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浮士德》是亚历山大·索库罗夫的电影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故事在难以确认的时空中展开。尽管导演本人曾在访谈中指出在自己的概念中故事是发生在歌德笔下的时代和德国,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的确是一个原始时代。它的影像风格受卡尔·施皮茨韦格①画作的启发,施皮茨韦格的作品刻画出了中世纪德国的城市风光和市井风情。影片视觉效果(美术师叶莲娜·茹科娃,服装设计莉季娅·克柳科娃)的典型特征具有夸张性和神意论含义:银幕上的时代终结了让人存在于幸福美好环境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影片缺少德国比德迈风格——外光派绘画的“黄金时代”——的温暖和温情的幽默。

  • 标签: 《浮士德》 恶魔 博士 人文主义传统 影像风格 亚历山大
  • 简介:《华盛顿邮报》说,"没有哪个共产主义国家能拍出比此片更有效、传播更广的反美电影。"早年在电视系列片《汇编》中合作的作家詹姆斯·阿吉,曾为卓别林创作过一部从未发表的剧本《科学家和流浪汉》,卓别林没能拍成这个结合喜剧和核恐惧的故事,却让库布里克铭记在心,十年来,苏美交恶、猪猡湾事件、柏林墙和古巴导弹危机都使得核战争的阴影密布。而迷恋机械的库布里克,截止到

  • 标签: 布里 哥伦比亚 飞行员 博士 斯科特 塞勒
  • 简介: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5]34号)文中精神,北京电影学院于2006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攻读艺术学位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学科领域为电影。

  • 标签: 专业学位 学位研究生 毕业作品 硕士 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
  • 简介:对中国当下主流电影的关注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界一直没有中断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电影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还没有一种电影理论能够解释当下中国复杂的电影现象。中国电影徘徊在主旋律电影、类型化商业电影和新主流电影之间,始终没有明确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导致了中国电影在创作上、发行上和观众定位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鉴于这种现状,第六期“电影学博士论坛”将中心论题定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主流电影研究”,我们试图或者期望能够建构一个合理的中国主流电影模式,为当下的中国电影走出困境摸索出一条出路。

  • 标签: 电影学 论坛 博士 中国电影业 综述 主流电影
  • 简介:2009年11月12日下午,第十期"电影学博士论坛"——"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影像"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如期举行。《当代电影》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建勇,副编审张文燕,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兴国,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电影影像 文化语境 电影学 论坛 视觉
  • 简介:金:我想知道在2005年底政府组织的关于韩国电影复兴纪念的沙龙中,作为南部小组的骨干,您是怎么样想到在这个场合发表对韩国当前电影状况的批评的?

  • 标签: 电影 韩国 委员会 文化危机 振兴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