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看《三广告牌》的体验相当奇妙,它似乎是一位母亲为女儿报仇的故事,却在她用广告牌大张旗鼓地刺激当地警察局后停滞不前;它似乎有关于一位身患癌症的警察怎样追凶的故事,但这位警察在故事开始没多久就开枪自杀;它也似乎是有种族歧视嫌疑的警察最终被愤怒冲昏头脑最终自我毁灭的故事,但最终就是这位坏警察,成了救赎那位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 标签: 广告牌 警察局 自我毁灭 种族歧视 故事 母亲
  • 简介:<正>这命题似乎有些绕弯子,为何还要对理论再作理论?电影理论在电影论坛上向来是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尤其是它对创作的审视、指导、品评、批判,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假如反过来对理论说三道四,加以审察、品评,或许就会被视为反常、被视为对理论之大不恭。我何敢班门弄斧,向理论发难;我对电影理论理论,

  • 标签: 电影理论 现代理论 创作人员 应用理论 电影文化 传统理论
  • 简介:《有话好好说》镜的视角里沙在荒诞、粗糙、浮躁的镜语形象中,观众摇摇晃晃地看完了张艺谋导演的新作,都市哈哈故事《有话好好说》。让我想起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的黑匣子———给人希望也让人失望。看电影的时候越看越感觉离奇,一个无文化的人和一个有文化的人、为索...

  • 标签: 张艺谋导演 电影艺术 语形 电影作品 表达方式 观众
  • 简介:怪异理论同女性主义共享的兴趣点在于,两者对社会性别都有非常规的表述和呈现;而与男女同性恋以及双性恋研究关注的共同点,则集中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非异性恋的表述和呈现。怪异电影和大众文化理论及其批评是对女性主义和男女同性恋多方运作的继承和延续,而相应地自身便有了很大的发展。

  • 标签: 怪异理论 女性主义 电影文化 生理性别 社会性别 同性恋
  • 简介:德鲁兹用很短的篇幅思考了电影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他的两卷本讨论电影著作的结论.他争论说:"电影的某种理论不是关于电影,而是关于由电影衍生的种种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形成的互为参照,彼此交织的关系"(德鲁兹1989:第280页).在这样一个简短的论断里,我们可以找到近年来对电影理论最为重要发展变化的一次总结.这些理论上的发展变化更多地集中表现在这样一个观念上:对电影所引起的共鸣和反响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电影自身元素的关注;另外,要理解什么是电影,它是怎样运作的,我们必须转向这些更为广阔开放的问题.

  • 标签: 电影理论 素材 批评理论 后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主体性
  • 简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至60年代初,由活跃于国、粤语片的编导担任幕后工作,在香港的片厂拍摄了200多部厦片。这批电影极少在香港上映,市场主要是东南亚闽侨聚居的地区。本文尝试分阶段勾勒出厦片的兴衰过程,以及题材上的流变。

  • 标签: 香港 流变 题材 兴衰 电影 60年代
  • 简介:本文重点梳理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25年的理论状态,力图从历史发展、分布格局、核心命题三个方面来展示《学报》在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历程上的位置、贡献及不足之处,在将《学报》的理论状态清晰阐明的同时,希望能对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性描述,并在《学报》的理论状态与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状况的关系中透视《学报》作为专业电影学术期刊的特点。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理论状态 历史发展 分布格局 核心命题
  • 简介: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研究电影的维度和方法:从公共领域理论的角度切入研究电影。在梳理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设想:公共领域理论与电影类型研究、全球公共领域理论与电影研究、电影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建设。最后本文指出了这一新的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公共领域 电影研究 方法论
  • 简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的发生,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指技术而言。和电影史上的情况一样,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必然会对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把电视艺术(与电视图象的处理、传送、接收和使用相关的视频过程)辟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并初步分析了其由来和特点。值得指出的是,作者认为,电视图象由于有经电子处理的特点,因此在其与观众的感知、无意识关系方面,以及在“拉杂播映”的叙事性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探索领域。同时与知觉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等当代热门理论相联系。在信息化社会中,科技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当代西方影视理论研究的方向之一。在我国由于技术与艺术人员的相对隔阂,再加上科技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对视频艺术研究还很不够,希望本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 标签: 视频艺术 电影史 电视图象 知觉心理学 精神分析 电视艺术
  • 简介:<正>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举办的我国首届电影理论进修班经过八个多月的学习之后,已于今年五月中旬顺利结业。首届进修班学员绝大部分来自各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各电影刊物,以及中国影协、资料馆、中影公司等有关单位。在学习期间,他们听取了电影基本理论、电影美学、电影本性、电影思维、电影观念、当代文艺思潮、世界电影史、各国现代电影概况、电影各部门知识等近三十门课程,撰写了三十三篇论文。其中不少文章思想解放,不拘一格,从多方面涉及和探讨了电影理论中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对我国电影创作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在进修班进行毕业论文汇报时,夏衍、陈荒煤、孔罗荪、罗艺军、徐庄、郑雪来等同志到场祝贺。

  • 标签: 电影理论 进修班 电影本性 文艺思潮 电影制片厂 电影思维
  • 简介:针对众多的与多民族经济和官吏国家相关的新权力手段,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可以有种种新形式的政治应对。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传播时代 民族经济
  • 简介:作为语言的示范者,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表达影响着大众的语言面貌,主持人的提问和点评引导着舆论的走向。话语标记是日常会话中的常见现象,但目前对其的研究仅限于个案性微观探讨,即对个别话语标记的简单描述,并没有考虑主持人语言跨学科的特点。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的视角,初步尝试构建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系统,探究其类型和语用功能,通过分类加深学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 标签: 主持人 标记语
  • 简介:课程的任务。它在培养电影编剧和导演的系统中的位置。作为造型手段系统中的电影剧作。电影剧作的两个方面——电影文学剧本形态和在银幕上的体现。它们的区别与统一。“电影剧作”这一概念的其它方面,如某一作者,某个国家的电影剧作等等。

  • 标签: 电影剧作 电影艺术 电影形象 电影作品 课程大纲 世界电影
  • 简介:原型理论,是现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重要流派,它从人类学的新角度论述了艺术起源的本质.荣格的文学艺术原型理论是其通过人格结构的分析,对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进行了补充--集体无意识,从而使无意识理论具有两个层面.本文试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影片《活着》进行分析和阐释.

  • 标签: 荣格 原形理论 集体无意识
  • 简介:2010年是中国电影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也是中国电影历史上数字电影发展井喷的一年。中国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中国乃至世界注意到.中国电影的经济浪潮和科技浪潮.正在暗涌奔流。如果说,《阿凡达》的14亿元票房是因为国外电影的精良制作.那么中国电影总票房从2009年的60亿元到2010年的100亿元.超过60%的涨幅更是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无限市场潜能。在这100亿元的电影票房中,由数字拷贝创造的票房.

  • 标签: 中影集团 中国电影 2010年 电影票房 成长 院线
  • 简介:本文从命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独特内涵的挖掘到研究框架的搭建和研究方法的阐述,系统提出构建中国电影创作战略理论的设想。中国电影创作语境的变化、创作实践的发展以及世界电影格局的改变,要求对创作战略进行学理化思考和研究。电影创作战略具有统领性、宏观性、长远性与创作性、创意性、创新性等基本特性。电影创作战略由一个核心和两个维度构成,“一个核心”指由创作性、创意性、创新性组成的“三创战略”;“两个维度”分别指由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构成的创作战略主体以及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构成的战略管理流程。

  • 标签: 电影创作战略 中国电影 理论构想
  • 简介:本文是对2017年中国动画理论的梳理和归纳,涉及重要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400多篇和各种书籍16种,以尽量客观公允的视角对2017年中国动画理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中国动画理论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报告。

  • 标签: 动画 中国动画 动画理论
  • 简介:法国电影理论刊物1993年要目(下)雨文编译法国《正片》1993年7-12月号(总389~394期)要目“新闻热点”美国演员哈维·基特尔(《水库狗》、《坏中尉》、《钢琴课》)的画像,访谈录(389/390)评乔尔·舒马切尔的《失败》(美)(389/3...

  • 标签: 法国电影 理论刊物 访谈录 《侏罗纪公园》 1993年 电影节
  • 简介:理查德·阿贝尔编的这套两卷本的《法国电影理论与评论,1907—1939》富于创新,论述全面,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可以被称为一种对电影研究的独特贡献。阿贝尔在书中不仅揭示了法国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的形成时期,而且详尽地追溯了它与法国电影文化主流的种种联系。此书的体例也有独特之处——阿贝尔把以前难以见到的原著同历史与文化的透彻

  • 标签: 电影理论 法国电影 电影评论 电影研究 阿贝尔 文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