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柯蒂斯主席访问中国时指出:'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幼儿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幼儿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幼儿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上海市童的梦艺术幼儿园长达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能使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均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也使不同年龄、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有了多元互动的机会。鉴于此,我园围绕幼儿社团自主活动展开研究。

  • 标签: 幼儿社团 活动探究 混龄自主
  • 简介:一何修,于1933年11月出生在湖南湘乡县城务门前。那时,湘乡县很大,但县城小(只有约两万人)。历史上动乱不是很严重,所以一直没有筑城墙。湘江的一条名叫涟水的支流经城滨缓缓而东。我家不是湘乡土著,是清咸丰年间从江西迁来的客户(堂叔某先生认为自安徽迁来。此系据祖宗牌位上所书堂名庐江堂推断而来,不可靠)。湘乡民风剽悍,但性气尚称平和,不排外,是江西难民喜欢定居的地方之一。我家始迁祖洪仙公,生三子:东林、西林、吉林。家境贫寒,做纸牌为生。

  • 标签: 咸丰年间 湘乡 始迁祖 县城 祖宗
  • 简介:毛奇(1623—1713),又名甡,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奇少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明崇祯十年(1637),入县学为诸生。旋从绍兴司理陈子龙游,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明亡后,避兵城南山中,筑土室读史书。后入同宗毛有伦南明军中,屡有建言。失败后,亡走山寺为僧。顺治年间,参加浙地的文社活动,与诸名士争短长,因品目过峻,且好甲乙人所为文,人多忌之。怨家诬其杀营兵,为躲避追

  • 标签: 毛奇龄 生平考辨 龄生平
  • 简介:修先生欣开九秩,世愉先生知道我自来所后,常常听何先生讲掌故,也知道何先生对我多有关照,所以特地嘱我写文。2013年,清史室为何先生八十华诞主办了隆重的庆祝会,不少受过何先生教泽的学人都赶来庆贺,如张玉兴先生就是从东北远道而来的。姚念慈先生特意精心准备了发言稿,详细谈了何先生的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贡献。他觉得自己发言时间长了,中间曾两三次中断,问大家是不是自己发言时间太长;如果太长,他可即刻停止。大家都表示没有关系,他才又继续发言。中午一起聚餐,大家兴致都极高。这是我来所以后,极少遇到的为老先生庆寿的学术活动。

  • 标签: 怀念 发言时间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发言稿
  • 简介:宋庆曾在1927年、1953年、1957年三次到访苏联。这三次访问宋庆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927年,她以孙中山遗孀、国民党左派领袖的身份到访,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她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访,先后与朱可夫、斯大林会面;1957年,她与毛泽东一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三次访问给宋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美好的回忆,即便后来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宋庆始终对苏联保持着一份别样的情感。

  • 标签: 宋庆龄 苏联 1927年 中国代表团 国民党左派 党代表会议
  • 简介:此文是作者采访离休老战友王赐九同志后所作。王赐九同志在国民党部队驾驶过'美'号、侍从专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美国学习飞行,回国后参加对日作战,离休后居于干休所。作者采访他收集了大量资料,此文仅是其中之一。一'美'号飞机是原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专机。抗日战争末期,中国两航公司(中国民航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赠送给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一架美制'C-47'专机,同时还有一架抗战末期美国最先

  • 标签: 龄专机
  • 简介:1947年10月1日,宋庆主持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为替中国作家、艺术家筹募医药救济金,在上海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的中央银行俱乐部举办了一次中秋游园会的义卖活动。宋庆很早就来了,穿一件白地黑花的旗袍,上罩白麻布短装。她循览了一周所捐赠的义卖物品,在看到有盒自来水笔时,随手拿了一支说:"现在中国货也做得很好了。"草坪上搭起的舞台是由丁聪、张振宇设计的,舞台上红旗招

  • 标签: 宋庆龄 义卖 中央银行 中国作家 张振宇 俱乐部
  • 简介:第一次见到孙夫人我第一次见到孙夫人宋庆是中山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年,父亲带我去参加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的家祭,记得是步行去的。当时我家在环龙路(今南昌路)铭德里7号,离莫利爱路孙宅很近。那天客人不多,穿黑色旗袍的孙夫人正在招呼客人,见了我问父亲说:他就是阿旅吧。父亲命我叫人、行

  • 标签: 宋庆龄 父亲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孙中山 中国福利会 国民党政府
  • 简介: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诗歌卷帙浩瀚,诗坛上涌现出的著名文人不胜枚举。然而,翻开现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关清诗的论述,所占比重甚微。作为清诗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诗歌更是备受冷落。以帝王、宗室至布衣、闺秀,清代满族诗人可谓名家辈出。

  • 标签: 诗歌 清诗 诗坛 悲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诗人
  • 简介:号,亦称诨号、绰号、外号,是人们名、字、号、小名等称谓之外的另一种特殊称谓。号的渊源己久,上古已有之。

  • 标签: 古人 特殊称谓 混号 中国历史
  • 简介:与《椿园诗残篇》孙玫恒,字格园,号淳元,舒穆禄氏,隶满洲正白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时年五十八岁。是著名学者多隆阿之堂侄。恒为咸丰元年(1851)辛亥科第一八六名举人、时年三十六岁。此后即任...

  • 标签: 王安石 绣球花 认识价值 分水岭 艺术特色 第一次鸦片战争
  • 简介:清初朱鹤和钱谦益在注杜诗过程中的离合关系以及两家杜诗注的异同,堪称杜诗学中的一大公案。当时除了朱、钱两人互相辩难之外,双方的亲友门生也多有上阵助战者。双方各执一词,难有公允之论。到了现代,洪业先生在《杜诗引得序》中首次对此重公案作了相当详细的论析,但由於洪序细述钱、朱注杜之争的始末後即转而论析两种注本的版本源

  • 标签: 朱鹤龄 杜甫 诗歌研究 中国 钱谦益
  • 简介:我曾于1937年春陪同斯诺夫人海伦·斯诺访问延安,采访毛泽东主席。后来我一直与海伦保持联系。1984年和1986年,我曾两次到康涅狄格州麦迪逊看望她。前几年旅居旧金山期间,我还专程访问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查阅保存在那里的海伦·斯诺的档案资料,无意中发现抗战时期宋庆以“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写给海伦·斯诺的一封信,内容是呼吁她继续捐助和支援中国抗战。

  • 标签: 中国抗战 宋庆龄 同盟 保卫 1937年 康涅狄格州
  • 简介:西安事变发生时,宋庆对张、杨的主张极为赞同,当孔祥熙请她发表声明,谴责张、杨,并要求无条件释放蒋介石时,她明确地回答说:“张学良做得对,要是我处于他的地位,我也会这样做,甚至还会走得更远!”但是,宋庆毕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立即作出了亲赴西安劝说张、杨释放蒋介石的决定。据胡子婴回忆:“事变的第二天(即12月13日),孙夫人叫我到她家去,把西安事变告诉了我。作恶万端的独夫民赋落入法网,我以为她一定会高兴的。哪知她带着焦虑的样子,问我能否陪她到西安去。我好奇地问她:‘去做什么?’出乎我意料的回答是:‘我去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接着婉转地解释说:‘何应钦等亲日派唯

  • 标签: 西安事变 宋庆龄 释放蒋介石 宋子文 潘汉年 和平解决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成千上万名学生纷纷罢课、抗议、游行、演讲。各地学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救国义勇军、看护训练班等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但此时的蒋介石政府却死抱着不抵抗主义,宣传“忍辱含愤”、“逆来顺受”的主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青年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各地学生推派代表结队赴南京请愿。

  • 标签: 抗日救亡运动 国人 宋庆龄 “九·一八”事变 志士 救国会
  • 简介: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玄宗拟擢升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为尚书,遭到中书令(宰相)张九的坚决反对,认为“牛仙客本河湟一使典,目不识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

  • 标签: 张九龄 唐玄宗 中书令
  • 简介:2000年5月,为编写《龙岩革命人物》,笔者与吴兴旺专程赴四川成都西藏干休所采访龙岩籍老红军、曾任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的郑柏

  • 标签: 郑柏龄 中国 福建 卫生事业 工作业绩 西藏
  • 简介:刘松(AugustinF.Hallerstein,1703—1774),斯洛文尼亚人,乾隆初年来至中国,在钦天监任职31年(任监正28年)。但对他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应有重视。近年斯洛文尼亚学者从欧洲各地发现了一批刘松的私人信件,不但涉及天文科学、传教事业,还涉及对中国文化的赞颂,以及对乾隆朝政治的批评(由于篇幅等限制,有关研究将期以他日),弥足珍贵。本文是笔者访问斯洛文尼亚归来对双方研究的一个小结,从各个方面阐述刘松的所作所为,并结合新的“近(现)代史观”,对其略作评价。

  • 标签: 刘松龄 耶稣会 斯洛文尼亚
  • 简介:共产党是无神论者,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里,共产党队伍中,却有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党后仍以牧师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就是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说的"王牧师",此人真名叫董健吾。董健吾,1892年1月出生于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县城东门棣华桥一个小康之家。

  • 标签: 董健吾 《西行漫记》 城东门 宋子文 秦邦宪 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