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贵客动心游互助,首站来到韵家口.左山高列右躬行,青龙显前在迎接.贵客动心游互助,首站来到红沟口.右山梵唱左丹崖,黄龙显前在迎接.

  • 标签: 龙王 心游
  • 简介:孔子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电人常年逐水而居,迎来的是戈壁荒漠高山深峡,留下的是碧波千顷光辉灿烂,我虽非智者,却极喜欢水刚柔并济、随遇而安的气度.

  • 标签: 重访黑泉
  • 简介:在洪山城区的腹地,有一块方圆4公里的地段--卓刀,它东望碧波荡漾的东湖,南倚风景秀丽的伏虎山,西靠渔舟唱晚的南湖,北临万木葱茏的桂子山.珞喻路、卓刀路、卓肿路(卓刀至省肿瘤医院)、卓豹路、雄楚大街纵横穿插,连通了卓刀地区的大街小巷,使得卓刀这块古老的土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日趋繁荣.难怪人们感叹:这里变化之大,真是今昔迥异.

  • 标签: 武汉 卓刀泉 史料
  • 简介:寺历经战乱,多次修建,本身集唐、宋、元、明、清历代遗存为一体,反映了香寺及其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宗教制度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在文化、建筑、美术、民俗研究等方面成为难得的史料印证。

  • 标签: 香泉寺 千佛洞 稠禅师石塔
  • 简介:我国著名学者李慎之同志,在他刚刚年满80周岁之际,不幸因病不治去世。这篇文章是他生前病中最后的遗作。文章写的是他的同事、在北平和谈中作为地下党代表起过重要作用的李炳同志。“文革”中,这位地下工作者被诬为“叛徒”、“特务”,死于非命。现将这篇遗作发表如下,表示对他们两位悼念之情。

  • 标签: 李炳泉 “文化大革命” 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 回忆录
  • 简介:夏夜吟晚来非晚月朦胧,摇落秋怀应有风。渐远渐行谁挽起?绿云一片梦魂中。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读《世纪》所载的文章《范"南京暗探"事件始末》,心里很不平静。由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使"暗探"的流言在进步文化界相传,故生出对著名作家和编辑家范的怀疑、猜测和不信任。这事不奇怪,可令人吃惊的是文艺理论家胡风先生在"三十万言书"中却将这传言——"南京暗探"以肯定的语言公开在书面文字上。由此导致当事人鸣放时期被"定罪"为"右派",接着被贬谪荒凉之地22年,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这实在是胡风先生在意外遭受特大灾难的同时,也由于自己的极为不慎而给别人制造了天大的不幸。这真令人不禁感慨:革命者实在也会有大错。在过去的那些岁月里,那种捕风捉影、动辄或轻易给人"定性""上纲"的做法曾经

  • 标签: 编辑家范泉 老编辑家
  • 简介:自古以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的居民都把供人畜饮用的出水量大的四季旺盛习惯性地称作"娘娘",这种现象今天在互助的农村山区中仍然十分普遍。然而在互助县城钟

  • 标签: 凤巢 娘娘泉 巢娘娘
  • 简介:历史悠久,自商代就以自然山水之美而闻名于天下,后经历代修建,延续使用至今。百作为自然山水园林与人文园林的完美结合,集各历史时期的造园特点,为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公共景观园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证。百是我国北方岩溶性上升的典型代表,是卫河水系的源头,历史上百在卫河漕运河周边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辉县地区水利和农业的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此处文化遗产编制保护规划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 标签: 百泉 完整性 真实性 延续性
  • 简介:与我父亲相识于抗战时期的上海孤岛。当时在上海暨南大学地理系读书的钱今昔(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是中共上海地下党学委的沪西交通员,他通过赵景深的介绍先认识了我的父亲周楞伽,两人一起编过《生之挣扎》和《爝火》等丛刊,后来又在学委负责人、暨南大学化学系学生陈伟达(当时叫王经纬,后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的领导下,办过几期《文艺》杂志。

  • 标签: 父亲 范泉 友谊 上海孤岛 暨南大学 抗战时期
  • 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就文学创作而言,《隔膜》《火灾》等短篇集,'实为中国新小说坚固的基石'(茅盾语);'扛鼎'之作《倪焕之》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童话集《稻草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1921年发表的四十则《文艺谈》,是我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 标签: 叶圣陶 编审委员会 共产党人 解放区 郑振铎 沈雁冰
  • 简介:旅美归侨冀贡(1882—1967),字育堂,山西汾阳人,是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同时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早年留学日本,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过,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他一生经历丰富而曲折,颇具传奇性。留学日本同情革命冀贡生于汾阳市阳城乡建昌村。父亲冀玉卿是当地的大地主,但待农民不错,收成不好时,他少收或不收租子,所以农民对他有好感。

  • 标签: 山西汾阳 爱国主义者 传奇人生 建昌 汾阳市 副主席
  • 简介:冯金先生(艺名十六红),1919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幼年丧母,6岁时,随擀毛毡的老舅在山西脑包沟摇纺车.由于生计艰难无力维持生活,不得已10岁时孤身外

  • 标签: 冯金 艺术生涯 脑包 河曲县 斩颜良 四郎探母
  • 简介:罗伯昭:慧眼识得女真钱1937年10月底,我举家逃难,离开苏州,途中遭遇日寇进攻南京的先遣部队,亲人惨遭屠杀,殒命六七人之多。次年4月中旬回到苏州,其时苏城空空荡荡。1936年时,我还经常拜访住在大太平巷的大收藏家刘公鲁先生(清代苏淞太兵备道刘瑞芬之孙)并向他买得多件古董。逃难回来,刘公鲁未到不惑之年,因为孩子多且幼小,沒有出逃,竟已不在人世,不觉感叹战乱之中人生无常。

  • 标签: 名人轶事 1937年 收藏家 苏州 女真 日寇
  • 简介:一1969年秋,在所谓"预防苏修突然袭击"的号令下,中央在京各机关被认为不可靠的大批干部,纷纷被发配到外省、市闭塞农村的"五七干校";我本人在内的家在京津沪这样"命脉城池"的"二劳改"政治犯们,更被押上架着机关枪的一列列火车,解到了山西古城曲沃、晋城、太原等地.不久,我在太原北端为太原钢铁公司修铁路抬钢轨,耳闻新华社许多"有问题"的人,也先后被押送到山西南部运城地区农村的"五七干校",其中就有曾被划为"右派分子"但已"摘帽"的李慎之、李耐因等同志,却没有曾从事过地下工作而在"文革"伊始便被贴上"叛徒"标签的李炳兄.我暗自为炳兄庆幸,以为笼罩在他头上的阴云已被驱散.

  • 标签: 兄惨 哀炳 惨殁
  • 简介: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有一批引人注目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的第一个中译本.该书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翻译,1920年9月在上海出版;还有、、等书籍.这些珍贵史料都是由上海早期共产党员张静阅读后,托家人秘藏于空棺内保存下来的.解放后,张静的弟弟张静茂将这批文物捐给了纪念馆.

  • 标签: 张静泉短暂 短暂人生
  • 简介:《炎黄纵横》编辑部:最近,我接到厦门大学一位92岁高龄的退休老教授陈诗启先生的来信。陈老先生在信中满腔热情地盛赞贵刊对闽港台情况记载甚详,对两岸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海内外同胞所喜闻乐见。

  • 标签: 两岸关系 厦门大学 编辑部 促进作用 老教授 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