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正>《安徽史学》开辟研究专栏以来,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如董蔡时《试论李鸿章创建及其初步发展》,廖宗麟《李鸿章与的近代化》,冀满红《论》,陆方、高翠莲《建立初探》等(以下简称董文、廖文、冀文、陆文),在创建的问题上各抒己见,给这个过去一直寂寞冷落的领域带来了生机。但通读这些文章后,颇觉意犹未尽。其中,有些史实仍有待于进一步考订,有些结论尚需要进一步推敲,还有一些环节由于缺乏交待,而使建立的过程显得脉络不清。因此,笔者不揣浅陋,谨以近来读书所得敷衍成篇,敬请各位方家教正。

  • 标签: 李鸿章 太平军 曾国藩 淮军 团练 张树声
  • 简介:1911年12月2日,清廷江南提督张勋被江浙革命联军打出南京城,率江防营数千人渡江北逃。这时负长下游军事责任的副总司令袁家声接获情报,迅即调集部队在蚌埠一带布兵排阵,准备阻击张勋。田淑扬首先遇难当张勋的兵车驰近临关车站时,突然遭到正面阻击。张勋凭藉

  • 标签: 袁家声 淮上 北逃 上军 临淮关 南京城
  • 简介:<正>在以镇压太平起家的清朝同治“中兴”三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中,以李鸿章的年纪为最轻、资历最浅、声望最低、任务最重——对付太平天国后期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部下的江浙太平。然而,他从同治元年三月率八千赴上海,至二年八月即向太平出击,十月就

  • 标签: 李鸿章 太平军 近代化 淮军 常胜军 李秀成
  • 简介:是晚清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也是清代军事体制从传统向近代转化过程中承先启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该关注的方向,并就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淮军 李鸿章 述评 淮军历史文化资源
  • 简介:在古代中国,江、河、、济被誉为“四渎”(独流入海的江河谓之“渎”),其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是“生命河”,济水是“思源河”,而淮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风水河”,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渎”之说。

  • 标签: 源文化 中华民族 古代中国
  • 简介:<正>《安徽史学》开辟研究专栏,这很好。近日我们读了董蔡时同志写的《试论李鸿章创建及其初步发展》一文,受益匪浅,但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讨论。这里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说明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请蔡时同志批评指正。一、李鸿章招募的办法及初建哪“四营”蔡时同志在《试论李鸿章创建及其初步发展》一文中写道:

  • 标签: 李鸿章 曾国藩 淮军 张树声 刘铭传 安庆
  • 简介:<正>近日拜读了冀满红同志所撰《论》一文,受益非浅,在教书之余,我试写一篇《也论》,除的封建性、私属性、买办性为人共知不再赘述外,就一些问题与满红同志交换意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关于军长期存在的历史条件问题满红同志认为“发展快、存在久,还取决于晚清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点是值得商榷的。满红同志提到太平天国失败前后到捻军起义失败时清政府执行了“抑湘扬”策略,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满红同志文中提到三点,说明太平天国失败前后清廷对曾国藩施加压力,迫使他遣

  • 标签: 曾国藩 淮军 李鸿章 太平天国 清政府 刘铭传
  • 简介:19世纪中期,安徽基层社会兴起了捻军与.这两种原本对立的政治力量,在以宗族为背景、为基础方面,却全无二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审视安徽基层社会的宗族势力及其与上层政权统治的关系.

  • 标签: 十九世纪 安徽 基层社会 宗族势力
  • 简介:他热爱自然,曾幻想做一名科学家,但却梦断清华;他崇尚自由,曾企图创建新的资产阶级政党,但却舟止耶鲁;他忧国忧民,曾力主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和平竞赛”,但却险遭暗杀……历尽坎坷,他终于找到一条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的光明之路。他就是──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无线电波在太空激荡,将中国14家主要新闻单位评出的“1999年中国十大新闻’”传向全世界,其中第二大新闻是:“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这条新闻的产生,与湖北武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密切相关。这位老人就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原武汉市政协副主席

  • 标签: 李崇淮 民建人士 修宪 人物介绍
  • 简介:淮安位于古、泗水与古邗沟的交汇地带,处于京杭大运河中间,是一个中枢枢纽。公元儿28年至1855年黄河夺的727年中,黄河、淮河、运河在淮安交汇,咽喉莫重于此。其间,历南宋、元、明、清四个王朝,这里更是军队驻防的全国重点城市之一。南宋时期的东制置使或两制置大使等边防大帅驻节楚州(淮安)。元代的淮安,是淮安路总管府所在地,还有郯沂万户府、洪泽屯田万户府在这里驻节并部署重兵。

  • 标签: 京杭大运河 淮上 南宋时期 重点城市 明清时期 漕运总督
  • 简介:经最新研究考证,并经周尔辉等同志的证实,周恩来曾祖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迁居淮安,并在城附马巷买房定居。对周家迁居淮安后的兴衰,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周恩来 兴衰 祖辈 研究考证 淮安 迁居
  • 简介:<正>明代南直隶扬州、淮安府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淮河、大运河以及数十条运盐河纵横若织,水路运输条件得天独厚。在、杨二府濒临黄海地带,亭池、卤地遍布,盐业资源十分丰富。淮南地区以煎熬法、淮北地区以摊晒法生产食盐,两地区构成了明代最大的海盐产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刚刚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便设置两盐官,

  • 标签: 淮盐 两淮地区 盐引 盐法 盐区 灶户
  • 简介:皖北乡土因素在系集团的发展和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皖北贫困、动荡的社会局面、错综复杂的三缘关系和刚劲剽悍的民风推动了系集团在军事方面的崛起,而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则限制了系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发展.乡土因素成为系集团呈现强政弱特点的原因之一.

  • 标签: 乡土因素 淮系集团 军强政弱
  • 简介:“橘逾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经、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逾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经、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 标签: 淮河 经学 子学
  • 简介:常在文学上发表不同意见,目无权威、我行我素,而想维护"权威"的人,把他看成是"个人主义"表现,总想当面批判他一通,显示自己对权威的绝对忠诚。

  • 标签: 萧军 个人主义 权威 回忆说 不同意见 骆宾基
  • 简介:光复会后期重要领导人李燮和创建的光复,在光复沪淞、攻克南京、援鄂、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为东南光复和民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史学界对光复尚无专论。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光复的演变发展、历史功绩和解散原因等问题。

  • 标签: 李燮和 光复军 清政府 光复会 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