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社区建设是国际社区发展的中国化,它不仅给社区带来一个静态抑或固化的地域概念,而且与时俱进推动甚至改变了中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居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唯因如此,作为综合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本面貌的"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各地续志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应该重点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最能体现续志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和本地特点的重要篇章之一。而可供选择的社区建设入志方略有二:一是市志和市辖区志以"社区建设"单列篇章或章节横排纵写,二是农村则以"村民自治"单列篇章或章节纵深记述。

  • 标签: 社区 社区建设 续志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需求、来源与使用的个案材料分析和整体数据考察,建议国家及早大幅度地增加教育经费投入,适当回收基础教育管理和经费筹措体制的部分责任与权力,加大中央和省级对于教育的宏观调控能力。

  • 标签: 农村 基础教育 经费
  • 简介: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 标签: 城市社区发展 条件
  • 简介: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时代社交网络的兴起,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网络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社区——虚拟社区。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试图分析虚拟社区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主流的虚拟社区的本质和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即从空间型虚拟社区发展到关系型虚拟社区。关系型虚拟社区是在人们通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所形成的虚拟关系网络进行互动和交流后所产生的虚拟社区。在社交网络的推动下,人类将生活在覆盖所有网民(netizens)的关系型虚拟社区之中。关系型虚拟社区日益嵌入人类的生活,人类在关系型虚拟社区中实现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全面融合,形成"大社区,小世界"的格局。文章还探讨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社区 关系型虚拟社区 微博 网络人类学
  • 简介:阿拉伯文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一样,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阿拉伯文书法具有净化的线条美,它反映了阿拉伯穆斯林民族性格的特征和东方艺术的风格。它有着千百年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不但一向为阿拉伯广大穆斯林所喜爱,而且驰誉世界各地,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擅一格,放射着奇异夺目的光彩。

  • 标签: 阿拉伯文 书法教育 意义 汉字书法 书法艺术 东方艺术
  • 简介:近年来,博物馆事业迎来大发展,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育学学科取得长足进步,为教育博物馆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育博物馆建设引起部分学者重视,地区教育博物馆相继出现并发展。但就现状来看,教育博物馆发展较慢,地位不高,规模始终不大。教育博物馆发展应当发挥教育功能的主力作用,加强教育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构建教育与博物馆的行业合作机制。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博物馆 现状 建议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之间、特别是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考察一下建国5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50年来,我国的高教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由集权到放权、又从放权到集权、再到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几次反复的曲折过程,其中有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 标签: 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 行政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 财务制度
  • 简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始终受到历代统治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先秦时代,儒家就指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并提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纲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便成了中国传统家教的指导原则。

  • 标签: 家庭教育 家教 先秦时代 中国 指导原则 继承
  • 简介: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的能力,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被"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能力,还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是一种实质平等,可通过配额制来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承认政治 差别原则 实质平等
  • 简介:百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十里长堤——张公堤,环抱大汉口,但堤外,仍是一片荒湖。百年后,199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成立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张公堤外4000亩土地的开发权,建造常青花园——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安居工程。1995年,我出任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开始着手常青花园规划建设。2000年退休后,我与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如今也快20年了。于常青花园。

  • 标签: 花园 香港新世界集团 社区 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 湖广总督
  • 简介:我国回族史志编撰始于20世纪80年代,云南启动较早,成果较突出,迄今已出版省(自治区)、州(市)、县(市)、乡(镇)、村各级史志20余部,结束了云南回族有史无书的历史,开创了回族民间编撰史志的新时期。新著《呈贡城内回族简史》是全国第一部城市回族史,也是全国第一部回族微型社区史,给回族史志的编撰提供了新思路和有益启示。

  • 标签: 史志 呈贡 伊斯兰文化 民族村寨 国家级贫困县 文化生活
  • 简介: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布局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与区域内的多个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经济生产总值、教育支出等,这些因素虽然使各区域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数量很不平均,但经过专业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点的分布数量符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布局较为均衡,能够较好地满足各区域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发展的需要。

  • 标签: 高等教育学 硕士点布局 均衡性
  • 简介: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血缘关系,宗族因而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宗族的祠堂是宗族自治的中心,族长在这里祭拜祖宗亡灵,排解宗族内部纠纷等事宜。但是清代台湾移民社会时期的宗族,远不及华南祖籍那样强盛,较少由单姓组成的血缘性宗族村落,“宗教之亲少,洽比之侣多”,大多是杂姓居住的地缘性村落。因此人群和祖籍就成为初期移民结合的基础,也成为地缘性组织的依据。它一方面给予移民在新环境中共有的认同,另一方面,共同的方言和习俗为新社会提供了生活内容。

  • 标签: 传统文化 移民时期 社区管理 台湾省 中国 庙宇
  • 简介:再就业工作继实现“两个确保”和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之后,今年又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社区就业开发工作。旨在通过就地开发就业岗位,救助那些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后仍未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技能偏窄的“4050”特困群体。

  • 标签: 特困群体 社区就业 再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领导机构 规范管理
  • 简介:岜沙苗族社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境内,属丙妹镇管辖,东距县城8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世居着古老的与月亮山麓相依相存的苗族同胞,在这大山深处,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男子狩猎,妇女耕织。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岜沙苗族长期与外界鲜于交往。

  • 标签: 岜沙苗族社区 中国 贵州 人口环境 风俗人情 文化教育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非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非固定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非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非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且应当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所有保护措施和计划的中心,成为非遗项目列入名录之后的受益方。

  • 标签: 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体
  • 简介: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吉利藏族移民社区工程项目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典型藏族移民村近十八年来的社区变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民族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两个主要模式:经济发展模型和心理慰藉模型。

  • 标签: 移民社区 社区社会工作 实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