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在《前言》中,董每戡先生以剧史家“评价戏剧应两面兼重,万一不可能,不得不舍取一方时,在剧史家与其重视其文学性,不如重视其演剧性”之准绳,指出“过去一班谈中国戏剧史的人”,把戏剧史与词曲史缠在一起,导致重案头而弃场上的历史性偏颇倾向。同时,作者阐明其撰写《中国戏剧发展史》的主导思想、整体谋划与具体布局,从而崭露了作者在戏曲史研究上开创新生面的创获,以及初步构建戏剧史学体系的大略构思。在《明代艺人的演艺》中,董每戡先生从“戏曲,本为登场而设”的戏剧本体论出发,通过对汤临川《庙记》就演员演艺严格要求的精湛剖析,从及在《陶庵梦忆》《板桥杂记》《词谑》《马伶传》等有关记载明代演剧情况和演员的艺术材料的广阔背景下,揭示了明代演剧艺术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引发清代戏曲诸腔灿烂期的重大作用与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特殊意义,并对词曲欣赏家们轻率地忽视明代民间艺人在表演、声腔上丰富创造的憾事,予以针砭。

  • 标签: 戏剧史 词曲史 文学性 演剧性 表演艺术 唱腔艺术
  • 简介:非常感谢山西省吕梁市晋剧院,为首都观众送来了新创优秀剧目《刘胡兰》。这个戏早有耳闻,由老朋友、编剧大家曲润海、戴英禄、邹忆青联手打造,由晋籍名导裴福林执导。《中国文化报》曾报道过该剧推上舞台的消息,我早就翘首期盼一睹芳颜。现在终于实现了,由衷地感到高兴。看了戏之后,突出感觉是"三有":有意义、有新意、有看头。一、有意义。有两层意思:一是刘胡兰乃吕梁山下文水县云周西村人,描写家乡的杰出人物,歌颂家乡的骄傲,是家乡戏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同类题材的戏剧作品不少,

  • 标签: 刘胡兰 云周西村 戏剧作品 忆青 文水县 《中国文化报》
  • 简介:9月14日晚,我观看了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演出的蒲剧《河魂》。该剧以民间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大禹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三过家门而不入,与民众、军士们一起栉风沐雨,治理水患、亲身表率的故事。同时也辅以大禹与女娇的爱情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人都以为这是上古传说,但是在去年,一个中美合作的科研团队曾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

  • 标签: 河魂 蒲剧河 评蒲剧
  • 简介:整理小引在著名學者、藏書家吴曉鈴先生的豐富藏書中,有一種稿鈔本《改製皮簧新詞》1,頗有特色。是書爲清末文人修改皮黄劇本的遊戲之作,題'濟南慧山明湖閒遊戲主人改,黄河曲九峰山頂嘯月樵客評',二人生平皆不詳。據序言,遊戲主人曾居京師多年,觀看過皮黄鼻祖程長庚的演出,並結識之。他愛好皮黄鬚生,並有感於皮黄戲詞鄙俚,不易打動人心,遂選擇鬚生行當中有代表性的劇目《罵曹》《長亭會》《天水關》《摔琴》《李陵碑》

  • 标签: 改製 整理選 新詞
  • 简介:以下爲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BibliotecaNazionaleCentralediRoma)所藏的一套廣東俗曲類文獻的簡目。本書目按體裁分類,依次著録每一種書的書名、出版書肆名稱、葉數、編號(斜體)與注記。同一種書有時存在複本,其數量甚至多達十幾册。例如下文中“南音”類第三種《五諫才郎》,存有複本的三册(編號爲114~116)。這種情况下,則在編號一欄標記爲“114~116(複本)”,以記明同一本書複本存在。相反的,若没有“(複本)”的標記,則表明該書由複數的册子組成,敬請注意。

  • 标签: 中央 俗曲 曲目 同一 南音
  • 简介:大型清装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深刻凝重的思想内容,新颖独特的创意,博采兼容的表现形式,苍凉、深邃、空灵、凄美的艺术风格,为黄梅艺苑又增添了一朵芬芳华美、绚丽多姿的奇葩.一走进剧场,就被那古朴淡雅、安谧幽深,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徽建筑所吸引,时间的隧道把我们带回一百年前闭塞、落后、蒙昧的山村.徽州女人独特的悲苦命运震撼着我们,使人情不自禁地和她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她潜意识的流动,牵动着我们沉浸在悲凉、凄苦、无奈、感伤的情境中,直到大幕徐徐降落,仍曲终人不散,唏嘘忧思长.

  • 标签: 表现形式 《徽州女人》 女主人公 凄美 艺术风格 新颖独特
  • 简介: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因缘》问世以来,迄今已七十年.问世的当时,是畅销书,至今仍在出版,仍是人们爱看的作品,可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但是,我在读金芝同志将它改编为“十二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之前,只知它是一部通俗言情小说,一直没有阅读过.为什么?因为它属于“鸳鸯蝴蝶派”.当时所谓“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乃

  • 标签: 《啼笑因缘》 黄梅戏 沈凤喜 鸳鸯蝴蝶派 电视剧 艺术真实
  • 简介:本世纪的五十年代,以“反传统”、“反戏剧”为旗帜的荒诞派戏剧,曾一时风靡欧州舞台,给当代文艺以深刻影响,但至今对其评价仍众说纷云。一般认为它用荒诞的形式折射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部分现实,表现了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精神苦恼与困惑。

  • 标签: 《椅子》 空间设计 《情人》 资本主义世界 荒诞派戏剧 演出
  • 简介:艺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它以独特的形式反映社会的文化与文明:图腾艺术反映了人类原始意识的蒙昧与执著,中世纪基督教美术见证了人臣服于神的卑微;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则是诠释了人个性的觉醒……没有哪一件作品不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

  • 标签: 美术 名作鉴赏 原始意识 图腾艺术 蒙昧 独特
  • 简介:  中国藏族舞《母亲》是由张继刚编导,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这个舞蹈主要采用西藏民族舞蹈《弦子舞》的舞蹈语汇,刻画了一位藏族老阿妈的形象,礼赞的是一个生命的旅程.……

  • 标签: 中国藏族 生命礼赞 礼赞评
  • 简介:  刘素娥的长篇小说,用质朴的文字、离奇的情节描绘了陆、任两家的争斗史,由开始的以死相拼到后来的握手言和,表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史.……

  • 标签: 争斗走向 和谐评 裸露土地
  • 简介:梨园戏是福建乃至中国保存传统艺术最好的一个剧种,其中有着它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也应该说与王仁杰坚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分不开。王仁杰固守传统戏曲阵地,其剧本体现古典形式美。

  • 标签: 王仁杰 形式美 优戏 传统艺术 社会原因 自身条件
  • 简介: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解体前后,全剧总共只有两幕、两个人。尤拉(焦晃饰)曾是个失意潦倒的文学青年,魂无所依地旅居海外二十年,与故土没有任何联系。突然,他从耶路撒冷飞回莫斯科,想在这个曾经熟悉却又“一切都变了”的祖国,寻找自己大学时的初恋情人英娜(冯宪珍饰),并准备把她永远带走。在我们看来,这个戏是一出饱含怀乡忧愁的老式悲喜剧。

  • 标签: 小剧场话剧 苏联解体 文学青年 耶路撒冷 初恋情人 莫斯科
  • 简介:“巫乐”是在人类发展早期即已存在,且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尚存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保存了人类在思维、信仰、音乐等方面丰富的原始文化遗存。萧梅女士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下,对其近些年持续关注的国内外多地区、多民族此类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学理性思考与研究,并将其阶段性成果以三篇系列性论文的形式予以呈现。本文对此三篇兼具独立性与关联性的论文,一方面梳理、总结该系列研究中各项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视角和阶段性成果等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更广阔的宗教文化研究视域内考量该系列成果的价值、意义和有待深入之处。

  • 标签: 巫乐 执仪者 身份 性别 “巫路”之歌
  • 简介:2017年8月22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在太原市南宫剧场演出了晋剧《烂柯山下》。该剧讲述的是汉代名臣朱买臣的故事,但又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塑造出了全新的女主人公形象,传达出新的主题思想。演出当晚,演员以精湛的演技博得场内阵阵掌声,观众也被剧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所打动。可以肯定,演出是成功的。但这个新编的老故事也给我们以反思:传统剧目在当代该如何改编?又该如何传承?

  • 标签: 换新颜评 旧戏换新颜 晋剧烂
  • 简介:林兆华可以说足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有争议的导演。思想开放、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将他视为知已与楷模,信守传统的老艺术家和评论家一次次地规劝他对现实主义“回归”。林兆华虽不无苦衷、不无酸楚,但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 标签: 导演意识 林兆华 垦荒 话剧舞台 当代中国 思想开放
  • 简介:《愿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的又一部剧作,对这个剧本的评论是大跌大宕的。有人认为它是曹禺的失败之作,有人认为它“有生活,顾盼左右刀。八十年代后期,已有文章抛开其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评估,而深入到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中。但是,不论批评界所持的态度如何,《原野》的魅力却经久不衰。

  • 标签: 《原野》 审美理想 象征 神话 《雷雨》 《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