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志学的学科体系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 标签: 方志学 方志研究 修志 存史 承编单位 总纂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理论体系的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时代特点和民族工作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 标签: 民族工作理论 民族理论 马克思主义 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代领导集体 第三代领导集体
  • 简介: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民族精神 形态表现 建筑领域 相得益彰 文学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根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山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要求,2016年《史志学刊》重点优先刊登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下参考选题仅供参考。

  • 标签: 方志理论 刊登 学刊 史志 发展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 简介:波普艺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和大众化的口味,并且具有通俗艺术、流行文化的特征。在对波普设计的形式做出观察和梳理之中,分析说明其风格特征和产生原因。在个人独立思想爆炸的时代,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理论研究,深入地研究了其艺术的新样式——像素画,通过探究像素画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波普艺术和像素画承上启下的关系及其存在的艺术必要性。

  • 标签: 波普艺术 像素画 风格形式 视觉表现
  • 简介:由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史学理论大辞典》,是第一部对近百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工具书。该书贯通古今,融会中外,不仅辞目涵盖面广,而且辞条释义力求准确、详细,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质量可谓精彩逼人。

  • 标签: 《史学理论大辞典》 涵盖面广 释义准确 书评
  • 简介: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文章总结了建国以来民间文学理论研究较为落后的原因。

  • 标签: 民间文学 理论 研究
  • 简介: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理论建设──灌阳县志办在修志中形成理论研究氛围熊光嵩本届修志,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的。其来势强劲,发展迅猛。新编《淮阳县志》,根据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于1982年12月成立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从县直党政...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建设 学术研究 灌阳县 研究氛围 形成理论
  • 简介:文章概括了我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社会活动家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几点成就。

  • 标签: 钟敬文 民俗学理论 社会活动
  • 简介:为了更好地做好续志编纂工作,建瓯市方志委特别重视业务学习和理论研究。2006年3月建瓯市续志编纂工作启动以后,逐步形成了周一例会制度,及时小结工作经验,学习业务理论,要求所有编纂人员每周挤出半天时间上网搜索相关方志理论文章,加强业务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并在例会上相互交流,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 标签: 方志理论 理论文章 建瓯市 刊物发表 业务学习 学术
  • 简介: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民族概念 “去政治化” “失语” 中国语境 话语体系
  • 简介: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消息,像一声春雷震撼神州大地。一场冰天雪地的严寒之后,大江南北终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四害”根除,人心大快。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的人们重见天日,盼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纷纷要求从历史冤屈中解脱出来。落实各项政策的课题提到了重要日程。那时,湖北省委统战部是湖北落实各项统战政策的综合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部长胡金魁、副部长张彦明、秘书长蔡捷等,都是红军时期或延安时期的老同志,而且都在政治运动中受过冲击,十年浩劫中更是身受其苦。在那动乱的年月,他们戴着“走资派”的帽子,背着“修正主义部”、“投降主义黑司令”的包袱,听尽了污蔑、不实之词,因此他们对冤假错案的受害

  • 标签: 统战政策 落实政策 统战部 统战工作会议 起义投诚 中高级知识分子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分析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正是由于该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很快成为一门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在实践中得到高度重视,涌现出不少优秀研究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些基本观点的"质疑与反思",有些话题已经超出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研究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说起重庆特园,老一辈革命家和民主人士,无人不夸,无人不赞。中共中央南方局就矗立在这里,红岩村和曾家岩周公馆,自然成了领导大后方民主运动的指路明灯。民主党派中的中国民主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也在这里诞生,它是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主人士和社会名流贤达多会于此,它是中共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圣地。

  • 标签: 南方局
  • 简介: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初中时,我就经常看《新民晚报》,喜欢读署名林放的杂文。真正认识赵超构先生(林放),是进上海市委统战部工作、担任《上海统战工作》编辑、记者后。其时,他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198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奉处长陈荣初之命并事先约好,到吴兴路246弄赵超老家拜访,向他约稿。

  • 标签: 赵超构 统战部 关公 《新民晚报》 全国政协常委 六十年代
  • 简介:本文以点评“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三期的方式承接前文与仿美学派对话,着重就北京大学马戎教授的沙龙演讲内容进行学理反思。既指出《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一文忽略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十年巨变,又指其误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因而误判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实质和趋势,还就其涉及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意识调控学理内涵作了阐发。文章最后,援引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的同场沙龙演讲,以《如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作为佐证民族意识良性调控的素材,从而进一步强调格物致知。

  • 标签: 反思 格物致知 事实 概念 民族意识调控
  • 简介:我于1940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为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后毅然投笔从戎,考取成都黄埔军校十七期一总队炮科,1942年5月12日毕业。1949年8月4日,我随同程潜、陈明仁、文于一等将军参加长沙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部少校作战参谋。转业后,参与筹办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大专院校,武汉理工大学前身),曾任校长助理。1985年,我光荣离休,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离休后,经由学校推荐,我到武汉市洪山区委统战部工作,受任区台联副主席兼对外联络部长。

  • 标签: 乡情民族情 亲情乡情 做好统战工作
  •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迅速开辟河南乃至华中抗战新局面,1938年2月,彭雪枫受中共中央派遣,到中共河南省委任军事部长,由山西临汾转道武汉抵达竹沟。在竹沟战斗的200多个日夜里,彭雪枫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勇有谋,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标签: 彭雪枫 统战工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抗日战争 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