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1898年生于上海,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残酷迫害,于1977年初逝世。

  • 标签: 叶企孙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史 专职 大师
  • 简介:1967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景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作品入选2014年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参加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联展。并被台湾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

  • 标签: 协会会员 海峡两岸 个人收藏 河北省 书法家 委员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承泽(公元1592——1676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出生于大兴县采育镇,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官刑科都给事中。李自成人京时,任四川防御使。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复原官,后历任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顺治八年引退,闭门著述二十余春秋。承泽“博学鸿览,多识轶事”,有著作43种,其中《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历载先代典制京都景物,刊行传世后“几使洛阳纸贵”,是研究北京史的重要专著。承泽是大藏书家,善于鉴别碑版书画,在孙公园内建有万卷楼。

  • 标签: 北京史 李自成 洛阳 春秋 崇祯 吏部
  • 简介:虽然文学史著没有将橹先生列入'归来诗人',但是我觉得他可以作为'归来诗人'而存在。橹虽然不是以创作活跃于诗坛,但是他的诗歌研究与评论足以让他立足于诗坛。所谓'归来诗人',是指1980年前后中国诗坛上活跃着的一批老诗人,他们都曾驰名诗坛,后来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被迫中断诗歌创作,直到新时期到来,才重返文坛,焕发出新的创作生命。这些诗人以艾青、邵燕祥、牛汉等人为代表。

  • 标签: 诗评家 诗歌创作 郭小川 诗歌研究 忆明珠 劳动改造
  • 简介:温台地相邻,尤其温岭与温州山相连,水相通,历史上曾有多次同辖。秦时同为闽中郡,汉时同归永宁县,晋时同属永嘉郡,解放以后两次归属温州地区。由于地理和行政归属的关系,温台两地经济往来密切,人事交结频繁。宋代永嘉学派脸物常往来于温台之间,台州名士对永嘉学派有较高的评价,有的还是这个学派继承者和传播者。

  • 标签: 叶适 台州市 中国 浙江 教育事业 文学遗产
  • 简介:东晋是产生陶渊明的时代,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在陶渊明走进田园之前,还须一段短暂的踌躇。尽管汉魏以来无数腥风血雨将文人一步步推往田园山林,然而在这条回归自然的途中,奔逃者毕竟斩不断与世俗红尘千丝万缕的联

  • 标签: 孙绰 玄言诗 人生感悟 人格精神
  • 简介:恭绰是民国名人,学问好,官做得也大。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做过交通部长、铁道部长。恭绰官做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是会公关。试举一例,即他到处认同乡。他祖籍广东番禹,生在北京。于是他碰到广东人认同乡,碰到北京人也认同乡。少年时代,其父在江西做官,他侍父左右,于是遇到江西人,他也认同乡,说自己自小在江西长大。所以受到萍乡人、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的赏识。碰到苏州人,他也能认同乡,套近乎。他说他的先祖就是宋代词人苏州石林,所以他与苏州人当然是同乡了。同浙江人,他也能认同乡。为什么?他在《先君仲鸾公家传》一开头写道:“先君讳佩,字云坡,号仲鸾,广东番禺人

  • 标签: 叶恭绰 认同 南京国民政府 社会活动能力 苏州人 宋代词人
  • 简介:舟同志(1916—1995)于“文革”前从西村铸管厂调来广州市化工局任副局长,那时我在局技术处工作。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八”式的老革命干部,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挨过整,从西区区委书记降级安排到此。由于他不分管技术。业务上很少接触,在会上或其它场合,见他和别的局领导不一样。他不摆领导架子,谨言慎行,遵纪守法,平易近人,从未见他对任何人或事发脾气。有一次,局派他带我去北京参观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会。住在民族饭店,谈到延安的整风运动。因为他是从香港去延安参加工作的,被作为特嫌审查、批斗。我联想到在50年代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他本是典型的南下干部,只因为原籍是广东而挨整,

  • 标签: 整风运动 地方主义 “文革” 区委书记 科技成果
  • 简介:历史是复杂的,朋党之争是残酷的,反映在泰宁北宋“飞龙状元”祖洽身上,更是衍变得扑朔迷离。评价历史人物应以其主流为要,或善或恶,或忠或奸,不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状元 历史人物 朋党之争 北宋
  • 简介:昌炽为晚清至民国间著名学者,其诗文集向来没有整理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昌炽诗集》,为诗的首次整理出版。但该整理本讹误、脱漏、增衍等错误均较多,几乎每页都有错误,至原文无法卒读。笔者从文字校勘、标点使用等方面指出整理本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更正,以期研究者能更好地利用诗。

  • 标签: 叶昌炽诗集 整理本 勘误
  • 简介:在北宋末南宋初,朝野公认最有才气者有二人,一个是汪藻,另一个就是梦得。汪、二人年龄相仿,汪小叶两岁;才华相当,汪藻以诗著称,他的七律《春日》家喻户晓,梦得以词名世,《全宋词》收录其词达百阕;经历相似,都担任过皇帝的大秘,翰林学士,笔杆子。不过,汪藻在北宋徽宗朝长期遭到压制,直到南宋高宗朝才升迁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不久又被同僚弹劾罢官,一直投闲置散。

  • 标签: 叶梦得 汪藻 投闲置散 南宋高宗 《全宋词》 北宋末
  • 简介:<正>科,字哲生,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曾受过良好的中西学教育.科出生后第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设中西药局,执业行医,科遂与母亲卢慕珍搬至澳门.后因药局迁往广州,改名东西药局,科又与其母迁居香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因深知今后将以身许国,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安危莫卜,对家人须有妥善的安排.于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科与祖母、母亲、妹妹一起在陆燦的陪同下,自香港经日本到了檀香山伯父眉处,以策安全.眉经营的农场,叫做姑刺山牧庄,在檀香山的茂宜岛上,是该岛上最大的农场,占地100O多英亩,畜牛马数千头.眉亦被人戏称为“茂宜王”.科初到檀香山时,因年龄尚小,且附近没有学校,故没有正式读书.母亲卢慕珍教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启蒙之学,并详加解释,务使其领悟.除此之外,科开始临摹习字.牧庄牛马多,科六七岁就学习骑马,马是没有鞍子和缰辔的,只在马颈上系一根绳子,即纵身跃上马背,不到一年科即能驰

  • 标签: 孙科 孙中山 加州大学 香港西医书院 兴中会 西学教育
  • 简介: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考辨于下。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蕡传》载:

  • 标签: 蓝玉 于洪武 胡惟庸 考辨 辽东 杂记
  • 简介:盛史学发微乔治忠东晋著名史家盛(302-373),字安国,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祖、父皆在西晋为官。西晋灭亡时,盛未满十岁,渡江避难。成年后,以博学善辩闻名,初仕佐著作郎,不久外任,辗转迁职,官至秘书监。他"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标签: 《三国志》 编年史 异同 世谱 世说新语 史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