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化作用越突出。一方面文化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文化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因为产品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观念价值。这就是说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或者说越来越依托于文化辐射力。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两大趋势。目前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创意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城市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我国产业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应该立足于文化战略上,借鉴发达和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标签: 创意 创意产业 物质与非物质 非物质性设计 休闲 时尚
  • 简介: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 标签: 非物质遗产 中国历史发展 人类 中国传统文化 独奏乐器 情感交流
  • 作者: 夏颖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非物质民族文化的消失,或许引不起广泛的注意,但当成批的非物质民族文化群落都在相继消失以后,人们才会幡然醒悟。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使生物圈内的民族文化种类在递减,文化生态的毁坏是人类历史的最大悲哀。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损耗,已使人类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民族文化中非物质资源的减少,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民歌产生,象生物自然生长一样,是从民间文化土壤里自然出现并在那里生息。有人称之为“活性存在”。而记录下来“民歌”,历史书籍里“民歌”,却是死,象博物馆里生物标本一样,有人称之为“音乐化石”。活民歌具有无比丰富性和生动性,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几乎是无限可塑性,而死“民歌”却只有一副表情,只是一具骨架。大量民歌研究表明,在民歌故乡,每一首山歌小曲都有许许

  • 标签: 民歌研究 审美特征 活性存在
  • 简介: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生动地记载着巴蜀大地历史,成为人民喜闻乐见艺术形式。然而在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保护对象。本文通过对四川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重新唤起人们记忆,使更多的人自觉参与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从而为后人展示丰富多彩古蜀文化与人类文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文化 文化社会学
  • 简介:摘要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升温,传统文化继承和革新思考又有了新碰撞。昆剧发展中继承和革新成功契合使昆剧在新时期呈现出新发展生机。从“肯定文化特性”、“促进创造性”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继承大

  • 标签: 昆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性创造性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楚剧”传承与发展面临传承人保护难题以及受众和市场萎缩.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新时代,加强楚剧等湖北地方戏曲传承应秉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理念;充分落实戏曲传承政策,让政策产生红利;把传承人作为楚剧保护核心;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楚剧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法治建设为其保驾护航.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剧 传承 创新
  • 作者: 李丙贵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8-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达斡尔族的乌钦、哈肯麦两项民间艺术是本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达斡尔族的长篇乌钦《少郎与岱夫》堪称经典史诗,可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赫哲族的《伊玛堪》相提并论。达斡尔族的哈肯麦舞蹈《唤春的乌茹热》曾在全国的群星奖比赛中荣获大奖,在赴日本大阪慰问演出受到国际友人高度赞誉。2006年,乌钦、哈肯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达斡尔族乌钦表演艺术家色热被列入乌钦传承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南音原称弦管,是我国古代音乐中保存最丰富、最完整古老乐种之一,是我国弥足珍贵民族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根”。千年文化积淀,使之集元曲、弋阳腔、昆腔之特点于一身.并与闽南民间音乐有机融合,风格古朴委婉,于南派民乐独树一帜.可谓“一曲南音唱千年,千年南音如一曲”。南音干百年来广泛传唱于泉州为中心闽南语系地区,并流传至台湾、港澳和东南亚等地.是世界各地闽南人联系精神纽带。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 中国民族音乐 传承 中国音乐史 闽南人
  • 简介:"哈拉虎"是现存于今古老民间地方戏曲种之一,流行于鲁西北阳信一带,以演唱者手拿伴奏乐器而得名,在阳信民间阳信周边县市村庄曾广泛演唱和流传,盛时曾达到妇孺皆知,老少喜欢地步。然而,由于当下多元文化冲击和经济大潮影响,"哈拉虎"发展仍旧不是很顺利。因此,探讨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哈拉虎"保护采取新策略迫在眉睫。

  • 标签: 阳信 地方戏曲 保护策略 鲁西北 多元文化 哈拉
  • 简介:为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福建省日前正式启动第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据了解,此次申报项目应具备条件包括,符合《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和文化部有关规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杰出历史文化价值、已制定切实可行保护计划,并采取了相应具体措施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 名录 民族民间文化 申报工作 申报项目
  • 简介:马奈锅庄距今已有千年历史,2008年12月,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奈锅庄歌曲原本有200余折,被嘉绒藏族们广泛应用于修房造屋、婚丧嫁娶、种植和丰收等场合,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被禁止10年,逐渐恢复后剩下100余折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对马奈锅庄音乐结构研究,来探究当地嘉绒藏族文化意识形态、发掘马奈锅庄歌曲魅力。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奈锅庄 音乐形态
  • 简介:历代宫廷祭礼俱用雅乐,身为俗乐乐舞、百戏、戏曲等演乐内容不得入国家正礼。历朝历代均有以俗犯雅现象,屡禁不止。至有明一代,礼崩乐坏之乱象不断。如郊祀中“庆成礼”,用俗乐队舞;先农祭中“耕藉礼”,除简单的人物装扮外,还有百戏、院本、探子、筋斗等类似社火表演内容。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例分析,指出明代礼乐雅俗混淆主要原因是教坊司、钟鼓司的人员和职责混乱所致。宫廷祭礼与其中演乐成分关系主要表现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并对民间祭祀戏剧影响深远。

  • 标签: 宫廷戏曲 明代戏曲 祭祀戏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哥伦比亚巴兰基亚是一个拥有十分丰富多彩文化遗产城市。位于加勒比海岸和全国最大河流——马格达莱纳河河13,虽然在1813年才立为市级行政单位,但其独特地理位置使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是哥伦比亚第一经济中心。因此其他城市和村落居民也被吸引而来,他们也有自己鲜明和悠久地方传统。巴兰基亚市商城特点,

  • 标签: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基亚 代表作 狂欢节 人类 哥伦比亚