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说起来属于老生常谈:文艺的繁荣,离不开文艺批评的活跃。这个道理,似乎人所共知,无可争议。然而,时下的文艺批评却不尽如人意。五光十色的文艺现象使人眼花缭乱,平时各种议论也不绝于耳,然而,有真知灼见的评论文章,却并不多见。在最应该

  • 标签: 文艺现象 使人 广告意识 政治原则 宣传纪律 完全平等
  • 简介: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密切相关。当今中国的戏曲批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官方主导的戏曲生态中的批评,这种批评事实上成为了戏曲创作、演出的附属品,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一类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戏曲批评,人人均可参与,自由灵活且富生气。这两类戏曲批评折射出戏曲生态的现状,并促使戏曲生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 标签: 戏曲生态 戏曲批评 网络
  • 简介:所谓“女性电影”,并非单纯指女性导演的或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影片,其准确的含义应该是绝大多数由女性执导,以女性话题为创作视角的并且带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电影、录像、DV和多媒体实验作品.而在长期的理论探讨中,研究者所指的女性电影多指女性故事片.

  • 标签: 当代女性 电影批评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创作视角
  • 简介: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于2002年6月10日至13日在郑州市召开。北京、河南、上海、广东、四川、湖南、河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福建、贵州、青海等地几十家艺术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戏剧期刊编辑部的60多位专家、编辑出席了会议,中国文联主席、全国艺术科学规划

  • 标签: 中国 戏剧期刊 戏剧理论 戏剧批评 研讨会
  • 简介:马克思主义、宣传与萧伯纳:早期多种多样的易卜生批评“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让人们能了解我们的易卜生多一点,”艾琳娜·马克思在1885年12月底写给哈维洛克·艾利斯的一封信里曾这样说道,于是邀请函就这样发往了“几个懂得欣赏娜拉的人”。1886年1月15日,卡尔·马克思的小女儿和她研究习惯法的丈夫爱德华·埃夫林,在他们位于大罗素街的寓所里,主持了易卜生戏剧在英国的首场诵读会——这次他们挑选的剧目是《玩偶之家》,用的是汉妮塔·弗朗西丝·罗德的译本。

  • 标签: 易卜生 二十世纪 批评 马克思主义 西方 《玩偶之家》
  • 简介:于文秀在《文艺报》(2000.6.27)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卫慧、棉棉等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被批评界称之为“文学新人类”,但走进文本后,感觉不但不新,反而呈现明显的仿制印迹.而且这种仿制颇有东施效颦的拙劣与贫困。在《糖》与《上海宝贝》中,我们看到“文学新人类”对欧美60年代文化怀有一种“古怪的激情”.向往、推崇、追随以至模仿。

  • 标签: 文学 《上海宝贝》 棉棉 卫慧 文艺 新人
  • 简介:明清两代戏曲批评家多次使用了“境界”和“意境”这两个术语,使用时指称的意义比较宽泛,含义比较模糊,不如唐宋诗词批评明确。近代王国维先生对境界和意境曾作过重要的论述,王氏的“境界说”是一大理论贡献,但是对意境的阐述语焉不详,在理论上有缺陷,常使后人的认识陷入误区。在中国美学理论中,有关艺术意境的发现和阐述是对世界文化艺术理论的重大贡献。宗自华先生曾对意境的意义和结构作了探本穷源的研究,提出了“灵境”的概念,即是以“心”而造的“艺术境界”。本文的研究,重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探源,对中国美学中的“境界”和“意境”作了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对于艺术意境形成的必须条件“意象”及其“虚境”的美学意义和作用,作了美学理论和艺术实际结合的论述。

  • 标签: 境界 意境
  • 简介:<正>五、明初的戏剧批评经数百年徘徊探索,随着元灭明兴,以朱权《太和正音谱》为标志,宣告我国戏剧评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部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元朝末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结束了蒙古贵族在中国历时近百年的野蛮统治。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的军队进入北京,重新建成一个由汉族地主专政的朱明王朝。这个新政权建立的初期,就面临着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朱元璋凭

  • 标签: 戏剧批评 戏剧评论 朱元璋 王世贞 朱权 关汉卿
  • 简介: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高度评价元杂剧的同时,也对其关目、思想、人物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批评,即“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及“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王氏之观点根植于他学贯中西的学术背景,自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可商榷之处。元杂剧独特的情感结构方式、特定的受众群体和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创作主体决定了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思想世界和人物塑造方法。王氏所谓元杂剧之“不足”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元杂剧独特的结构方式、思想世界及人物塑造方法。

  • 标签: 王国维 元杂剧 《宋元戏曲史》 批评 再认识
  • 简介:季国平在新浪博客(2009—03—1620:19:15)发表同题文章,认为,我们当下的戏剧批评客观上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戏剧理论评论的生态环境也不理想。戏剧界关注创作和表演,往往忽视理论评论的存在和重要作用;

  • 标签: 戏剧批评 生态环境 戏剧理论 评论
  • 简介:孙书磊在《戏曲艺术》2009年第1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就戏剧而言,用典型理论要求话剧的创作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用之于戏曲批评则造成了戏曲批评民族化的迷失。因为传统的中国民族戏曲创作并非以追求典型化为旨归,以典型理论批评戏曲,缺乏对戏曲民族特征的准确体认。

  • 标签: 戏曲批评 典型理论 民族化 迷失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 简介: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其代表无疑为高速电脑的产生、发展和普及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电脑与音乐相结合,电脑音乐应运而生。到今天,以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核心的电脑音乐系统日益完善,它对整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可谓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电脑音乐系统 音乐创作 20世纪80年代 数字音频技术 MIDI技术
  • 简介: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自二十世纪初始,先后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不可回避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严重弊病,即“剧场性”的缺失,这也是女性缺席中国戏曲吏的重要原因。本文即以此作为研究核心,首先对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剧场性”缺失的现象做出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期对中国戏曲吏和女性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 标签: 女性戏曲作家 女性戏曲作品 女性戏曲批评 女性文化
  • 简介:对于金圣叹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平研究、思想研究、文学评点研究;而对于其文学批评的研究,一向多集中于《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至于其散文批评几近被埋没,近百年来少有人系统研究。其实,金圣叹在散文批评方面出手不凡,于开掘中总结,继承中发扬,在古代散文批评领域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金圣叹以先秦、两汉、唐宋文为主要批评文本,舍思精切,妙阐幽微,随意挥洒,处处见“我”,形成其散文批评的主要特点:注重“真心”,将创作主体的心态置于审美主体观照之中,贵于从心地流出的真情至性,尤重散文创作艺术的分析鉴赏和理论总结,识见高超,颇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金圣叹 《才子古文》 评点 散文批评
  • 简介:《戏剧文学》(2009.8)刊登了贾颖的同题文章。文章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发端之日起,中国的小剧场戏剧在不断探索自身出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批评漩涡,人们延续了对于小剧场戏剧诞生之初时所伴随的先锋性和冒险精神的留恋,却同时忽视了小剧场戏剧所生存的文化语境的根本转变。

  • 标签: 小剧场戏剧 批评环境 中国当代 戏剧艺术 戏剧文学 80年代
  • 简介:2009法国马赛国际歌剧比赛MarseillesInternationalOperaCompetition2009国家:法国France城市:马赛Marseille比赛时间:2009年10月10-16日报名截止日期:2009年9月10日网址:www.concours-opera.com电子信箱:contact@concours-opera.com

  • 标签: 音乐赛事
  • 简介:短短的小指在普通人看来并无不妥,但在方昆眼里就是糟糕透顶的不幸。自从儿子降生后.他就忧郁地注视着儿子的左小指。这根小指在他,心里的意味多得难以形容。与肥头太耳、笨拙的拇指不同.小指圣洁又高贵。他做梦也希望儿子能像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那样,靠神奇的手指闯天下。他花了9个月等儿子的手指,

  • 标签: 世家 音乐 小提琴大师 帕格尼尼 小指 儿子
  • 作者: 陈国宏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有无内在联系,对音乐是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一些不了解音乐地理学的人,似乎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论题。其实不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十年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流行音乐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场音乐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本文从现场音乐和录制音乐两个方面分析了流行音乐市场需求,采用的数据来自20(0--2037年度西班牙“习惯与文化行为调查”,通过双变量profit模型来分析现场音乐会的上座率和录制音乐的销售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描述出两个市场中一般消费者和消费频率较高的消费者大致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消费者存在一些相似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性别和文化素养对音乐消费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时间限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和技术利用这三个方面。最后,我们发现,录制音乐消费和现场音乐消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可以解释近年来音乐市场组织制度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 标签: 现场音乐与录制音乐 参与 受众 文化需求 文化素养 双变量probi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