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明代告祭仪式是国家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说,告祭仪式可分为常规与非常规两种。前者在正祭仪式之前或之后举行,是常规祭的一个环节;后者因时因事而举,内容更为丰富,主要包括因新皇帝登极,出征与凯还,营建与修缮,建制与改制,藩王之国,册封,奉安神主与祔庙,节庆与忌辰,禳灾与告谢而举行的祭祀仪式。告祭的方式有皇帝亲祭与遣官告祭两种,以明代登极告祭为例,可见其从亲祭到遣官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象征意义。明代告祭仪式的基本内涵是“告诉”与“祈禳”,每种告祭仪式的涵义又常常是复合的,应配合其他典礼仪式,理解其象征意义。

  • 标签: 明代 告祭 仪式
  • 简介:汤恩伯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念书的时候,就为陈所“赏识”。据说两人是在中国饭店吃饭时认识的。陈不仅资助汤在日本念书的费用,而且还把养女嫁给了汤。后来汤在蒋介石部下能掌握一部分军权,虽然有其他的因素,但与陈在蒋面前对汤的

  • 标签: 汤恩伯 蒋介石 日本 中国饭店 军权 士官
  • 简介:经过再一斟酌,陈决定亲自给汤恩伯写信,策动他同时起义.这是由地下党提议而采取的一个重大行动,是为保存浙江地方元气、争取京沪杭地区和平解放而作的一次勇敢的尝试.但是,汤恩伯现在手握重兵,是蒋介石最信得过的三员“宠将”之一(另二人是陈诚、胡宗南),陈这样做,有把握吗?“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的陈惕庐、贡沛诚等人,早就向陈进言,说汤恩伯已不是前些日子赋闲的汤恩伯,一阔脸就变,不知安的什么心,劝陈对汤不要过于相信.

  • 标签: 策反汤恩伯 陈仪策反
  • 简介:匿名信,恫吓信都收到了……我确为生活写了不少稿,但写《金陵春梦》却不是为了稿费。我与蒋家没有私仇……如果爷儿俩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得以团聚,那我一定另写蒋的情况——唐人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 标签: 唐人胞弟 唐人访 胞弟严仪
  • 简介:巴蜀指古代的巴郡和蜀郡,包括今天的四川全境。所谓巴蜀文化就是指古代四川文化,就像我国其他各地的文化各有自己的特点一样,巴蜀文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这四句诗,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巴蜀历史悠久,开国之君蚕丛、

  • 标签: 《蜀道难》 巴蜀文化 八千岁 蜀中 蚕丛 四川文化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从古至今,见诸史籍记载的地震现象就达八千多次。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防止地震对人类社会造致的灾害,曾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进行了长期连续的认真观测记录,并总结积累了不少识别地震先兆和避免地震灾害的知识经验。它们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历史遗产。

  • 标签: 地震观测 古代 地震灾害 史籍记载 人类社会 自然现象
  • 简介:郭子(697~781),唐华州郑县人,历事唐玄、肃、代、德四朝。他驰骋疆场。武功卓著,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他忠心护主,反对分裂,是维护统一的不贰之臣;他襟怀坦荡,不计荣辱,是安邦定国的杰出人物。

  • 标签: 安史之乱 功臣 反对 杰出人物 分裂 统一
  • 简介:<正>孙,字哲生,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曾受过良好的中西学教育.孙出生后第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设中西药局,执业行医,孙遂与母亲卢慕珍搬至澳门.后因药局迁往广州,改名东西药局,孙又与其母迁居香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因深知今后将以身许国,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安危莫卜,对家人须有妥善的安排.于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与祖母、母亲、妹妹一起在陆燦的陪同下,自香港经日本到了檀香山伯父孙眉处,以策安全.孙眉经营的农场,叫做姑刺山牧庄,在檀香山的茂宜岛上,是该岛上最大的农场,占地100O多英亩,畜牛马数千头.孙眉亦被人戏称为“茂宜王”.孙初到檀香山时,因年龄尚小,且附近没有学校,故没有正式读书.母亲卢慕珍教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启蒙之学,并详加解释,务使其领悟.除此之外,孙开始临摹习字.牧庄牛马多,孙六七岁就学习骑马,马是没有鞍子和缰辔的,只在马颈上系一根绳子,即纵身跃上马背,不到一年孙即能驰

  • 标签: 孙科 孙中山 加州大学 香港西医书院 兴中会 西学教育
  • 简介:“宾贡”一词自《周礼》中出现直至唐代,其意涵不断演变和丰富。在唐代,“宾贡”既指外邦纳贡献方物和地方荐举人才时所行礼仪,又指地方贡荐士子。唐代出现留学生以后,“宾贡”又指宾庭贡士,也成为专为留学生设置的宾贡的简称。唐代宾贡针对留学生的“每自别试”并非另行考试,而是阅卷时区别对待,放宽判卷标准。宋代仍设宾贡,但因实行糊名誊录制度,单独举行考试。“附名榜尾”的放榜方式,唐宋没有变化。唐代宾贡及第留学生有多种去向,既可在唐为官,也可回归本国,甚至充任唐朝使者,愿意终老唐土者朝廷也不作干涉。

  • 标签: 唐代 留学生 宾贡科 教育
  • 简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通县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合并为社会发展局,面对新形势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按照建设"全省最强县"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狠抓科技、文化、体育和卫生工作,力争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标签: 卫与时俱进 文体卫 科文体
  • 简介:陶宗(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 标签: 学术文化 陶宗仪 《容斋随笔》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 简介:袁可194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高级美术师、民建中央画院画师、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上海春江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上海华都画院画师。1982年起作品曾获上海美展一等奖,全国美展创作奖,上海第四届海内外书画大赛金奖,第五届银奖,第八届金奖。

  • 标签: 作品选 人物画 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民族 书画大赛 上海
  • 简介:中晚唐以前“无名子”一词在史料中的一般意义即为“无名氏”,泛指不知姓名为何的人。中唐以降科举制度开始深刻影响时人生活状态乃至渗透于其话语形式,“无名子”逐渐被赋予了两点特殊用义:其一,它所使用的语境应该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其二,所指称者必定是针对科举考试进行匿名造谤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场景的转换,后人对其含义的理解开始变得模糊起来。通过排比史料可以发现,它在中晚唐一般语境中所特具的科举内涵,自宋代开始又逐渐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话语中消失。

  • 标签: 唐代 科举 无名子
  • 简介: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全面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后,由广州移居香港,事实上已与国民党政权中断了联系,成为流亡海外的“寓公”。孙在欧洲、美国一住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1965年返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阶段,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去世。

  • 标签: 孙科 蒋介石 孙中山 中华文化 国民党政权 台湾
  • 简介:笔者在拙文《北宋後期科举罢诗赋考》(载《文史》第53辑,2000年第四辑)中,曾指出北宋後期科举罢诗赋、习王安石新《经义》的消极後果之一,是文士的写作水平普遍下降,并谓“鉴於朝廷文书大量使用四六文,而此又非经义进士所能胜任,作为补救措施,是朝廷另立宏词”,同时以为“这个措施的直接成效,是为绍兴时代培养了沘四六文专家”。其後,笔者循此而下,继续考察南宋词,深感此对南宋文学影响之人.一不仅造就了众多的四六高手,而且将骈体文的艺术表达功能发展到了极致。就创作成就论,南宋骈文当不在古文之下,至少也是“平分秋色”。在北宋古文运动之後处於弱势地位的骈文,能够在南宋复兴,主要推动力正是词

  • 标签: 宋代 词科制度 中国 科举制度 历史发展
  • 简介:"萨齐主义"的实质是法国外交在萨齐外交理念指导下的萨齐外交风格演绎。"萨齐主义"包含了萨齐的外交理念和外交风格两个方面的诸多内容。概括而言,"相对大国论"构成了萨齐外交理念的核心。萨齐坚持了戴高乐主义精神实质,奉行务实原则,推行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而其外交风格则表现出意志主义(volontarisme②或译为唯意志论)和个人主义、浓厚的经济外交色彩、实践主义和媒体化政治推广等特点。萨齐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同第五共和国2007年以前的外交实践之间并无大的"决裂",反而是其外交政策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萨齐对希拉克的外交遗产也采取了继承和发展的态度。

  • 标签: 萨科齐主义 外交理念 外交风格 外交政策
  • 简介:情势无奈的选择孙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曾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铁道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和国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1948年12月,为了挽救国民党的颓势危局,孙科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姿态,二度出任行政院院长一职。但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未能顺时应势,接受中共和谈八项条件,上任不足三个月,便在一片反对声中无奈辞职。

  • 标签: 孙科 铁道部部长 国民政府交通部 顺时应势 留学美国 于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