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保安语是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族在对外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临夏方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同源,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在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高李等村之间,个别词语音上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且多半为彼此所了解。

  • 标签: 保安族 民族精神 桥梁 断裂 蒙古语族 阿尔泰语系
  • 简介:官方祭祀主要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倡导和施行的公共性祭祀行为和仪式。清代以来,长沙的官方祭祀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清前中期、清晚期和民国时期,并呈现不同的特点:清前中期重视农事和先贤祭祀;晚清时期由于湖南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祭祀地方神明和湘军将士成为新的内容;进入民国后,由于政体变更,清代祀典基本废除,祭孔和关岳合祀成为官方祭祀的主体。官方祭祀对象和重点的变化,与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窥见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动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国家 湖南 祭祀 神明 祠神信仰
  • 简介:受缅甸国内族群身份政治性分类的影响,在中国昆明市拥有缅族、罗兴伽人、华裔以及掸族等不同族群身份的缅甸商人群体,无论是在商业经营、宗教生活,还是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具有多元的实践策略。建立社会网络方式的差异既是具有不同族群身份的商人身处异域应对市场风险的适应性表征,也是其国内身份政治影响的自反性结果。商人身份的差异性使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互嵌性在贸易活动中得到不同形式的体现。优先保障主体族群的身份政治及相应的政治修辞手段使得历史留存在人们身上的社会文化烙印不会因为人的流动而轻易消失,族群间和谐共存的基石也必然受损。

  • 标签: 族群身份 缅甸商人 社会网络 自反性
  • 简介:大革命从根本上震撼了法国的公法,同时建造了自由主义国家的基础,这个国家在19世纪期间获得充分发展。在支配个人关系的私法方面,变化速度较慢并且较不明显。但是,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使社会世俗化,与此同时准备了《民法典》(1804年),该法典成为资产者社会的宪章。本文以原布尔戈尼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1789—1799年革命期间该地区在私法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 标签: 资产者 变化速度 《民法典》 个人关系 大地产 科多尔省
  • 简介:唐力行先生的大作《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下文简称《延续与断裂》)于2015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著作虽是先生所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权力下的乡村统合——16至20世纪徽州乡村社会权力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但同时也可视为耗费先生数十年时间和心血关于徽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宏观结构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力透纸背的具体论述,或是顺畅活泼的文字表达,再或是随处可见的与前人的频繁互动等等,《延续与断裂》都堪称-部整体社会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 标签: 超稳定结构 社会史研究 乡村社会 社会变迁 断裂 徽州
  • 简介:黎庶昌在曾国藩大营作幕府数年,曾国藩评之为“外甚朴讷,内有抗心古哲、补救时艰之志”。曾是洋务派领袖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标签: 黎庶昌 诸国富 古哲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天朝上国
  • 简介:《源氏物语》(以下简称《源》)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金字塔.它产生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日本平安朝时期,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奇怪的是,这部巨著并不处在小说发展的摇篮阶段,它的一些表现方法和写作技巧已相当成熟,具有了一种近代小说的倾向.各国源学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给这种现象以各种各样的解释.本文拟就佛教对《源》的影响,提出一些意见.

  • 标签: 《源氏物语》 平安朝 近代小说 世界文学史 紫式部 日本文学
  • 简介:中法文化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国举行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它久远地影响了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格局和形式,推动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1999年和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互访时共同确定举行中法文化年.2001年,两国签订《会谈纪要》决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2004年秋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

  • 标签: 中国文化年 文化交流活动 法国总统 2001年 国际社会 国家主席
  • 简介:唐天宝十年和十三年,唐王朝与地处西南的藩属南诏之间发生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本文分析了唐发动战争的背景、失败的原因,认为烟瘴影响了战争的胜负,而战争的胜负又对唐王朝的盛衰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天宝战争 唐王朝 胜负
  • 简介:本文论述了吐谷浑迁徙的原因和影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内地的吸引力是吐谷浑迁徙的主要原因.吐谷浑的迁徙,加快了部落制的解体,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了迁入地的畜牧业生产,同时经过多次迁徙,吐谷浑本身的文化习俗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迁,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中.

  • 标签: 吐谷浑 迁徙 原因 影响 文化变迁
  • 简介:中国的实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派和社会思潮,发生于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三百年间。实学是在矫正明代理学空疏弊病的背景下出现的。本来,在理学的理论体系中,就已存在着重视修身养性而轻视社会现实的学术倾向。在理学家们看来,"内圣即可外王","修身即可以治国平天下"。到明代中期,社会危机日益

  • 标签: 实学思想 实学思潮 朝鲜李朝 考据学 社会思潮 清朝
  • 简介:一段历史扑朔迷离,一段往事历久弥新,一个故事几经改编,一部史剧驰名中外,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作者对古今中外有关《赵氏孤儿》的各种版本做了详尽的收集介绍,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剧本的传奇。最早《赵氏孤儿》故事的版本,是春秋史学家、中国传统史学之父左丘明(约前502年-前422年)的《左传》版本。故事发生在前587年,晋国大夫赵朔已死,其妻晋成公之女庄姬与赵朔叔叔赵婴齐乱伦私通,引起赵家内讧。

  • 标签: 《赵氏孤儿》 赵朔 中国传统史学 赵婴齐 成公 韩厥
  • 简介:元代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在开封城北、东、西走河,破坏了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对城市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至元二十年(1283)黄河洪水灌进开封外城,至元二十七年(1290)破坏部分城市水道,延祐六年(1319)城北出现护城堤。元代开封城市的发展与宋金相比,有所衰落,'黄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元代 开封 黄河泛滥
  • 简介: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它的存在,西欧中世纪社会具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特征。

  • 标签: 骑士制度 骑士 社会影响 中世纪
  • 简介:"自由"是美国民众信奉的共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对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处理内外事务的方式和确定国家追求的长远目标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杰斐逊那一代人来说,在"帝国"前边加上"自由"这个修饰语,体现了美国与传统的"帝国"在本质上的区别,美国的版图扩张与保障"自由"的共和制向外延伸的统一。杰斐逊的"自由帝国"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这个新国家如何维护共和政体的理论思考。杰斐逊未曾系统地阐述过他的"自由帝国"观,但这种观念可以说是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不时地根据局势的需要提了出来,成为其扩张思想的经典表述。疆土扩张和文化影响的有机结合是杰斐逊"自由帝国"观的实质所在。迄今为止,杰斐逊为美国设计的"自由帝国"远景依然是美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 标签: 自由帝国 美国革命 疆土扩张 意识形态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陈独秀不重视武装斗争,不懂得军事和建立武装的重要性,以为陈独秀与黄埔军校没有关联,因而鲜有人论及陈独秀与黄埔军校的关系。实际上,陈独秀对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推动.以及对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从宏观上促进了黄埔军校的创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革命时期黄埔系军队的建立和战斗。

  • 标签: 黄埔军校 陈独秀 国民革命运动 武装斗争 国民党改组 大革命时期
  • 简介:桂柳会战前夕及会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安排不当、无序混乱和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作为,进而导致失败,但桂柳会战的失败在客观上也给抗战及战后国内政局带来了一些有利的变化。

  • 标签: 桂柳会战 特点 影响
  • 简介:一、潼南大佛的历史价值潼南大佛即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1.5公里的定明山下。在定明山岩北面东西二岩崖壁上,开凿有始于隋,盛于唐、宋,继于明、清,讫于民国,时间延续长达1400多年的佛、道、儒三教造像125龛928尊。年代最早为东岩的4龛隋代造像,编号为8-11号。

  • 标签: 历史价值 摩崖造像 重庆市 大佛寺 民国 隋代
  • 简介: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于延安时期传入中国,旋即在中共党内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产生热烈回响。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全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高潮。苏联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也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高度重视。苏联史学中真理和谬误交织错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都很明显。但仅就延安时期而言,苏联史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标签: 延安时期 苏联史学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