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一)一、建设开创新局面“十五”期间,江苏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打开新局面。其中,航道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比“九五”增长44%,新增五级以上航道158公里、船闸5座。所有已建成重点工程质量均为优良,谏壁复线船闸工程获国家银奖,船闸大修工程质量优良率达100%,航闸养护改善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2005年全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12.4亿元。

  • 标签: “十五”期间 “十一五” 航道 江苏 基础设施建设 工程质量
  • 简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间,围绕着黄浦江河道疏浚,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终于在1906年达成了基本协议,就上海航道开始了大改造,经过这次大改造,建设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航道,为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当今上海现代化建设也颇多启示。

  • 标签: 历史启示 清政府 外交斗争 黄浦江 三十年代 六十年代
  • 简介:从航运网络的角度分析近代上海港的崛起,勾勒出上海港航运网络的形成过程,进而利用旧海关资料所含货物中转数据,揭示航运网络推动港口货物中转运输。认为近代开埠之后,上海港的"襟江带海"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轮船招商局、蓝烟囱轮船公司等纷纷以上海为中心设置航线,上海成为中国航运网络的重要门户。正是基于这种航运网络,上海的对外运输特别是中转运输蓬勃开展,货物中转率长期维持在50%以上,显示了上海港在联系国内口岸与海外市场之间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也意味着依托于不断扩大和加密的航运网络,上海港的资源配置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也推动了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

  • 标签: 航运网络 中转运输 上海港
  • 简介: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以较为详实的史实探索了元明时期长江口航道的复杂情况,由此提出了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没有到达刘家港的新视点,并对刘家港成为起锚地的历史成因和沙上人的历史作用作了新的探讨

  • 标签: 长江口航道 宝船 高乡 刘家港 沙上人
  • 简介:7月8日,中国第二个航海日前夕,在繁忙的太仓港码头,中共太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谢鸣接受了凤凰卫视主持人江欣荣的专访。主持人:江欣荣,以下称江。嘉宾:谢鸣,以下称谢。

  • 标签: 太仓市 代市长 港口经济 访谈录 城市 市委副书记
  • 简介:《三国志·吴志》卷四七所载孙权遣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洲与直洲史料中的“直洲”当指日本,而“货布”应是“货市”之误。早在束汉、三国时期,会稽郡与古代日本之间已存在一条海上航道,而当时的航海技术为这一航道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会稽郡为当时中国南方地区铜镜、瓷器、布帛、纸张等的重要产地,并且围绕这些物资,有着活跃的市场交易。宣洲人来会稽的目的正在于此,他们的登陆地点当在会稽郡束部沿海的郡县和句章。而会稽市场上的人则对直洲所产的明珠感兴趣,双方的交易推测以绵为支付手段来进行。

  • 标签: 会稽 宣洲 货布 海上航道 铜镜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