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正>建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古典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文献整理,也作出了不少实绩,但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准备在概述经济文献整理成就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提出一些设想。古代经济文献整理已取得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历代食货志和部分专题经济文献得到了较有系统的整理,编纂了一批有份量的经济资料汇编,以下分几类说明。

  • 标签: 古代经济 经济文献 文献整理 食货志 古典文献 经济资料
  • 简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牵头组织完成了对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申报的2001年度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的评标任务,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10个课题,其中西藏5个。同时,自治区卫生厅还继续加强了对藏医药的继承人工作,经过认真推荐、筛选和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审定,通过了14名指导老师和21名继承人,开始进行带教学习。目前,组织编写的《西藏藏医药发展史》已完成初稿。

  • 标签: 继承人 根据 人事部 国家 推荐 卫生厅
  • 简介:汉字类化是目前汉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汉魏六朝碑刻中存在大量的类化字,值得深入探讨。从本质上讲汉字类化是一种过度类推,容易造成汉字系统的混乱。但汉字类化可以为解释字形、考释疑难字、补正辞书释义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汉代及其后的文字"假借"现象,不少可以从类化的角度加以说明,对于认识汉字性质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汉字类化 汉魏碑刻 文献整理
  • 简介:地方文献类古籍,大而言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著作者着眼,即凡乡人著作,不论其内容是否涉及乡土史地,不论其为经史子集,均属于地方文献之列;另一大部分从著作内容着眼,即内容涉及本地方的古籍,如旧志、史载、诗文、疏奏、家谱(以及碑版、题刻等虽不以书籍形式传流者)等等,均为地方文献之类,此类内容极为宽泛。

  • 标签: 地方文献 古籍收集 整理 著作者 书籍形式 乡土史
  • 简介:日本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满文文献,其收藏数量是除了中国以外最多的国家。同时,日本满文古籍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长时间都处于较为显著的地位。本文对日本满文古籍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总结经验,促进相关工作发展。

  • 标签: 日本满文 古籍文献 研究概况
  • 简介:出土大批西夏文献的黑水城遗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在旗政府所在地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今称“额济纳”,即古代西夏语“黑水”义,这是西夏灭亡后保留至今的一个重要西夏地名。此地蒙古语称哈拉浩特(黑城)。它是处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座死城,四周是漫漫的荒漠,草木不生,人迹罕至,现在10公里以内仍无人居住。这座地处荒漠中被历史遗忘了的死城,近几十年来,却逐渐享誉国内外,因为这里在本世纪初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珍贵的西夏文献和文物。这些文献和文物今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献 圣彼得堡 出土文献 东方学 科兹洛夫
  • 简介:<正>在金文文献整理与研究上,铜器断代和铭文考释是两大基础工作.近代以来,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以往的研究自然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例如宋人在这两方面的历史贡献便不大有人注意.一些撰写文字学史的学者,虽然对宋代的金石学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究其所说不过演绎王国维当年提出的“与叔考古之图,宣和博古之录,既写其形,复摹其款,此一类也;啸堂集古,薜氏法贴,但以录文为主,不以图谱为名,此二类也;欧赵金石之目,才甫古器之评,长睿东观之论,彦远广川之跋,虽无关图谱,而颇存名目,此三类也”之说.其实王氏这里不过泛泛而谈,粗为类别.仔细研究一下,宋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十分了不起的创获,应做出充分的历史评价.

  • 标签: 铜器断代 小篆 文献整理 铭文考释 张氏 标准器
  • 简介:当本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问世后,戏曲便从传统曲学的附庸地位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戏曲史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同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分不开。本文既对近百年来戏曲文献学的发展作了概括的论述,又展示出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标签: 戏曲文献 《宋元戏曲史》 曲学 附庸 王国维 中国戏曲
  • 简介:柳州市旧志和其他古籍(古旧)文献整理的工作情况,可分成两个层面,一是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本身的,一是辖区内一些县地方志(史志)办公室的。

  • 标签: 文献整理工作 古籍 旧志 做法 柳州市 办公室
  • 简介: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是二十世纪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劳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工作有其特色和价值,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正是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较大发展。

  • 标签: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文献 古代小说
  • 简介:2018年3月16-1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南京举办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民参政会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938—1948)”开题报告暨工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课题组成员近30人与会。

  • 标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国民参政会 南京大学 开题报告 文献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本刊讯由梅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又称“客家春晚”)于2月8日晚通过电视台和无线梅州手机客户端同步播出。晚会的节目类型既有观众喜闻乐见的舞蹈歌曲,又有主题鲜明的原创小品,还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表演等。参与晚会24个节目演出的不仅有广电“名嘴”和来自广东汉剧传承研究中心、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的实力演员,还有客家乐坛知名音乐明星丘童予、管乐莹等人带来的《客家姑娘》《粉墨时代》等节目。

  • 标签: 客家文献 春节联欢晚会 广播电视台 节目类型 传承保护 同步播出
  • 简介:<正>世界保存历史文化典籍最丰富的国家,唯有我们中国了,仅就汉文典籍而论,流传至今者,初步估计,实不下八万种.为了发杨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古为今用,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实为新中国重点任务之一.

  • 标签: 整理古籍 兵法 古陶瓷 要籍 科技改革 典籍
  • 简介:历史学是一门启人心智的学问。它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是与它所面临的挑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学所仰赖、所辨析的丰富材料,所关注、所回应的特有议题,是我们要终生面对、尽心处理的对象(1)。史学领域中新议题与新研究的出现,有赖于史料范围的不断开拓。距今86年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即指出新材料与新问题对于"一时代之学术"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史料整理 宋代 史学领域 历史学 新材料 吸引力
  • 简介:本文平议龙龔云、田博元、吕友仁三位先生分别整理出版的《礼记正义》,从凡例的制定、底本的选择、对校本的确定、标点、校勘和序跋的撰写、附录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吕友仁先生整理的《礼记正义》是最佳整理本。古籍整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工作,整理者必须是行业专家,按照选择一定的严格的工序,谨慎从事,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整理工作。

  • 标签: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 古籍整理
  • 简介:本文针对存世谶纬佚文错杂混乱的问题,以"皇"和"帝"的资料为例,作一大略的揭示,指出存世谶纬文献的两个特征:其一,零散不成系统。有的篇目佚文极少而且散乱,甚至不知所云;其二,形态不很确定,不同的辑佚书互异的情形很普遍。故而,在使用谶纬文献时,我们需要把可信的存世谶纬佚文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以之作为汉代历史研究的思想背景。

  • 标签: 谶纬 佚文 文献
  • 简介:人们往往容易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保存国粹”和“整理国故”混为一谈,其实,此二者是大有分别的。胡适是“整理国故”的提倡者,他认为“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在这三项中,“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他所说的“积极”,乃是“立”的意思,也就是说,前二者着重在“破”,后者着重在"立"。

  • 标签: 整理国故 胡适 “新文化运动” 鲁迅 学术思想 提倡者
  • 简介:地方志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宝库,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中国地方志编纂历史源远流长,但宁夏方志的编纂起步较晚,最早创编于明代,自明迄清,宁夏方志成书大约有35种,民国时期编修8种。由于历史原因,宁夏方志只有36种传世。20世纪80年代,宁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开始受到国内特别是宁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宁夏 20世纪80年代 组成部分 古典文献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