士子编选考试范文,还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并严厉打击考试舞弊等.这表明地方官在清代台湾科举考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标签: 台湾 科举考试 地方官
  • 简介:为了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公开性,务必健全完善招生考试管理机制,这项措施能够大力推动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招生考试管理工作效率.笔者对目前招生考试的管理工作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做出相关的措施.

  • 标签: 招生考试 体制改革 管理工作机制
  • 简介: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有个性,有思想,只要不上文化课,看看哪一个都很可爱,都很懂事;可是一到了课堂上,一要求写作业,判若两人。我们尝试着找学生谈心,找家长交流沟通,试图找到帮助学生养成好好学习的习惯的路径。经过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有的学生改变了,变乖了,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常常弄得教师焦头烂额。

  • 标签: 古希腊文 古希腊早期 念想 江苏省昆山市 使人 雄伟壮丽
  • 简介:我是一名省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的历程中,能让《隆中对》再次编入中学教材,是值得我终身回味的事。这件事,也是党委政府出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党派与中共团结合作的典范。《隆中对》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问计的一篇文章,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名篇,广为学生喜爱和传诵。1988年,因教育部"减轻中学生文言文过多的负担",《隆中对》被从初中的第六册里删除。襄阳的政界、史学界、教育界为此遗憾多年!

  • 标签: 隆中对 委员参政议政 政协委员 刘备三顾茅庐 初中语文教材 中小学教材
  • 简介:《太平广记》对于崔圆在福唐观进行科举考试的记载,为闻一多援引入杜诗研究中。但也有学者对在宗教场所进行科举考试提出怀疑。本文对崔圆故事做了重新的解读,并结合“册府元龟》的记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和道教在唐代的发展等因素,认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确曾在寺观举行。但是,《太平广记》记载崔圆在福唐观的考试,并非如闻一多等先生所分析的,是与杜甫同场参加的进士省试,而是以招收“非常人才”为目的的制举考试

  • 标签: 唐代科举 道教 福唐观
  • 简介: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房列曙我国考试制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现今世界通行的考试制度是中国发明的。《大英百科全书》在介绍考试制度时道:“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202年)。”尽...

  • 标签: 考试制度 世界文明 文官制度 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考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