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作者: 李丙贵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2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乌钦”,也称“乌春”。在达斡尔族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乌钦”中的《少郎与岱夫》,文人“乌钦”中的敖拉·昌兴的作品均已列入中华民族文苑之林,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这两部“乌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丁酉初秋,"情系蒙——蒋若滨国画作品展"在六盘水市美术馆开幕。简短的开幕与致辞,少许的观者与学生参与。在当下美术展览如火如荼的时代,似乎展览的频次与规模也成为衡量艺术作品的一个硬指标。相对于其他一些大型展览,这种地方性的小型展览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其影响力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样一种地方性的展览,让笔者有机会对蒋老师作品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与触动。

  • 标签: 水墨 体验与感知 去障
  • 简介:孙德民先生编剧、河北承德话剧团演出的《蒙山》,说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故事简单,线条清晰,讲的是一个新上任的村支书,找到一条村子发展致富的路.但是村民却不肯跟他配合,戏演的是支书如何挨个说服乡亲。于是历史的恩恩怨怨一幕幕被揭开来,戏的真正主题也就一层层被剥出来。

  • 标签: 话剧团 历史 蒙山 父辈 20世纪 八十年代
  • 简介:近日,广州市河东电子有限公司为吉林市的“吉林喇”大型实景山水灯光演绎广场提供了HDL光纤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光纤作为主干道进行远距离网络传输,

  • 标签: 吉林市 HDL 主题公园 演出 控制系统 光纤网络
  • 简介:圆圈桑巴舞,是巴西诸多桑巴舞中的一种,意为将音乐、舞蹈、编舞、诗歌和节日活动融为一体的桑巴舞.它最早出现在巴亥州的瑞康卡地区,起源于当地非洲奴隶的舞蹈和文化习俗.而后,葡萄牙文化的因素,如语言、诗歌的特殊形式、乐器等,融入进来并改变了节奏和编舞.圆圈桑巴舞被认为是弱势族群身份与自由的象征.虽然外来影响不少,圆圈桑巴舞基本保持了非裔巴西人的音乐形态,并成为这一地区流行文化的见证.

  • 标签: 桑巴舞 文化习俗 音乐形态 节日活动 特殊形式 外来影响
  • 简介:公元一四七四年(明宪宗成化十年)阴历八月中秋节的前一天。浙江巡抚侣钟顾不上过节,正整天忙着在书房看案卷。三天前,有人来状告嘉善知县林晋文贪赃枉法,当堂捶死一家十三人的恶性大案,顿时震惊了抚院衙门。原来,该县杨滩村有两家邻居,一家姓薛,另一家姓石,平素不睦,常为小事争吵,双方积怨甚深。有一天,石家儿子携银外出经商,第二天发现被人勒死后抛在荒滩上,身上带着的三百两纹银也

  • 标签: 阿丑 汪直 抚院 浙江巡抚 朱见深 东厂
  • 简介:“残酷戏剧”的创导者是法国戏剧理论家、演员安托南·尔托。他于1926年,和R·维特拉克一起创办尔弗雷德·雅里剧院,并发表宣言,表示要建立完整的理想的戏剧演出。他是两次大战之间法国先锋戏剧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信奉过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他的最有影响的戏剧理论著作是1938年出版的《戏剧及其重影》。

  • 标签: “残酷戏剧” 安托南·阿尔托 戏剧演出 先锋戏剧
  • 简介:坐在OPERATHEATRE前的台阶上,等着看维尼翁戏剧节的纪录片。眼前木马旋转得欢快,心下却因要别离而生感伤,想变成那木马,就停留在这里,在阳光里,在戏剧里。7月5日,第67届维尼翁戏刨节拉开帷幕,为期三周的戏剧狂欢开始。整座小镇瞬间被海报包裹,满大街拉着推车扛着梯子在挂海报的,那可都是艺术工作者啊,叹一句做戏剧真心不易。

  • 标签: 戏剧节 侧记 艺术工作者 纪录片 木马 海报
  • 简介:中国乒乓球史不会忘却两个人,一是庄则栋,一是张燮林.他们一攻一守,一刚一柔,纵横驰骋乒坛,让乒乓小球震动世界大球,赢得了殊荣与辉煌.我的朋友年兄虽非乒乓球国手,但他却集"庄(则栋)张(燮林)"之大成,把其攻守、刚柔和谐自如地展示在乒坛以外的天地,影响了一群追求艺术的痴情者,更拓展和影响了一个宽阔的艺术领域.

  • 标签: 《当代美术家评赏录》 阿年卷 序言 美术生涯
  • 简介: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兰·雷奈是二战后最伟大的蒙太奇大师之一。本文在与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比较研究中,探讨兰·雷奈在1970年代趋于完善的蒙太奇观念: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是影片中异质元素相遇所产生的不可预期的新意义。1980年完成的《我的美国舅舅》一片,是这一观念的实践;通过对影片制作过程和视听文本的分析,论证影片是爱森斯坦理性电影理想的一次独特的实践。

  • 标签: 阿兰·雷奈 爱森斯坦 蒙太奇 碰撞 异质元素相遇 理性电影
  • 简介:小琼:多年前,我们曾讨论过“卡贝拉”的含义。人们往往把这个词译为“无伴奏合唱”。然而,历史上这个词的语义更加丰富。小薇:我并不会很多语种,但是我明确地知道“cappella”是一个意大利语单词,意为“小教堂”。因此“卡贝拉”(acappella)原词的意思是“以教堂风格(演唱)”。

  • 标签: 贝拉 21世纪 无伴奏合唱 意大利语 多语种 教堂
  • 简介:11月巴黎歌剧舞台的中心词是巴洛克。巴黎歌剧院在加尼埃宫重演亨德尔的《尔辛娜》(Alcina),依旧是1999年罗伯特·卡尔森的现代派制作。然而相比之下,香榭丽舍剧院上演的《圣·莱西》(11Sant’Alessio)更激动人心。

  • 标签: 巴黎歌剧院 巴洛克 中心词 亨德尔 现代派 卡尔森
  • 简介:中国戏曲的独特美学特点之一就是极为讲求夸张与变形,虽故事、人物源于生活,但却擅长在生活的平朴真实之上营造出比生活本身更具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之美、人性之美,而高甲戏的独特风范也正在于此。遗憾的是,这般充满艺术魅力的观赏效果我们如今更多只有在传统戏中领略,当下的新编高甲戏同样面临着剧种同化、风格弱化的危险。可喜的是,近期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创作演出的《搭嫂》(编剧:曾学文,导演:吕忠文),则一脱凡俗,还原给观众一种属于高甲戏的欣赏愉悦与审美满足,令人激赏不已。

  • 标签: 中国戏曲 学文 艺术之美 美学特点 观赏效果 令人
  • 简介:提到小仲马,不得不从他的父亲说起。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经父亲旧友福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1823年,大仲马和女裁缝卡特琳娜·拉贝同居.次年七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小仲马。这时候,大仲马在戏剧创作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他抛弃了卡特琳娜母子,厮混于上流社会。直到七年后才想起自己的儿子.通过法律形式认养了小仲马.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从1846年至1847年,小仲马完成了一部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奇遇》.还出版了诗集《青年罪孽》;但成名作是1848年问世的小说《茶花女》。

  • 标签: 《茶花女》 小仲马 积极浪漫主义 长篇小说 大仲马 亚历山大
  • 简介:介绍在《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研制过程中所实行的监控手段与实施标准,以及项目进行当中的重点环节及相关解决方法,并为民族乐器音响标准的未来建设提供参考,以推进民族乐器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

  • 标签: 民族乐器 音响 研制 标准 科学性 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