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北魏的礼俗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如,何德章先生从政治史的角度对阴山却霜之俗进行了考察,杨永俊先生则从不同侧面对祭天之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两位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从礼俗中发现其所蕴含的政治意义以及文化的传承,在此意义上,另有一项深刻反映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精神面貌,又与其政治状况密切相关的活动,即讲武。

  • 标签: 讲武 北魏 政治意义 精神面貌 政治状况 政治史
  • 简介:7的天空,有一种激情在涌动。7里,万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着激情与欢乐。本期杂志,"第一访问"为您介绍一百零五岁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他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 汉语拼音方案 突出贡献 激情 语言学家 本期 人生经历
  • 简介: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致台湾新党的欢迎词里提到了"流火"这个词语,意思是指在盛夏太阳火辣辣的,同时表达了期待两岸和平统一的热望.他的讲话引起了人们对"流火"所表达的真实含义的争议.……

  • 标签: 流火
  • 简介:剧社的前身———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留守处宣传队,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晋西南区党委的文艺宣传队。1939年7建成为剧团后,同年12国民党发动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发动了对革命的进步的坚持抗日战争的势力的进攻,剧团随军转战到晋西北地区,受中共晋西区党委(当时书记为林枫,宣传部长为张稼夫)直接领导。1942年11,晋西区党委改名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其所属剧团也更名为剧社。虽然晋西北地区为山区,地瘠民贫,文化落后,但其地理位置很重要:一过黄河就是陕甘宁边区,是当时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系的交通要道和咽喉地带。剧社在这里一直战斗到1947年春,尔后分

  • 标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 晋西北地区 新编历史剧 山西梆子 党的领导
  • 简介: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诗中"桑"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 标签: 《七月》 《夏小正》 历法 桑月 条桑
  • 简介:去大通县城三十余公里,便到了大通最东边的向化乡地界。其三面环山,中部宽阔,西面是衔接东峡林区绵延十多公里的天然林区,其内有一深涧峡谷,据传

  • 标签: 醉人风景线
  • 简介:同胞们,朋友们:我很高兴来到这里参加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的庆祝活动。我带来了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的热烈祝贺与良好祝愿!一年前的今天,我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

  • 标签: 香港特区政府 庆祝大会 香港回归祖国 亚洲金融风波 祖国内地 同胞
  • 简介:借鉴自然科学中的混沌系统理论和罗伯特·杰维斯的复杂系统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展现国际体系中含有意义的随机性微观事件对系统的影响。1914年“危机”欧洲外交过程中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首相伊斯特万·迪查在大臣会议上的表现,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随机性微观事件。研究这一随机性微观事件,可以揭示微小的孤立事件是如何通过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同时,利用反事实假设证明,可以说明在国际政治这一混沌系统中,随机性微观事件的差异是如何被系统的过程放大,并最终导致了系统的巨大差异。

  • 标签: 国际体系 随机性微观事件 复杂系统 七月危机 反事实假设
  • 简介:<正>认识“九·一八”至“·”时期的胡适,是一个复杂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逐步调整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作为知识界的泰斗,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代表,胡适的眼光也从前一个时期注意国内政治改良和文化革新,转向集中探讨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并以此为中心议题,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在对日武装侵略上,他主张取“委曲求全”的态度,通过同日本的直接交涉,避免对日作战,以待国际形势有利于我的变化。

  • 标签: 国民党政权 胡适 国民党政府 国际形势 主张 蒋介石政权
  • 简介:1963年夏,保定地区。大暴雨从83开始,到9止,一连下了夜。西部山区山洪暴发,各河系和水库水势暴涨,导致各河堤防漫溢决口。洪水与平地积水汇流,自西而东,在平原大地上席卷而下,给保定地区数十万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面积的农田作物被洪水吞没,颗粒无收;无数间房屋倒塌,不少村庄尽没于水中,

  • 标签: 清苑县 洪水淹没 保定地区 特大洪峰 抗洪抢险 漫溢决口
  • 简介:〔编者按〕为纪念先生诞辰百年,本刊特选其1925年载于《现代评论》第2卷的这篇爱国情挚、忧国情深的著名史诗《子之歌》,以飨读者。此诗虽已是74年前先生26岁时的胸焰心涛,但今日捧读,尤其他对澳门那痛惜之最,必当再令读者情燃而意腾!当“五四”新文化运...

  • 标签: 《七子之歌》 母亲 “七子” 《凯风》 “五四”新文化 尼布楚条约
  • 简介:<正>虽然七七事变前日本侵华政策是一个不使人感到陌生的题目,但从目前的研究中仍能看到有些概念不够明确,有些理解囿于某种定式的现象。对此,本文将谈点一孔之得。一本“分治华北”的政策起于何时有的文章把“分治华北”与华北自治运动”混为一谈,认为《塘沽协定》时,日本并未形成“分治华北”的政策。此说不妥。日本图谋华北,其来有渐。大量的历史材料说明,日本对与“满洲国”相毗邻的华北甚为关切。重光葵承认对华北的“政治工作”“是在建立

  • 标签: 日本侵华政策 塘沽协定 华北 自治运动 关东军 七七事变前
  • 简介:“芮鞫之即”,毛《传》:“芮,水压也。鞫,究也。”郑《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噢,水之外曰鞫。公刘居豳既安,军旅之役止,士卒乃安,亦就涧水之内外而居,修田事也。”孔《疏》:“令此士卒于彼芮鞫之就也。芮,水内也。鞫,水外也。谓止其在官之役,使就水营田也。”

  • 标签: 公刘 毛《传》 郑《笺》
  • 简介:贤庄在西安可以说家喻户晓。提起它人们自然会想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想起与之相关的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等一长串闪光的名字;想起其为革命、为抗战所做的巨大贡献。但是如此知名的贤庄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建的?为什么

  • 标签: “七贤庄” 西安市 传统文化 “竹林七贤” 成柏仁
  • 简介:现在来讲孔子生活的乐。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现在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怎样找着孔子的这个态度,这段话很长。我原来不想讲什么哲学,更不想研究什么西洋或东洋哲学。但为什么竟来讲?因为我生活上发生问题——人生苦恼的问题,就是在孔子生活的态度里面找出答案的,所以才来研究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由佛家生活转入孔家生活的原因,以及佛家、孔家生活之不同的地方。

  • 标签: 儒学 孔子 '欲'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